杜甫传的读后感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一篇:杜甫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生活在公元八世纪,即英国的贝奥武夫时代。在青年时期,杜甫开始穿越全国,收集故事,游历英雄和龙的传奇场所,沉浸在中国古老的传统之中。而孔子的教诲,如道德、仁爱和服务于国家,成为杜甫毕生的指导原则。因此,在二十多岁时,他前往当时的首都长安(今天的西安),希望成为一名政府官员,为新时代的智慧继续奋斗。但是他失败了。有一种解释是,杜甫可能太过于是一位诗人,而不是一个官僚。就在这个时候,杜甫被一种困扰性的体验所折磨,陷入了某种存在主义恐慌中。当时正值帝国陷入危机的时期。由于社会不安定的加剧,全国被大雨和洪水所瘫痪,接着庄稼歉收,饥荒随之而来。“在红漆大门后面,酒被留着变酸,肉被留着腐烂。大门外,是那些被冻死和饿死的人的骨头。”更糟糕的是,755年12月中旬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叛乱,持续了8年,多达3000万人流离失所,死于战争或饥荒。杜甫失去了他的婴儿,并在路上被叛军所俘虏。
第二篇:战争是杜甫人生的转折点,也是他诗歌中的分界线。战争和苦难的经历解释了为什么他的诗歌变得如此沉重和现实。最终,杜甫穿越叛军防线逃脱,并与家人重聚。但在759年的寒冬,他们向南转移,跨越了中国中部荒凉山脉的难以逾越的山口,来到了四川省和成都市。在那里,他在一位老友赠送的郊区土地上建了一个茅草房,作为一位诗人农夫生活,寻找自然之美和日常生活中的亲密感。到762年春天,战争仍在继续。杜甫健康状况日益恶化,再次踏上旅途。他向下游的长江方向前行,航行400英里到达夔州,即今天的白帝城,这里是进入长江三峡的入口。在峡谷中,虽然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杜甫获得了创造性和想象力的自由。生活在这种景色中,也许使这位伟大的自然诗人对人类、时间和宇宙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后来,他与李白一样,对大自然的热爱与之息息相关,认识到人类行动在面对广阔自然和时间的无限性时的局限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