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报告常见的问题?

如题所述

常见的问题有:

一、语言意思表达不准确;

二、过于笼统,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三、用词重复,影响表达效果;

四、照搬相关口头访谈或非正式材料,未进行客观核实;

五、标题扩大范围;

六、审计报告定性未贴近对管理责任的界定;

七、语句不通顺,因果关系不清晰,或因果倒置;

八、定性标题未能涵盖所有的问题描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9-21
(一)文字、格式错误。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碰到审计报告中语句不通、标点符号错误、分项数字与总数不符等问题,出现这种低级错误,往往是由于我们审计人员的粗心大意造成的,这类问题反复出现,严重影响了审计机关的形象。(二)报告中问题描述模糊不清、重点不突出。一是审计报告问题事项描述冗杂,让人看了处处是问题,而又看不出关键性问题所在。二是问题描述过于简单,除了审计组成员明白问题外,其他人看不出问题所在。在今年6月份,实施新统计后,对审计报告问题部分的填报是要逐段逐句分析的,并且审计报告等资料跟随台账到省厅到审计署,如果描述时用词不严谨,描述不清楚、重点不突出,字里行间就可能透出或引带出其他意想不到的问题,自己给自己埋下风险。(三)法规引用不当。一是法规引用针对性不强,有的报告在引用法规时缺乏具体条款内容,有的却把法规的所有条款都罗列上。二是法规的时效性跟不上,有些法规失效了或者修改了,审计报告中还是通过复制粘贴,引用过时的法律法规作为定性及处理处罚依据,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些计人员责任心不强,给审计埋下巨大风险。(四)审计评价模式化比较严重。一是审计评价单一,不管什么项目,审计评价都一个模样,对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不做具体区分,套用一种模式。二是审计评价用词不严谨。如有些审计报告中明明存在违纪违规问题,审计评价表述却是基本真实、基本合法、基本健全,还有的审计报告甚至出现了审计评价意见与审计发现的问题相矛盾的情况。(五)审计建议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审计报告发现的问题,有一些是体制性、行业性问题,有些是单位自身问题,在做审计建议时,必须宏观掌握,正确区分。当前在审计报告的建议部分,一是针对性不强。没有根据实际问题提出建议,没有事实依据做支撑,不易被审计单位所接受。二是可操作性不强。由于有些审计建议不具体,过于原则化,笼统化,缺乏操作性,使被审计单位无法组织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