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护理基础知识(2)

如题所述

  第二节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一、生理因素引起的心理改变

  1.衰老引起的心理改变

  (1)感觉与知觉减退

  (2)学习与记忆力减退

  (3)思维与想象力减退(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下降,不容易集中注意力)

  (4)情绪改变:情绪不稳定、敏感多疑,变得自卑、暴躁、易怒、孤僻古怪等

  (5)意志衰退:丧失探索精神,做事犹豫不决,拖拖拉拉

  (6)人格改变:适应性渐差,甚至无视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而随心所欲

  (7)社会适应改变:固执己见、刚愎自用

  2.疾病引起的心理变化

  不良情绪可引起疾病发生,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支气管哮喘等。对癌症的发生、发展,以及对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同样,疾病也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脑动脉硬化症、高血压病,轻者使患者记忆力减退,工作、生活能力削弱,重者引起智能减退和痴呆,长期卧床易产生抑郁、焦虑、孤独、依赖等消极心理

  3.死亡引起的心理变化

  经历以下时期:震惊、拒绝、气愤、讨价还价、悲伤和接受

  二、社会因素引起的心理改变

  1.从职业角色转变为闲暇角色引起的心理问题

  心理不适应产生失落、惆怅、空荡、寂寞的情绪,易诱发心身疾病或加重原有的心血管疾病

  2.从主角退化为配角引起的心理问题

  政治地位下降、社会活动范围变窄、权力和晋升机会丧失、经济收入减少,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变为社会赡养群体等,面对这种落差,有人不习惯,失衡,产生悲观、失望情绪

  三、家庭因素引起的心理改变

  1.家庭经济状况问题

  2.家庭人际关系问题

  3.空巢老人的心理表现:精神空虚,无所事事而产生失落感、孤独感、衰老感和焦虑症

  4.丧偶老年人的心理表现:可分为5个阶段

  震惊、情绪波动、孤独感产生、宽慰自我、重建新模式阶段

  第三节 老年人的护理特点

  一、老年人身体护理特点

  1.居家护理:向阳、通风、宁静、温度、湿度、

  家具、装饰

  2.饮食护理:色香味要全、饮食要清淡、食品要多样、蛋白要优质、蔬菜要新鲜、水果要适量、饭菜要松软、食物要温热、进食要缓慢、喝水要充足、食量要控制

  3.排便护理:

  (1)观察:次数、性状、颜色、气味

  (2)便秘的护理

  1)对症护理: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调整饮食结构、保证饮水量(2000~2500ml)、增加活动量、按摩(顺时针按摩5~10分钟)

  2)简易通便:开塞露法、肛门药栓法、肥皂栓法

  3)人工取便法

  (3)腹泻的护理

  1)对症护理:卧床休息、补充水分、调节饮食、保持清洁、保留标本

  2)隔离护理

  3)治疗护理

  4.排尿护理

  (1)观察:

  1)正常排尿:排尿活动、尿量、性状

  2)异常排尿:内容同上

  (2)尿失禁的护理

  1)对症护理:心理护理、排尿训练、调节饮水量、保持局部清洁

  2)留置导尿

  (3)尿潴留的护理

  1)对症护理:心理疏导、改变体位、刺激排尿、按摩排尿

  2)留置尿管的护理:固定、清洁、多饮水、观察、每天更换尿袋

  (4)尿路感染的护理

  1)对症护理:卧床休息、调节情绪、充分饮水、

  排空膀胱、保持尿量、局部清洁、着衣恰当

  2)治疗护理:咨询医生、定时服药

  5.睡眠护理

  (1)正常睡眠的护理:环境、姿势、时间(60~70岁8h,70~80岁9h,80~90岁10h)

  (2)睡眠障碍的护理:心理疏导、治疗护理

  6.清洁护理

  (1)每日护理:早晚洗脸刷牙、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睡前清洗会阴和双足

  (2)每周护理:洗头、洗澡1~2次

  (3)洗澡的注意事项

  7.衣着护理

  帽子、衣服(面料、款式、色彩、散热与保暖)、鞋袜

  8.运动护理

  (1)自理老年人的运动护理:起床、晨间洗漱、户外运动、晚间洗漱

  (2)不能自理老年人的护理:偏瘫、全瘫

  二、老年人心理护理特点

  1.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常有失落、孤独、抑郁、恐惧和健忘等心理问题

  2.心理问题对健康的影响

  (1)WHO健康定义

  (2)老年人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疾病:头痛、高血压、冠心病、胃、十二直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癌症、老年痴呆

  3.养老护理员进行老年人心理护理的原则

  (1)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2)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

  (3)掌握个性化的护理方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12
老年护理的原则
老年护理工作有其特殊的规律和专业的要求,为了实现护理目标,在护理实践中还应遵循相关的护理原则。现代护理学基本理论揭示了实现护理活动目标的合理途径和形式,为护理实践活动提供总的方向和方法论指导。系统理论、需要理论、自护理论等,对护理工作无不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这些理论可作为制定老年护理原则的依据。
1.满足需求
人的需要满足程度与健康成正比。因此,首先应基于满足老年人的多种需求。护理人员应当增强对老化过程的认识,将正常及病态老化过程及老年人独特的心理社会特性与一般的护理知识相结合,及时发现老年人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和各种需求,使护理活动能提供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和照顾的内容,真正有助于其健康发展。
2.社会护理
老年护理的对象不仅是老年病人,还应包括健康的老人、老人家庭的成员。因此老年护理必须兼顾到医院、家庭和人群,护理工作不仅仅是在病房,而且也应包括社区和全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和社会护理更有其重要性,因为不但本人受益,还可大大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3.整体护理
由于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与其他人群有不同之处,尤其是老年病人往往有多种疾病共存,疾病之间彼此交错和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树立整体护理的理念,研究多种因素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护理。一方面要求护理人员对病人全面负责,在护理工作中注重患者身心健康的统一,解决患喊念滚者的整体健康问题;另一方面要求护理业务、护理管理、护理制度、护理科研和护理教育各个环节的高槐整体配合,共同保证护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4.个体化护理
衰老是全身性的、多方面的、复杂的退化过程,老化程度因人而异;影响衰老和健康的因素也错综复杂,特别是出现病理性改变后,老年个体的状况差别很大,加上病人性别、病情、家庭、经济等各方面情况不同,因此,既要遵循一般性护理原则,又要注意因人施护,执行个体化护理的原则,做到针对性和实效性护理。
5.早期防护
衰老起于何时,尚无定论。又由于一些老年病发病演变时间长,如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一般均起病于中青年时期,因此,一级预防应该及早进行,老年护理的实施应从中青年时期开始入手,进入老年期更加关注。要了解老年人常见病的病因、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老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于慢性病患者、残疾老人,根据情况实施康复医疗和护理的开始时间也越早越好。
6.持之以恒
随着衰老,加上老年疾病病程长、合并症多,并发症多,后遗症多,多数老年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有的甚至出现严重的生理功能障碍,对护理工作有较大的依赖性,老年人需要连续性照顾,如医院外的预防郑余性照顾、精神护理、家庭护理等。因此,开展长期护理(longtermcare)是必要的。对各年龄段健康老人、患病老人均应做好细致、耐心、持之以恒的护理,减轻老年人因疾病和残疾所遭受的痛苦,缩短临终依赖期,对生命的最后阶段提供系统的护理和社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