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8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4

正安明医 • 陈艳 | 如如不动谦君子,了了分明仁者心

 

 

      很多年前,和朋友聊起医不叩门,朋友说 “有两种人是需要寻找的,一个是好老师,一个是好大夫”,颇有古风的正安陈艳医生,就是这样一位好大夫。

初识陈艳

      因着母亲的病,一年多的时间里看了很多医生,有名的、没名的,有时候听点消息就会跋山涉水去挂号,但母亲病情辗转缠绵,单是气喘一症就难以缓解,她机缘巧合找到陈艳大夫,服药后气喘好转,母亲又是心细之人,病情有疑问就直接打陈大夫电话,听着电话那头对老太太絮絮叨叨的问询竟能耐着心一一回复,不禁起了好奇之心。等陪着母亲一同去复诊的时候,惊讶于陈艳的年轻,以及谦和温厚的气度,平白的让人因为病情反复而升起的忐忑焦虑之心渐渐平复下来。

      后来一家老小齐上阵找陈大夫把脉调理,听他笑呵呵的和大家聊体质,聊方剂、聊家常,让我这个中医票友跟中医也更亲近了些。只是每次去陈大夫都忙忙碌碌,有时候一路小跑,穿梭于针灸室和诊室之间,我问他总这样高强度身体受得了么,他笑着说,晚上的站桩、太极可以帮他恢复体力。据每周四跟诊的传奇戴哥透露,除了站桩太极,翻看医案也是陈大夫闲暇的爱好之一,哦,把工作当成兴趣的人是幸福感最高的人啊。

 中医融入生活—站桩、太极、古琴、书法

        根据戴哥的说法,中医已经成为陈艳的一部分,融入他的生活。中医博大精深,表面看是术,其实蕴藏大道,讲究形神具调,琴棋书画都可以为之所用。而这些也正是陈艳所擅长。 有人询问陈艳为什么有这么多爱好,他说古琴、书法、太极等都与中医渊源深厚,扎针灸手一定要稳,轻重深浅全在手上,书法也讲究轻重缓急的控制,长时间的书法练习,可以让扎针时手法更稳准;古琴调节身心律动,有助精神内敛,这与中医不谋而合。而太极的圆融之道,以及对气血的调动,能使他的身体保持在最佳的状态,更好的为病人诊疗。

      关于太极,陈艳尽力推荐大家去了解和实践,因为很多病人治好了以后,过一段时间又来了,为什么?因为虽然疾病治好了,但他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没有改变,生病的温床没有铲除。不管是什么疾病,它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的,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陈艳觉得,作为医者,不但要治病,也要引导病人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让每个人都能学会自我调整,从而使达到健康的状态。“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惜架上药生尘”说的就是这种医者仁心吧。

中医的时空观

      对于中医的各种流派,我曾以为可以拿上山的路来做比喻:如果说山顶是治愈的话,通往山顶的路不就是有很多条么;或者按照维度理论,多维空间向低维空间的投射有无数种,但每种都是本体的一个侧面,都是真的。

       陈艳没有驳斥我的说法,他提示了另一种思路:中医的时空观。滋阴派、补土派、温病派、扶阳派等等,每种流派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它的时代、地域背景。时空的改变,五运六气的往复很可能让原来适用的方子不那么适用,所以治疗疾病不仅要因人而异,更要因时因地而异。他微微一笑:就像北京,平谷的就诊人群病症特征,和天通苑回龙观的不一样、和内城的也不一样。了解了这个,摈弃门派观念,揉和百家之长,才能尽可能快的找到每个患者最适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路了,对病人以诚相待 不欺不瞒,病情是什么样的,如实告之,不夸大不隐瞒,同时,将诊疗思路、病程的发生发展,以及用药时会遇到哪些副作用告知病人,让病人心中有数。

中医并不神秘

       作为中医票友,我时常觉得中医不像科学更像是哲学,它牵扯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往往令普罗大众云里雾里,所以中医是一个很容易产生“神医”的地方,很多文章轻易拿“神医”的名头兜售包装对象,陈艳认为这有损百姓对中医的认知和信任。

        “其实中医并不神秘”, 陈艳坚持认为学中医不要崇虚尚玄,也没有捷径可走,就是要扎扎实实去打好理论基础,一个病人一个病人去临床实践,日常诊疗中多注意最基本,最经典的点,因为大道至简,最基本的也往往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

        “清朝王清任老先生写的《医林改错》,他的思想认为很多怪病都是血瘀所致,所以他的治疗思路以化瘀为主,他的很多方子现在仍然是经典。我治疗的一个病案:一位年龄78的老太太,咳嗽咳了将近50年,自述28岁一次受凉后发热,找西医打了青链霉素,发热退了,但从此就落下了咳嗽的毛病,后中西医治疗总不见效,她说自己吃的川贝都可以用麻袋装了。我看她病史所有的医生用的要么止咳化痰,要么健脾化痰,再看老太太舌质瘀,脉弦涩,觉得适合王清任老先生说的那种瘀血,遂开血府逐瘀汤七付,老太太缠绵多年的咳嗽霍然而愈。”

疗效为王

        已过而立的陈艳,定居武汉,每周往返京楚两地出诊,虽然身为中医医生,但他对西医并没有门户之见,只要治疗效果好,西医中医都可以为之,这一点与倪海厦前辈的观点不谋而合。

        “外地和北京的就诊群体特征不太一样,外地就诊病症表现比较明显,更偏重于治,而北京很多来就诊的只是调理,病症特征并不显著。所以北京很多病人跟我说以前有吃中药一吃就是半年、一年甚至两年的,让人惊讶。我不赞同长期服药,除了女性经期调理,由于它的周期性调校需要时间,其他很多病都不需要吃太久的药。中医要让人信服,就是要看疗效。”

       “年轻时血气方刚,总是信心满满,真是学医三年觉天下无病可治,但有99个成功案例,只要有1个失败就能让你有心理阴影,现在年纪渐长,经验积累更多,每次诊疗反而如履薄冰,病人的案例会反复琢磨总结,治病如同行军打仗,方案会因病情的轻重缓急而有不同,急病先治标,慢病宜从本,但说到底都要以疗效为王。”

  有德者有福缘

       从生病治病开始接触中医,到对中医产生兴趣,再到结识更多的中医医师、中医爱好者,他们或张扬或内敛,但都有一颗柔软的爱自己也爱他人的内心。听陈艳讲中医,讲心得,娓娓道来,平静温厚,方觉原来谦和也可以这样有力量。

        前有中医泰斗,高山仰止,后有年轻一辈医师励精图治,脱颖而出,好老师和好大夫都需要寻找,能遇到是缘分,古人讲“天予不取,必受其咎”,也说“有德者有福缘”,愿有缘者惜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