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我有关“晋西北”的资料,谢谢!

有关“晋西北”革命历史、地理环境……等一切的一切都可以,谢谢!

  晋西北见闻录

  九月中旬,驱车行走在晋西北大地。放眼望去,是一片醉人的绿色:沟沟峁峁里是绿草,旱地薄田里是盛开紫色小花的绿草,曾经羊儿爬满坡的山上也是绿草。在欣赏晋西北风吹草低、天蓝水碧的同时,记者采撷到了老百姓养牛养羊中的几个小插曲。

  羊舍不比人房差

  养羊是晋北人的传统,以前的饲养方式是放牧。老百姓形象地说,清晨开栅羊出圈,晚上一鞭羊进圈,白天人羊走山坡。现在呢?羊住了专门盖的房子里,而且羊舍不比人房差。

  代县上馆镇花彪咀村老马家,人羊杂居一院,占地有4分多。坐北朝南的正房是羊舍,砖砌的近3米高墙,房顶上铺着草帘,地面是水泥石灰混合抹平,通风好,采光足,占地近80多平方米;外加的一个近80平方米的小院,用钢管围起来,外面摆放着一排饮水槽。而老马一家住的房子却是坐南朝北的南房,尽管也是砖砌,但面积既没有羊舍大,采光也明显不如羊舍。30多只羊在欢快地吃草,老马看着羊,乐呵呵地说:“人要过幸福生活,就要让羊过舒服日子。”每天清早,老马就在“羊别墅”里忙活开了,清扫羊圈、消毒、喂料、换水,到了夏天怕羊中暑,还时常给羊打针降温防暑。

  羊过上好日子,人才能过幸福生活,一点不假。老马从山上移民下来后,不种庄稼,种了29亩紫花苜蓿,一年能卖近100只羊,收入1万多元,比过去种旱地玉米收入高几倍。据悉,省里启动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以来,晋西北大地上涌现了千千万万个像老马这样的舍饲养殖户。他们依托退耕还林,改种紫花苜蓿、草高粱,建起了宽敞的羊舍牛舍,进行良种繁育、科学饲养,由此走上脱贫致富路。

  兽医院的条件真不赖

  岢岚县三井镇上有五间雪白的平板房,墙外涂着一个红红的大大的“十”字,门上挂着配种室、化验室和防疫室等牌子,里面摆着先进检验设备,瓶瓶罐罐里装着颜色各异的药水、药片,与附近村民的窑洞相比很是显眼,这是一所专门为牛羊防疫、检疫、治病和配种的医院。

  与初秋山里气候相比,兽医院里显得热气腾腾。化验室里,兽医员正在鼓捣仪器化验病毒,药房里买药的人来来往往,院子里兽医正给一只牛测量体温,不时地摸摸牛头,翻看翻看牛眼,还不时地有人进来问这问那。兽医中心站站长廖海锦高兴地说:“全所承担着两个乡、3100户养殖户,11万头(只)牛羊猪鸡的防疫检疫,有时晚上还有人敲门问病买药。”前来买药的农民老刘插话:“别看这是所兽医院,条件还真不赖,牛羊得的病全能治,药也能买到,还能帮助牛怀犊子。”

  老刘的话不是一句笑话。三井镇兽医中心从2002年成立以来,配备了有职称的工作人员8名,他们建立了岗位责任制、考勤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服务区内的牲畜口蹄疫免疫率达200%,牛羊布病免疫率达到100%,全中心一年业务收入10万元左右,人均月工资超过1300元,远远高于乡村医院工作人员工资。说到兽医院的条件很好,老廖解释说:“咱这穷地方,羊是命根子。政府投资建兽医院,让养殖户安安心心搞牲畜,好好发羊财、挣牛钱。”

  对牛弹琴亲眼见

  “对牛弹琴”讲的是牛不懂音乐,偏偏要对着牛弹琴,让牛来欣赏琴音。千百年来,对牛弹琴成了讥笑人们不看对象、无的放矢的一个贬义词。但在五台县东冶镇,记者却亲眼目睹了科学饲养方法———对牛弹琴。

  五台东冶镇上的奶牛养殖公司牛棚里,琴音阵阵,轻柔舒缓的钢琴曲环绕四周,欣赏音乐的不是人,却是牛棚里的奶牛。牛儿或悠闲地卧在地上,或安静地站在地上,或吃着草,或饮着水,悠扬的琴音飘荡牛棚里,牛儿似乎能听懂,不时地昂起头看看,有的竖起耳朵听听。公司老总贺建兵介绍:“以前对牛弹琴是贬义词,但在我们这里却是科学饲养方法。每天在牛吃饲料时播放3个小时的轻音乐,来增加牛奶产量,提高奶的口感和质量,挤奶时要播放轻音乐,让牛舒舒服服地产奶。”

  不仅如此,公司还花大价钱从太原聘请了奶牛专职营养师,根据奶牛生长情况,每天按一定营养要求给奶牛配制饲料;从法国花60多万元进口了电子乳头按摩器,在奶牛挤奶时,给奶牛按摩乳头。

  牛听音乐、羊住好房、兽医院条件真不赖,这都是发生在晋西北的事实。忻州市委副书记马天荣点评说:“退耕还林、舍饲养殖是农民稳定增收、稳定脱贫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既让农民从贫困中解脱出来,又让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晋西北变得山清水秀,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还有:
  http://auto.sohu.com/2004/01/09/40/article218234099.shtml

  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请发消息给我,并附上问题的连接,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23
晋西北地区与毛乌素沙地正面相迎,与内蒙古、陕北风沙区相毗邻,自然条件恶劣,整体生态环境处于极度脆弱状态,是北方地区沙尘暴侵袭京津的中、西两条主线的必经之地。由于该地区长期以来乱采滥挖、滥垦滥牧现象普遍,致使国土资源和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加上恶劣的自然、气候条件影响,不植树造林,使晋西北土地沙化、荒漠化现象十分严重,成了北方著名的风沙源头。
  几年来,山西省在桑干河流域和通往北京的主要风沙路径营造万亩以上连片树林120多处,林木成活率都在90%以上,有效遏制了地表起沙现象,减轻了沙尘危害。 从3月20日凌晨开始,屡屡遭受沙尘侵袭的山西省迎来今年入春以来强度、范围最大的扬沙、浮尘天气。肆虐的沙尘又一次敲响防风治沙、保持水土、恢复生态的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