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好医院几乎都是大学附属?

如题所述

记得2010年的时候,当时的卫生部曾经取消了两百多家三级医院的评定,侧面反应了医院评定为三级医院是很难的,而医科大学或者高校的附属医院基本都是三甲医院,所以很多医院为了评定级别,甚至会主动找高校合作。


​而且成为三甲医院之后,医院的声誉自然就高了,而且三级医院比二级医院的收费标准要高!更主要的是可以申请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因为中国现在的医师来源很单纯,都是医学类专业的毕业生,而高校是医院人才队伍的唯一补充。

​除了人才的培养外,高校还承担了绝大多数医学研究工作,成为高校附属医院,在名义上意味着该医院拥有了相对前沿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虽然事实上不一定是这样,但至少看起来是这样便好了。
附属医院由高校直接管理吗?
既然医院是高校的附属医院,那么医院服从高校的管理吗?其实附属医院大致分为两大类型~直属附属医院和非直属附属医院,直属附属医院中的附属取的是“隶属”的含义,而非直属附属医院取得则是“合作”的含义。直属附属医院主要决策权都在母体高校,医院的上级单位是主管高校,而非直属附属医院仅仅和有关高校存在合作关系,上级主管部门还是地方卫计委。

五所医院,分别附属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复旦大学、四川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和北京大学。

其中,北京协和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入围的专科数量最多,共有20个。


其次是复旦大学19个、四川大学18个。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所大学的医学院,都是在同一年合并了当地最有名的医科大学。

复旦大学于2000年和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上海医科大学早在1959年,就被定为全国16所重点高等学府之一。


四川大学也于同一年和华西医科大学合并组建,华西医科大学名声更大,其前身是华西协和大学,这是中国最早的医学综合性大学。


二、第二梯队:5-10个专科入围的大学附属医院,共有6所

有5-10个专科入围的大学附属医院,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10个)、浙江大学(7个)、中山大学(7个)、华中科技大学(7个)、空军军医大学(7个)、中南大学(5个)。


这6所大学的附属医院,基本上也可以说是国内顶尖的。

比如中山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就各有5所附属医院排进了中国医院前100名。


三、第三梯队:少于5个专科入围的大学附属医院,共有16所

另外,也有4所以城市命名的医科大学表现不俗,包括广州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郑州大学


其余的,主要还是以一个专科入围为主,具体情况如下:


以上这些大学的医学专业,可以说国内最顶尖水平的了。

而医生这个职业,又和公务员、教师并称为三大“金饭碗”职业。

对于想要从事医生职业的人来说,能考上这些大学,基本就不用担心就业问题。


还有一些医学类大学,虽然榜上无名,但在地方领域却名声显赫,比如广西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等等。

这些学校的毕业生,在所属省份就业也非常吃香,完全是当地各大医院的抢手人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8

互惠互利的关系。 医院和高校的附属关系是一种宣传资本,但两者只是合作关系。成为大学附属医院有利于医院评级,科研。高校科研能力更强,而且医学专业性强,招收的人才基本都源自高校,意味着附属医院会更有科研能力和人才储备,而且双方互相提供名声。 而且并不是一开始是由高校诞生的医院,而且高校发展之后,成为省内医科大学龙头,再拿下本省的龙头医院,所以给人感觉是好的医院都是大学附属医院。附属医院和大学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附属医院和大学的关系
按照人们的一般理解,既然医院是高校的附属医院,那么附属医院应该是高校的附设机构,是依托高校而存在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不一定!


​因为现在的附属不光仅仅是隶属的关系,也可以是合作的关系,所以附属医院和大学的关系也并非如此简单。有的就是高校的附属机构,有的和高校仅仅是合作关系,高校不参与医院的人事和经营管理。
为什么医院热衷于和高校存在的附属关系?
记得2010年的时候,当时的卫生部曾经取消了两百多家三级医院的评定,侧面反应了医院评定为三级医院是很难的,而医科大学或者高校的附属医院基本都是三甲医院,所以很多医院为了评定级别,甚至会主动找高校合作。


​而且成为三甲医院之后,医院的声誉自然就高了,而且三级医院比二级医院的收费标准要高!更主要的是可以申请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因为中国现在的医师来源很单纯,都是医学类专业的毕业生,而高校是医院人才队伍的唯一补充。

​除了人才的培养外,高校还承担了绝大多数医学研究工作,成为高校附属医院,在名义上意味着该医院拥有了相对前沿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虽然事实上不一定是这样,但至少看起来是这样便好了。
附属医院由高校直接管理吗?
既然医院是高校的附属医院,那么医院服从高校的管理吗?其实附属医院大致分为两大类型~直属附属医院和非直属附属医院,直属附属医院中的附属取的是“隶属”的含义,而非直属附属医院取得则是“合作”的含义。直属附属医院主要决策权都在母体高校,医院的上级单位是主管高校,而非直属附属医院仅仅和有关高校存在合作关系,上级主管部门还是地方卫计委。


​以苏州大学为例,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苏州大学直属附属医院,而苏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虽然挂着苏州大学的名号,实际主管部门却是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再比如江阴市人民医院,既是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又是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那究竟是东南大学医学院管理还是南通大学来管理呢?其实都不是,还是由江阴市的卫生部门直接管理。
附属医院都是公立医院吗?
附属医院就一定是公立医院吗?有没有民营医院呢?通过了解我们会发现,虽然绝大多数附属医院都是本行政区域内实力比较强劲或者说最强的公立医院,但也不乏部分民办,甚至是中外合资医院。


​比如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就是一所由台湾明基友达公司投资的外资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则是瑞华!

第2个回答  2021-03-28
因为很多的医院都是跟学校挂钩的,有很多的研究课题需要结合学校的人才进行落实,比如说一些疑难杂症,需要学校方面进行配合,这样的话才能够对于这方面的专业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第3个回答  2021-03-28
因为这两个原因。
第一、医疗资源什么是医疗资源,医疗资源包括了技术人才、科研、创新、设备的研发等等。先说说人才,高校里开设的学科多样化,意味着人才的多样化,人才多样化催生科研多样化,医学生多,科研项目层出不穷,正好解决了医院不断出现的新难题,从这角度上看,医学院校加快了医院进步的步伐,而医院也满足了医学生科研的临床推广,从而达到医院资源多样化发展,解决医学难题。
第二、医、学达到最佳互动化医是比较死板而治疗方案又相对灵活,这句话怎么理解?首先医的对象,对象就是病种,医院将病种细化并且命名,
很多医院对于单病种已经实行临床路径化,简单的说就是这个病经过临床实践得出这个病就该这样治,主管医生按这个路径执行治疗方案即可,
但是现在人生病时往往不只是按我们的理论,一次只患某种疾病,这时就必须出台新治疗方案,但是新方案需要研究、临床实践等,
这时回归高校进行学习是最有效果的,实践源于理论,医学院校从其中也提升了教学水平举个常见的例子 :大学附中。
中国80至90年代出现,原本的是利用大学闲置资源举办,
一来解决大学教授子女的学业问题,毕竟是教授世家,肯定希望孩子读高中上大学。
二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后来大学扩招,高中普及了,专科让步,各大中学开始追求升学率。这些大学附中,特别是名校的附属中学,打着响亮的旗号,再加上资源丰富,很多家长都会认为名校的附中招的老师一定是该学校毕业,
因此拼了命把孩子往里面送。再加上名校效应,各地民办分校层出不穷,形成此形势。必须吐槽一下:这些民办学校实质与大学独立学院并无区别,但前者只追求升学率,故发展快。
坐标常德,2016年后,本地开始大肆修建商业街,进而引进房地产,近两年开始引进名校附中分校:湖师大附属德山学校(湖南师大附中)
与常德郡德实验学校(长郡中学),医院有一所湘雅常德医院,2017年12月投入使用。一方面为了拉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在中国名号真的很重要,
不然为什么那么多大学热衷于改名,医院也是如此,保证自己的就业来源,同时也有个响亮的名号
第4个回答  2021-03-28
这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因素:

1.体制问题一一我们不难可以看到,凡大学附属有医院,其大学基本上都是部属院校,都是综合院校,学校内设置有医学院。

2.经费渠道一一部属院校的经费都列入了中央财政,由相关部委将经费直接拨到高校,其科研经费比地方高校要多。省属院校二本学校较多,多为文,理,工,综合院校较少。其经费主要是省财政负担。

3.大学有自己的附属医院,可以有更多的科研项目成果得到转化,便于医学院各专业学生进修或实习,实现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

4.大学附属医院的存在,能够提供一个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流动的平台,能够有更多的学术交流在医院平台上进行,能够得到更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