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30元?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会5日9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到,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增加30元和5元,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你怎么看?

“30元”单看数额不大,但这是国家给居民医保实实在在的投入,能够给很多人的生活带来切实改善。

基本医疗保险是保障人们医疗风险的最基础保障,医保最重要的目的在于互助共济,健康的人帮助生病的人,对于百姓来说是一项巨大的福利。

我国居民保险实施的是个人缴费加政府补贴的筹资机制,财政补贴占一大部分,个人实际只需缴纳较小的比例就可以享受医疗保险。

近年来,我国基本医保制度不断完善,居民保险的补贴力度逐年加大。

2018年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同步提高。各级财政人均补助标准在2017年基础上新增4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490元。

2019年我国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新增3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520元。

2020年我国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新增3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550元。

3月2日,国务院公布了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量化指标任务的落实情况。在社会保障领域,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新增了30元,显示任务完成。截至2020年12月底,各地人均补助水平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实现了每人每年不低于550元。

参加医保后,参保人能够享受怎样的报销待遇?

从全国总体情况看,住院保障方面,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 80% 左右和 70% 左右,统筹基金年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或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6 倍左右。门诊保障方面,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普遍开展了门诊慢性病(特殊疾病)保障,居民医保还普遍开展了门诊费用统筹。

《医疗保障蓝皮书:中国医疗保障发展报告(2020)》显示,近年来,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从住院大病逐渐向门诊小病延伸,将高血压、糖尿病、肾透析等部分医疗费用较高的慢性病和特殊疾病纳入了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随着今年3月1日最新版的医保目录正式落地,可以医保报销的药品数量达到历史最多水平。这些保障措施落实到位,真正落地都需要资金保障。居民医保补贴标准提高,可以进一步缩小两种医保制度间的差距,满足了困难群众的医疗需求。

覆盖全民、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正是我国医保体系的中国特色。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6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贫困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9.9%以上。

增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1
通过这种补助,我们报销比例也会提高的。可以减少我们的医保投入。也说明我们政府的财力增加了。非常支持这种做法。
第2个回答  2021-03-11
支持社会办医,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规范发展。强化食品药品疫苗监管。优化预约诊疗等便民措施。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增加30元和5元,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逐步将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完善短缺药品保供稳价机制,采取把更多慢性病、常见病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带量采购等办法,进一步明显降低患者医药负担。
第3个回答  2021-03-11
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增加30元和5元,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逐步将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完善短缺药品保供稳价机制,采取把更多慢性病、常见病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带量采购等办法,进一步明显降低患者医药负担。强化食品药品疫苗监管。优化预约诊疗等便民措施。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增加30元和5元,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
第4个回答  2021-03-11
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新增3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550元。同时,稳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原则上个人缴费标准同步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28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总体保障水平达到70%,全面落实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等。全面落实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并统一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提高到60%,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取消封顶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