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作者金庸的坎坷出逃路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金庸出生于民国,自幼跟姑姑学剑,后被称为一代宗师。喜欢他的人曾经为他申请诺贝尔奖,而讨厌他的人骂他是满清余孽、胡言乱语、误人子弟。作者搞不明白,那些整天在网上张口骂人的人,他们脑子里有没有理性思辨的逻辑?以及他所生活的家庭环境是什么样子?

他出身名门望族,家族有“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之美誉。他家族因对朝廷做出过巨大贡献而全族被皇家抬籍,有“一门七进士,叔侄两翰林”之说。至今,他们家族成员仍然活跃于政治和教育两界,而且,都是本领域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而出身书香门第的他,是如何成为江湖大侠的呢?

  ·从书生到大侠的艰难转变路

  他到底是谁?我说出一个对联,大家马上就明白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是的,他就是金庸先生,原名查良镛。

  

  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曾经担任过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

  金庸出身名门世家,无论以前怎么改朝换代,他们家族都能矗立不倒,并能在新的社会秩序里快速找到属于自己位置。


  除了基因遗传,良好的教育是查家子弟进入上层最有利的工具。

  即使到了民国时期,金庸的父亲还拿出1000亩良田(这些土地每年可收入3500石粮食)来建立义田,并修建义校(龙山学堂)用来兴办义务教育。

  而金庸,由于太爱看书,加上身体孱弱,父亲就让金庸跟着具有侠女风范的姑姑查玉芳学剑。

  作为大家族子女,姑姑的交际圈很广,结识了不少民国上层顶级的武林人士。

  由于民国动乱,武术在民国时达到我国的鼎盛时期。

  

  姑姑因为喜欢武学和民国江湖人士交流频繁,金庸也跟着学到了各种各样的武学知识。

  后来金庸创作《神雕侠侣》时,就将自己对姑姑昔日的怀念融入了其中。

  

  金庸本无心插柳于武学,却意外成了一代宗师。

  除了金庸的姑姑,金庸还有几个亲戚,分别是:琼瑶、蒋百里、徐志摩、蒋英、钱学森、曹时中、穆旦、查良钊……

  

  ·金庸为何哭了三天三夜

  可以肯定地说,如果当年金庸不逃往香港,他的15本小说和几万篇文章就不会留给世人,也不会有后来的“金庸学术研究会”。

  

  由于历史原因,金庸父亲和家族惨遭厄运。

  尽管后来在1985年7月23日金庸父亲又被给与了正名,但死人是永远不会再懂这些的。

  

  搞不懂至今仍有人抓住此点来攻击金庸的人,金庸家族的历史问题和他本人,以及他本人的创作到底有多大关系呢?

  

  如果这样推论,整个欧洲贵族都该死,因为哪些家族都是上千年延续下来的。

  后来金庸在70多岁时写了一本自传体的小说《月云》,里面诠释了他对那段历史的深刻回忆。

  金庸在书里如同他笔下的萧峰一样:用一种自裁的方式化解了这段感伤。

  

  ·武侠仅仅是副业

  金庸从来都不回避,他开始写武侠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为了维持他创办的《明报》。

  

  金庸作为《大公报》的记者,对自己创建的报刊有着孩子一般的感情。

  为了能让自己好不容易创建的报纸活下去,他就用连载的方式在明报上刊登武侠小说。

  

  但金庸真正厉害的学术领域是时政评论和文史札记。

  在两岸三地,金庸的政治预测屡屡成真。

  

  金庸的武侠哲学到最后很像22岁的国手大师吴清源和对阵日本围棋宗师秀哉极其子弟一样,选择了故意输掉。

  是的,文人想好好地生存下去,有时“输”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