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山东省考行测技巧:解决图形推理,要学会淡定?

如题所述

在行测公务员考试中,最让广大考生头疼的,莫过于就是图形推理了。很多同学在学习、练习过不少题目后,面对答案总是忍不住发出这样的感叹——“我的天呐,这也行??”,而在我们思考之后发现,嗯确实只能这样…那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面对各式各样的规律,我们在考场上应该怎么样去应对呢?可能很多同学会说,就当图推不存在好了,反正看了不一定会,会也不一定有时间做。

今天中公教育专家要告诉大家的是,首先,这样的想法是万万不可取的,“我辈弃之如敝履,他人拾之若珠玉”,我们不重视而别人重视并且做对了,几道题看似不起眼,但最终的考试成绩就会有了差距,所以一定要重视图推。其次,图形推理也绝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天马行空、无迹可寻,其中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去寻找的。

咱们通过几个例子去体会一下:

【例题1】

这里给出五个字母,问下一个是什么,相信很多同学已经发现了,题目中给出的字母是具有对称性的,奇数项的“A”、“D”、“M”都属于轴对称图形,偶数项的“N”、“S”属于中心对称图形,那么第6个位置上的字母也应该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比如:Z。

第一个题比较简单,我们再来看一看下一个例题:

【例题2】

可能不少同学在看到这道题的时候已经开始有点儿晕了,这些有什么规律啊,对称性好像不太对,其他规律我也想不到了啊!!

那同学要注意了,对于九宫格来说,我们一般是按照“先行后列”的顺序去看的。那在这个题目当中,

第一行三个字母, “A”与“C”之间隔了一个字母“B”,“C”与“E”之间隔了一个字母“D”;

第二行三个字母中,“C”与“F”之间隔了两个字母“D”和“E”,“F”与“I”之间隔了两个字母“G”和“H”;

第三行前两个字母“D”与“H”之间隔了三个字母“E”、“F”、“G”,那么下一个字母,就应该与“H”间隔三个字母(“I”、“J”、“K”),应该填上的是字母“L”。

这两个例题给大家展现的是英文字母作为图形推理中的元素时,可能出现的一些规律,那么同学们通过这两道题应该总结些什么呢?很简单,就是要学会总结图形推理中的一些特殊图形,以及它们常见的规律,比如我们今天看到的英文字母,以及汉字等特殊元素,特殊元素的出现往往就意味着规律是比较有迹可循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5
如何做好行测
----笔航公考.邱天

一、端正心态
第一,在说如何做好行测之前,我们先来聊聊心态问题,在公考道路上心态往往比你掌握了多少技巧更为重要。大家要知道行测只要肯努力,是完全可以提高的,行测考查的是大家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这种能力大家在以往的学习和考试中都已经具备并且可以进一步通过训练来提高。但公考行测的努力,需要坚持、智慧和取舍。这是一句废话,但能完全做到的人真的很少很少。现在社会上或者大家的身边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鼓吹自己裸考上岸或者只复习了半个多月就考上了一个很好的岗位,先不说这些信息有多大的可信度,公考本身的构成因素就十分复杂,每个人专业不同、所在省市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甚至是公考背后的故事也不相同,那相同的付出得到的结果就会千差万别。以老师自己为例,在外人看来我就是只准备了两个星期就成功上岸的公考生,但是外人不知道的是我在之前受过系统的银行行测训练,银行和公务员的行测有很大的相似性并且要求做题速度更快,所以我不仅有基础而且做题的速度很快,就是在那两星期的备考之中我也是一天看书超过12 小时的,所以没有人不努力就能成功上岸,如果有那也是他之前就努力过了。

第二,永远不要带着“某种题型自己不会,别人肯定也跟着不会”的思想。行测在答题过程确实需要放弃,但绝对不是完全放弃,聪明的考生会制定自己的备考方案有选择的放弃有选择的提升,行测考的本来就是综合能力,这种能力也在考查之列。这里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把所有模块分为一定拿分、着重提高、可以提高、有时间再提高四个档次,在备考的时候自己心中有数。公考毕竟看的是排名,是百中挑一,甚至千中挑一的人选,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所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大家一个模块都不要舍弃。

第三,职位的选择,我知道大家在报考的时候都会非常的纠结,要考虑的东西很多,建议大家先确定自己想考的城市,再做选择就会简便许多。这里主要想给大家讲的是,一旦你做好决定了就不要再纠结了,你下一步的任务就是好好备考,你考不上报的再好也没有用,把自己100%的经历都放在如何做对每一道题上面,这样你就不会有时间瞎想了。无论你加入的公考群里有谁在说这样那样的信息,都不要影响自己的斗志和热情,这些人都有自己的目的,不要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二、备考方法
1.图推这个题型,在掌握了技巧之后就是纯粹的大量做题,狂做题,甚至自己出题。如果你这部分一直考不好,没别的原因,只能说你做的题、看过的题太少太少。提醒大家注意两个误区:第一是过于较真,思考一道想破头皮也想不出的题,结果时间就白白浪费掉,这是一个坏毛病。正确的复习思路是1分钟内做不出看解析并且不断重复。因为对于这个题型来说,敏感度才是最重要的,你需要做的,就是训练这一感觉。第二个误区是分类别练习,这也是很多参考书的一个弊端。其实也不是说这样不好,起码打个基础,但做多了就要开始多进行综合练习。因为只要告诉你它是属于平移、翻转还是数点、数线的,就等于已经帮你做出来一大半了。总之在找题库练习的时候,记得少做那些已经限定了类型的题目。

2.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这三部分,同样需要一定量的题海,但这个中间的过程你必须思考,并进行适当的拓展。

公考的逻辑推理不外乎围绕着几个公式在转,好好找个时间总结下(注意:一定要自己总结,不是去看书本那些复杂的逻辑语言,也不是去下载别人为你归纳好的东西,每个词语都用自己的语言多造几个句(越多越好),建议大家在逻辑推理模块做到不失分。

至于资料分析,现在出题的人越来越精明了,很多传统的技巧算法都越来越没用,所以踏实下来练好运算速度是最重要的,二瑞老师的误差分析法大家一定要掌握,不夸张的说会给大家的公考道路带来曙光。这个部分一定不要憨做题,有技巧有方法的做题才行,资料分析是最好拿分的模块,我一般都会最先做资料分析,确保我最好拿的分拿到手也可以使自己更好的进入状态增加信心。

数量关系这部分主要掌握一些秒杀技巧和公式,尽量把自己能做出来的题型练会,做到只要出这样的题目就一定能拿到分,尽管不能全做出来,也有一定的固定分能拿到。

3.言语理解,很多人认为言语理解是靠语感,短时期内无法提高,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就大错特错了。拿逻辑填空举例,之所以叫逻辑填空就是因为选词是有逻辑的选词,出题人把空挖在这里一定是因为横线的前后有逻辑关系作为破题点,能让考生唯一的确定答案,不然出题人出的就没有任何意义,抓住这个基础逻辑填空就有很多的做题思路和秒杀技巧,掌握技巧的考生就会比只会用语感做题的考生节省不少时间,基本可以保证不失分。

4.常识,国考的常识题五花八门,关键还是平时的积累,再加上些运气吧。这一部分没什么难不难的,主要看你备考过程中遇到的能不能留下印象,如果之前有留意过的人,那么就很简单,1秒就可以反应过来,如果没看过,那么想到考试结束可能也想不出来。这部分建议大家听视频课,不用自己再花时间整理学习,把上课过程中老师解释的知识点尽量记住就可以。

三、几点建议
首先,建议大家不要采用只做套题的复习方式,简单地上午做套题,然后下午研究下,就以为是复习了。做真题、模拟题这些套题,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卡时间像真正上考场那样做2次就足够,平时备考时应对每个题型深层次的研究和总结,找到它们的一些共性,即使你做了100套模拟卷,100套真题,到了考场照样还会是原来的那个水平(也许会高那么一点点),因为每次考试的题目都是不一样的。大量做套题的意义等于就是在单纯欣赏成绩,就像每次大考之前很多人都喜欢在群里发:“我XX模拟卷、XX真题做了80+、90+是什么水平”,或者“才做了40+、50+,还需要去考吗?”之类的,不过是浪费时间在满足自己小小虚荣心或者盲目打击自己罢了。历年真题分类刷题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作用。

关于技巧,很多人都想走捷径,很多模块都是有技巧存在的这点大家不要怀疑,但是过分迷恋技巧,内功不厚,最后很容易把自己弄得一身伤。因为秒杀绝对不是一时半会看几道题就练出来的,需要大量的刷题来熟练思路,又比如逻辑填空还需要掌握一些成语词语的含义才能快速做题。很多人都看了很多这样那样的书,这些书太注重方法又不能好好解释说的非常复杂,让大家在方法的道路上误入歧途了,到了考场该不会该蒙的还是照样蒙。行测题目很多都需要敏感度,这个敏感度就跟用手指打字练出来的一样,你觉得市面上有一本书能够让你在几天内练会盲打吗?最好的方法?那就是同时10个QQ开聊,练多线操作。因此,多多刷题磨练自己掌握的方法,用新方法形成自己的熟练度,不要沉浸在自己对方法的迷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