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爵位和亲王名都是根据什么定的??

如题所述

有三种情况。
一,实封。爵位名称根据地名而定。比如中山王,封地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山国。昌邑王,封地是昌邑。等

二,虚封,虚封是没有封地的。爵位名称一般是按谥号用字来命名,就是用一些褒义词。比如,诚意伯刘伯温、恭亲王多尔衮、信王朱由检(崇祯)。

三,蔑视性质的封号。比如,李世民追封大哥为隐太子、弟弟为刺王。
金朝活捉两个宋帝,封徽宗为二品昏德公,封钦宗为三品重昏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3-21
爵位一般是依据军功大小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级,王位一般都是帝王的直系亲属,或军功极大之人。
第2个回答  2010-03-21
王爵,一般根据所在封地或者食邑名称或旧称定的,如封在山东,一般是齐王,鲁王,胶东王,封在河北,一般是燕王,赵王,冀王等等。还有特殊的含义的,如明万历帝封自己最喜欢的儿子为福王,是希望他能终身享福。
公爵,在周朝以后隋唐以前的一段时期内,五等爵位里只有公爵能在自己的封地里建立自己的政府机构,成为一个独立的公国,所以大多数也是按封地或食邑的名称或旧称,如曹操封的魏公,是因为封地原来是战国时期属于魏国的国土。也有因为出色的事迹而得到表彰的公爵名,如王莽的安汉公,寓意他使汉朝得到稳定。
侯、伯、子、男,在秦汉以后隋唐以前,只有食邑,所以大多数是按食邑所在地区的名称或者按照他的事迹来取爵名,比如霍去病的冠军侯,因为他勇冠三军,吴三桂在明朝时期是平西伯,因为要他打败李自成从西面的来的进攻。

在隋唐以后,为了加强中央的集权,王爵,五等爵位大多数只是虚衔,没有了封地,食邑,只是按月发放俸米,所以爵名也随便多了,大多数就以被封者的事迹来选字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