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子孙灭了三国,建立的西晋王朝为何如此短命?

如题所述

回顾一下西晋的建立:公元249年,隐忍了几十年的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诛杀曹爽一族,掌握曹魏实权,两年后251年,司马懿病逝,长子司马师继续进行篡魏之路,无奈突然死亡,弟弟司马昭接棒。公元263年,司马昭攻灭蜀国,265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建立西晋。280年,司马炎灭亡东吴,完成三国统一大业。直到公元316年,西晋灭亡。司马家族三代四人苦心经营的西晋王朝为何存在短短51年就土崩瓦解了呢?

西晋王朝面临的几大隐患:

一、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出于兵源和劳役的需要,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加上北方天气进入冰河期,南匈奴、鲜卑、羯族、羌族、氐族不断南迁,进入河套、陕西、山西等地居住,至西晋时期,规模十分庞大,关中百万人口,夷戎几乎占一半。如此庞大的人口,始终是一大隐患。

把少数民族吸引了进来,西晋并没有与他们和睦相处,而是把他们当作奴隶来压迫、剥削和贩卖,更不让他们参与考试,步入仕途了。这激起了与南迁民族激烈的矛盾,当这种矛盾积累到临界点时,必然要爆发出来。

外族一旦反叛,必然依靠本族人民形成割据。这是“五胡乱华”存在的一个内在逻辑。

二、司马家族得国不正,为了防止权臣篡夺王位的情况出现,司马炎再次拾起了分封制的旧习,希望关键时刻宗亲诸王能够拱卫中央。司马炎一口气册封了二十七个藩王,准许他们有军队和税收,这难免出现尾大不掉的局面。三、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的时候,只是诛杀了曹爽一族,对其他曹氏子孙并没有一网打尽,为何?

因为魏国是曹氏一族创建,依附在曹氏子孙身上的门阀望族众多,把曹氏祖孙一网打尽,必然失去民心。从司马懿到司马炎都需要收复民心,需要曹氏子孙扮演禅让的政治角色。如果赶尽杀绝,那就成了赤裸裸的夺权,必然激起激烈的反抗,弊大于利。所以,司马炎把曹家后人集中在邺城居住,没有伤害他们的性命。

由于得国不正,司马炎需要豪族权贵的支持,对他们多有纵容,这进一步带坏了朝堂风气,士大夫阶层只喜欢空谈,多以处理朝政为耻。如此作风的官僚系统,怎么可能治理好国家?

四、司马炎选傻儿子做皇帝。由于长子司马轨早逝,司马炎选择次子司马衷为皇太子。而司马衷毫无治国才能,天下大旱之际,竟然说出“老百姓为何不吃肉和米”的话来,这样的君主,臣子如何能臣服?司马炎看好了自己的孙子司马过,认为他有先祖遗风、司马懿之才。儿子再不行,孙子总能振兴国家吧!

由于没有处理干净生前身后事,司马炎死后,危机爆发。

首先是司马懿的儿子、司马炎的叔叔汝南王司马亮与司马炎的老丈人陈骏掐架,结果被司马炎的儿子司马玮杀害。而司马玮又被司马衷的妃子贾南风杀死。楚王司马欣诱骗贾南风杀死了不是自己亲生的太子司马过。而司马欣又借口给太子报仇,率军进入京城诛杀贾南风一族,自己称帝。这样一来其他藩王肯定不服,群起而攻之,藩王之间也互不信任,相互攻伐,“八王之乱”由此而起。

在八王之乱的过程中,各位藩王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有把南迁而来的少数民族拉拢进来。

受压迫的少数民族顺势起兵造反,“五胡乱华”又接踵而至。

于是,遭受接连打击的西晋王朝仅存51年就寿终就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30

司马懿子孙灭了三国,建立的西晋王朝为何如此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