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各朝代发型、服饰到底都是怎样的呢?

如题所述

服饰、发型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们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朝代的更迭发生变化,独具特色。下面由小编来介绍我国古代隋唐以前各朝的发型、服饰变迁吧!

1.夏商时期,服饰分为上衣下裳制,上衣为交领,有一条类似斧头的装饰物垂在裳前正中,长度过膝,古代称其为“韨”。夏商时不像远古时期披头散发,有的向后梳垂,有的向头顶梳起、编成小辫下垂,有的齐肩并向上卷曲,款式较为多样,并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商代还特别喜欢佩戴玉饰,不论男女都会在腰间佩戴各种玉佩。

2.西周时期,出现了一种名为“深衣”的服饰,这种服饰是上下衣连在一起的,制作起来更方便简单,穿着也更舒适,一般由麻布纺制。奴隶和罪犯一般穿着七升到九升(一升代表布幅中由八十根经纱,升数越高代表布越精细、舒服)的粗麻衣,普通平民一般穿戴十到十四升较细的麻布,奴隶主穿用的是十五升以上的缌布,三十升是缌布中最精细的,只有天子和贵族才能穿用,成为麻冕。而在冬季,一般都穿“袍”,相当于今天的棉衣,为交领,右衽,直裾,两袖平直,宽袖口,短袖筒,领口、袖口和下摆边缘都用带图案的棉、绢装饰。

3.秦朝时期,统一了国土,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服饰将五行思想渗透于其中,男子服饰是上衣下裳的大礼服,规定祭服和天子服为黑,三品以上官员着绿袍,一般庶人为白袍;女子服饰统一着桃花妆,梳神仙髻。

4.汉朝时期纺织业极其发达,其袍服代替了深衣成为最流行的服饰。但其样式由深服演变而来,衣身比较宽松,衣袖肥大,称为“袂”,袖口收紧,称为“祛”,不论男女、贵贱都可穿用。一般都会在衣领、衣袖等部位绣有花边,整体颜色较素,常见花纹为菱纹和方格;女子多穿曲裾单衣,即前襟加长,从领部曲斜至底边围绕身体曲转而下。女子发型多为垂髻和高髻,多用华丽美观的头饰为装配。

5.魏晋时期流行大袖宽衫,有单夹两种,一般为对襟,形式简单、颜色多为素雅白色。魏晋南北朝女子发型样式很多,比如灵蛇髻、飞天髻、云鬓等等,都比较喜欢用框架头饰。南朝时流行额黄和花黄的装饰,即在额头点染黄色或用黄纸剪成花朵样式贴于额部。南朝时期还盛行木屐,据说是谢灵运所创,男主木屐为方头,女子为圆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4-05-28
秦汉:简洁雄健,展现华夏风采
漫步秦汉年华,轩昂的广袖长袍迎风而舞,尽显华夏服饰的雄壮气魄。男子头戴纶巾,墨发如瀑,潇洒不羁。妇女则身着曲裾深衣,曳地长裙,凸显典雅庄重之美。汉服的简洁线条勾勒出华夏儿女的挺拔风骨,彰显着泱泱大国的威严与气度。
魏晋南北朝:风流儒雅,尽展名士风韵
魏晋南北朝,士大夫阶层崛起,名士风流之风盛行。服饰也随之趋于精致雅致。男子着方领齐膝袍,腰间系宽带,儒雅洒脱。女子则穿交领襦裙,轻纱罗衫,飘逸灵动。士人佩戴玉佩兰花,尽显风流风雅之姿。
隋唐:雍容华贵,盛世繁华之美
隋唐盛世,国力强盛,服饰风格也愈发华丽雍容。男子头戴幞头,身穿圆领窄袖袍服,金翠装饰,彰显贵胄之气。女子盛行襦裙半臂,长裙曳地,广袖飘飘,宛如盛世牡丹,富贵而端庄。
宋元:婉约典雅,士大夫之风
宋元时期,文人墨客之风盛行,服饰风格也趋于婉约典雅。男子头戴方巾,身着圆领袍衫,腰间系玉带,秀美温文。女子则穿衫袄裙,绣花精致,雍容华贵。素色淡雅的色调,体现了宋元文人的清雅之风。
明清:端庄大气,礼法森严
明清两朝,礼法森严,服饰制度也更为严苛。男子头戴四方平定巾,身着交领宽袖袍服,靴履官帽,彰显庄重的儒士风范。女子则盛行袄裙,衣饰繁复,繁重的礼服凸显出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从发型看文化变迁,梳妆打扮的时代印记
不仅服饰,各朝代的发型也各具特色,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秦汉:高髻远观,威严不可亵玩
秦汉时期,男子流行椎髻,梳成高耸的圆锥状,凸显威严气魄。女子发髻则更为多样,有高髻、叠髻、垂髻等形式,彰显女性的柔美与华贵。
魏晋南北朝:轻盈飘逸,潇洒不羁
魏晋南北朝,男子流行逍遥巾,头巾轻盈飘逸,透着洒脱之风。女子则流行高髻,发髻高耸轻盈,配以金银饰品,尽显风流韵味。
隋唐:丰满圆润,盛世风华
隋唐盛世,男子头戴幞头,发髻丰满圆润,气宇轩昂。女子则流行高耸的盘发,发髻高耸丰盈,配以珠翠金玉,雍容华贵。
宋元:清雅婉约,诗意盎然
宋元时期,男子头戴方巾,发髻低垂温雅,尽显儒雅风范。女子则流行梳双髻,发髻轻盈温婉,配以花簪步摇,意境悠远。
明清:一丝不苟,礼法严苛
明清两朝,男子头戴四方平定巾,发髻整齐一丝不苟,体现了严谨的礼法精神。女子则流行旗头,发髻被包裹在黑色网罩中,只露出额头,体现了庄重的封建秩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