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力主宋真宗御驾亲征,与辽签“澶渊之盟”,于国家有利,之后为何却被降职外放?

之后为何却被降职外放?

因为当时这一举动太过于冒险了。虽然最后成功了,但是还是被受指责。其实当时寇准敢让宋真宗御驾亲征是有把握的。虽然开始宋军是输的,但是后面双方的实力都差不多。

但在澶州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赢了,不断打击着契丹的战线,而御驾亲征不过是为了鼓励前线的士气而已。所以才敢让宋真宗去战场,事实证明效果也非常好。



本来就是稳赢的局面,而且皇上也来了,士气大涨打赢了这次战争。虽然战争打赢了,但是还是其他的问题,就是政治问题。寇准为人正直,嫉恶,但是又自矜。为此得罪了不少人。

这其实有两个人,一个是王钦若,一个就是丁谓。中国有句老话叫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因为君子最多就是不和你来往,小人则会一直报复你。这个丁谓就是一个非常标准的小人。

原来丁谓是寇准的手下,想给他拍马屁来着,吃饭的时候帮他擦了胡子。但是寇准就说你身为一个官员怎么能干擦胡子的活呢,就被丁谓记恨了。其实就是这么一件小事。

他对寇准备是先捧在杀,先推荐他做官,想利用他。然后又贬了他。就是因为当年的事情。所以故意的。王钦若是因为他和辽谈的时候把岁币降低了,自然有纠葛。

后来和丁谓联手打压寇准,使其最后落了一个这么样的下场。所以说大部分的人最后其实都是死于政治因素,只能说造化弄人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4
宋真宗由于听到了小人的谗言,说他是寇准手里的孤注。他把您作为最后的赌注,无异于是把你置于最危险的境地。听过这些话后,渐渐地对寇准疏远,便在第二年找了个借口把寇准流放。
第2个回答  2019-10-23
1004年,出任宰相。当年冬天,契丹南下犯宋,包围了瀛洲等河北地区;寇准反对南迁,力主真宗亲征,从而稳定了军心,使宋辽双方订立“澶渊之盟”。后被丁谓等人排挤,数被贬谪。1023年,病逝于雷州。1053年,宋仁宗下诏为其立神道碑,并亲于碑首撰“旌忠”字,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谥号“忠愍”。
第3个回答  2019-10-23
寇准作为宰相竭力主张皇帝亲自征伐,目的在于提升士气,对于战胜敌人来说,具有团结一心和坚定必胜信心的作用。
但是,将皇帝推送到战争的第一线,是有很大风险的。按照中国古代封建统治,国家中皇帝是集权的象征,一旦皇帝被俘虏或者被敌方杀死,对国家社稷而言,是很大的威胁。
大敌当前,皇帝别无选择。但是,敌人退下了,太平恢复了,想起往事,后怕不止:至于寇准的目的,皇帝可能会怀疑。将寇准降职外放,也容易理解了。
另外,寇准占据宰相职位,应该有不少人觊觎这个位置。因此,其他大臣出于嫉妒或者是政治方面考虑,构陷寇准,也得到了良机。
第4个回答  2019-10-21
一直觉得宋朝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当时大部分文人武将的气节,都是挺令人敬佩的。寇准这事情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系吧,本来宋朝虽然有钱但是在军事上弱,和辽国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再看当时的西夏,金国,再后面的蒙古元朝。还是很需要辽国存在的,而且辽国在文化经济上都很贴近宋国,虽然每年都要向辽国纳贡,但是又通过经济交易流通回来了,大的环境是继续和辽国大战不划算。而且宋朝皇帝都担心手下大将威信太大而造反,所以也在警惕,不会让手下武将有太大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