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期,火葬为何在民间很流行,有哪些原因?

有哪些原因?

在古代,人们死后基本都是土葬,但到了宋朝,由于受到宗教因素、经济因素的影响,火葬开始流行起来。哪怕统治者不让,但还是没办法完全制止人们改用火葬。


宋朝时期,佛教文化兴起,佛教里面讲究六根清净,不被俗世所束缚,人的躯体会束缚灵魂,人们想要得到灵魂的升华,就不要留恋这幅残躯之身。所以人死后,要把尸体烧掉,灵魂才可以飞升。很多人受到佛教里面这种文化的熏陶,就把原来的土葬改为火葬,就为了让死者的灵魂得到升华。



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当时经济比较落后,而火葬的成本比较少,所以很多人都喜欢火葬。这种说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那时候的农民普遍都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基本没多余的财力再去风风光光地为死去的人办一场葬礼了。在古代,人死后,通常都会拿一些死者生前喜欢的物品陪葬,这一习俗对于有钱人家来说到没什么难度,但对于很多穷苦老百姓来说,那就是一种负担。本来生活都难以维持了,还要把钱花在死人身上,这怎么想都不划算啊。后来火葬兴起,人死后大火一烧,基本不用浪费什么财力,所以火葬就变成了老百姓很容易接受的一种丧葬方式了。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一种文化形式的兴起,普通老百姓首先想到的是这个东西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如果好处多,大家肯定就容易接受,同时也更容易传播,如果对自己没有好处,那么这种文化想要发展就很难。火葬和传统的土葬相比,火葬更节约成本,也不浪费人力、财力,所以就更容易在民间流传起来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2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火葬最为盛行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给宋人的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人们的社会意识和风俗习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变化和影响反映在丧葬上,就是传统的儒家丧葬观动摇和火葬风气的盛行。

在北宋,都城汴京和河东地区是当时火葬最为盛行的地区。据南宋王称《东都事略》卷三记载:“近代以来遵用夷法,率多火葬。”

北宋初南宋末的江少虞《宋朝实施类苑》也记载着:“河东人众而地狭,民家有丧事,虽至亲,悉燔热,取骨烬寄僧舍中。以至积久,习以为俗。”

此外,在湖北、陕西、山东、四川等地也都有火葬的记载,如北宋刘挚《忠肃集》中记载:“楚俗死者,焚而委其骨于野。”

根据这些记载,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北宋各地已经有了火葬的现象,但尚未盛行,一般在佛教徒中进行。到宋室南迁以后,火葬又在广大的南方地区盛行起来,并成为风行一时的社会习俗。

南宋的两浙路(今浙江省和江苏南部)是南宋火葬最为盛行的地区。宋高宗时的户部侍郎荣薿[nǐ]曾说:“臣闻吴越之俗,葬送费广,必积累而后办。至于贫下之家,送终之具,唯务从简,是以从来率以火化为便,相习成风,势难遂改。”

其实,不仅仅是贫下人家以火化为便,就是富裕一些的人家也是如此。时人周辉在《清波杂志》卷一二《火葬》中说:“浙右水乡风俗,人死,虽有富有力者,不办蕞尔之土以安厝,亦致焚如。”

四川自宋孝宗淳熙(1174-1189年)以后,火葬更加盛行。据统计,南宋时期四川的火葬之墓大约占宋代四川火葬墓总数的80%以上。

宋代火葬的盛行,给当时及后世社会带来了一系列重大的影响,火葬的盛行改变了宋代社会的伦理道德,使传统的、繁琐的儒家丧葬礼制遭到沉重的打击。

面对民间盛行的火葬,虽然赵宋王朝的统治者也多次采取各种措施加以制止,但是基于宋代统治者崇尚“宽仁”治天下的理念,并没有真正的因采用了火葬而遭到制裁的现象。

宋代自宋太祖赵匡胤建国后立下的国策“重文轻武”,使儒学在宋代有了空前的发展,那么,儒家崇尚的丧葬礼制为什么反而会受到愈演愈烈的火葬冲击呢?

根据史料记载,宋代火葬风俗盛行的原因,大约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宋代火葬的盛行与佛教逐渐世俗化密切相关。

佛教历来主张火化,认为只有火神才能把死者引导至西方极乐世界。随着佛教在我国的广泛传播,对我国民间的丧葬习俗的影响也是越来越大。

据宋代的一些文献记载来看,一些富裕的人家在为亲人火化时,一般要请僧道在旁念经超度,并且焚尸之地也多在寺院,如南宋临安的化人亭设在西湖东北角的圆觉禅寺和钱塘门外的九曲菩提院。海盐县在城西五里外的景德禅院设“焚化院”。吴郡和吴县的化人亭也是设在平江城外的齐升院、通济寺。

第二,宋代贫民少地或无地的社会状况也是火葬盛行的原因之一。

宋代是土地私有制盛行的时期,许多大官僚、大地主及佛教寺院兼并了大量的土地,据统计,到宋英宗时期(1063-1067年),全国土地十分之七的垦田已经落到了大地主的手中,在这种状况下,大量的贫农可谓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从大量的文献资料来看,宋代的人们之所以采取火葬主要是出于经济的原因,除了没有土地,还因为实在是没有资产进行土葬,宋代的土葬费用也确实是浩大。

比如南宋时的丞相京镗(1138 —1200年)因家“寒微,祖父皆火化而无坟墓,每寒食则野祭而已。”(罗大经《鹤林玉露》)作为位居高位的丞相尚且如此,那些身处于下层的无地贫民自然更是无力土葬了。

第三,两宋时期周围出现的少数民族丧葬习俗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我国的两宋时期,周围出现了几个由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北宋时是宋、辽、西夏三足鼎立;南宋时则是宋、金南北对立。

两宋和这几个少数民族政权除了战争外,各民族之间的的经济、文化交流在当时也是非常频繁的,并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一方面是先进的汉族文化逐渐同化了少数民族,同时,少数民族的文化也对中原的汉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当时,辽国契丹族、西夏党项族、金国女真族等少数民族都盛行火葬的习俗。据文献和考古资料表明,两宋时期的火葬习俗开始仅在契丹、党项等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下的北方地区流行,后来才逐渐扩大到与辽接壤的宋河东地区,并迅速在宋境内盛行起来。

综上所述,宋代火葬的盛行,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它是由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宋代的火葬盛行也开创了后来的元、明、清三代的火葬风气,并使这种省钱、省时、省地的火葬成为我国民族传统丧葬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2个回答  2019-10-23
生活在宋朝:火葬在民间很流行,原因有三

史家之韵
04-05 11:48优质原创作者
关注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火葬最为盛行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给宋人的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人们的社会意识和风俗习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变化和影响反映在丧葬上,就是传统的儒家丧葬观动摇和火葬风气的盛行。

在北宋,都城汴京和河东地区是当时火葬最为盛行的地区。据南宋王称《东都事略》卷三记载:“近代以来遵用夷法,率多火葬。”

北宋初南宋末的江少虞《宋朝实施类苑》也记载着:“河东人众而地狭,民家有丧事,虽至亲,悉燔热,取骨烬寄僧舍中。以至积久,习以为俗。”


此外,在湖北、陕西、山东、四川等地也都有火葬的记载,如北宋刘挚《忠肃集》中记载:“楚俗死者,焚而委其骨于野。”

根据这些记载,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北宋各地已经有了火葬的现象,但尚未盛行,一般在佛教徒中进行。到宋室南迁以后,火葬又在广大的南方地区盛行起来,并成为风行一时的社会习俗。
第3个回答  2019-10-21
因为宋朝是佛教最多的一个朝代,宋朝的寺庙据统计已经达到了600多个,而其他的宗教在宋朝来说只是占据了一个小小的地位,但是佛教却又拥有众多的教徒,因此成为了一个最鼎盛的一个宗教,而佛教一向都提倡人死了之后,应该把肉体给焚化掉,所以他们一直推崇一定要火葬。

既然有这么多宗教徒,那么,这种火葬方式肯定会非常流行了,其实那个时候皇帝也想了一些办法,怎么样才能够让人们把这习惯给改过来呢?他颁布了一些法令,可是并没有什么用。后面的人又不停地追根就底,发现这种习俗并不是在宋朝才有的,也不是在宋朝流行起来的。而是在唐朝就已经开始了。

唐朝的时候就已经流行火葬,后面的朝代自然会被影响到一些,因此,这也是为什么宋朝皇帝一直想阻止的原因之一。
第4个回答  2019-10-22
因为宋朝是佛教最多的一个朝代,宋朝的寺庙据统计已经达到了600多个,而其他的宗教在宋朝来说只是占据了一个小小的地位,但是佛教却又拥有众多的教徒,因此成为了一个最鼎盛的一个宗教,而佛教一向都提倡人死了之后,应该把肉体给焚化掉,所以他们一直推崇一定要火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