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人与海》节选中老人与鲨鱼搏斗时的情景,表现了老人怎样的精神?

如题所述

很高兴为你解答
《老人与海》这本书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老人具有强大的忍耐力和意志力,不服输的勇气,不向命运和困难低头的志气,同时老人也是对生活充满乐观和自信的人。

表现的是老人敢于挑战,不想命运低头,坚持到底,不曾认输的精神。孤身一人与巨大的马林鱼搏斗,与鲨鱼斗智斗勇,未曾服输,同时也表现出的是非凡的应变能力和坚持到底的信念。同时,老人将大鱼,小鸟,星星,月亮看做朋友,大海看作女人,也表现了老人人海热爱自然,尊重生命,人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20
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故事200字
我来答
qiang870628
LV.13 2016-04-06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张思德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和战士,他服从组织安排,甘心在烧炭的平凡岗位上忘我工作,直至光荣殉职。毛泽东给予他高度评价:“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张思德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不论在什么时候,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总是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坚持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在实践中一丝不苟地贯彻下去。
长征期间,他就经常奋不顾身地帮助同志们。在一段常有毒蛇出没的水路里,他英勇地把女同志和小孩一个一个地背过去。长征路上经常要吃野菜,为了同志们的安全,他好几次冒着生命危险口嚼检验野菜是否能够食用,并因此多次负伤。
1941年至1942年,抗战到了最艰难的时刻。节约每一粒粮食,每一份资源,都是极其重要的。张思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他的棉衣早已破烂不堪,但每次轮到他换新棉衣,他总是坚持不肯,每次都是把旧棉衣拆补好再穿上。
张思德对身边的同志始终充满关心。他经常主动帮助炊事员挑水、烧火,帮助饲料班锄草、喂马。春天易发病症,他就上山采来草药,为同志们预防疾病。冬天天冷,他就主动进山烧制木炭,为同志们取暖。上级发下来的奖品,他舍不得用,都送给了同志们。有的同志生病,他就用自己的津贴买些鸡蛋,给生病的同志送到床前。
张思德也非常关心老百姓,和老百姓结成鱼水相依的亲密友谊。他经常抽时间到驻地附近老百姓家帮他们收割庄稼、修路,挑水。一次,一只狼叼走了一个小孩,他提枪就追出门外,为了防止开枪伤了孩子,他就赶上去一把抓住狼尾巴,打死了恶狼,救回了孩子。还有一次,外出值勤途中,他看到一个老大娘背着一大捆柴,非常吃力,就立即上前帮大娘把柴背回家。此后,他就把大娘当作自己的亲娘,常去看望,帮大娘种庄稼,做家务。
1944年初,张思德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大生产运动号召,主动到安塞县石硖谷办生产农场,担任副队长。秋天来临之时,他带领同志们进入林区,为中央机关烧制冬天取暖的木炭。烧炭是个技术要求很高的活,火要烧得均匀,压火要到火候。为了掌握好火候,张思德吃住在窑旁。白天,他巡回各窑,掌握火候。晚上他要起来好几次,爬上各个窑顶,观察烟色。窑里温度很高,有的木炭出窑还有火星。但每次出炭,他都是抢先钻到窑的最里边捡木炭,手里包的破布着火了,他就用手弄熄后继续干。同志们要和他换位置,他总是不肯。在他的带领下,大家仅用一个月时间就烧炭5万多斤,超额完成了任务。
当年9月5日,张思德和战友小白决定再新挖几个窑,多烧些木炭。当挖到中午时,突然窑顶掉下几块碎土,出现险情。张思德眼疾手快,一掌将小白推出洞口。厚厚的窑顶坍塌下来,把张思德埋在下边。战士们和老百姓从四面赶来,拼命刨土。小白得救了,张思德却没能抢救过来。他牺牲时,年仅2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