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二战后经济发展原因

如题所述

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日本经济现代化的实现,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外部条件,也有日本政府和人民自身的努力。

战后初期日本实行的民主改革,推动其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也对社会生产关系作了局部调整,建立起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有利于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从而将国民中蕴藏的劳动智慧和创造力激发释放出来,成为推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动力。

战后国际形势的演变给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日本在宪法中被迫放弃战争权,以后又以允许美国驻军为代价,换取美国的“核保护伞”,致使其军费开支相当少,能够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和平经济的发展。朝鲜战争爆发前后,美国开始大力扶植日本,不仅给了它约36亿美元的“特需”订货,而且将没收的850家军需企业归还给日本政府,并提供了大量的贷款和援助,美国私人资本也大规模涌入日本。美国的扶植,使日本获得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和技术。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就一直非常重视教育,1872年政府颁布了全国统一的学制,强制推行小学义务教育。1947年又进行教育改革,将义务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初中。到50年代中期,全国25岁以上的人口中受教育率高达94%,70年代中期又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政府教育经费支出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上升,50~60年代在5%左右,70年代上升到6%~7%,1980年达到7.2%。在人才结构方面,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调整教育重点。在经济恢复时期,为了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把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作为重点;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国家大力发展重化工业,就把培养中级技术人才作为教育发展的重点;70年代以后,日本产业结构从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政府又把培养能自主开发新技术的高级人才和熟练运用新兴技术的中级人才作为教育的重点。由于日本长期坚持“教育先行”的战略,为经济发展保证了人才资源。

日本政府利用国内外各种条件,确定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在这方面,日本的国家干预方式和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特点,都对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政府根据日本的特点,一方面采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方针,另一方面确立“贸易立国”的战略,积极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进出口贸易,加强资本输出。在引进先进技术方面,政府重视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甚至利用产业间谍来获取科技情报资料;同时在50年代实施审批制度,对引进工作加以管理和引导,以避免重复引进,节约外汇。进入60年代以后,日本的经济实力和外汇支付能力加强,政府在这方面的管理才有所放松。日本引进技术是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实际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的。50年代中期以前,国家处于经济恢复时期,主要引进电力、钢铁、汽车、造船、机械制造等基础产业部门的传统成套设备和技术。5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是60年代初开始,逐渐转向以购买专利为主来引进新兴技术。从70年代中期开始,为了实现从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又以引进尖端技术为主。为了对引进技术进行吸收改造,日本企业不惜花费巨额资金,吸引优秀人才,在仿造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改革创新。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1955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不过45亿美元,1960年就达到近85亿美元, 1965年又上升到166.21亿美元,1970年跃升至近382亿美元。资本输出1970年累计达67.9亿美元。

长期坚持推行高积累、高投资和强化资本积累的政策,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运行机制,也是日本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内容之一。高积累的基础是高剥削率、高储蓄率和低福利。战后日本工人的工资水平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最低,而且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劳动生产率。相反,受文化传统的影响,日本民众的家庭储蓄率(即家庭储蓄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却是最高的,由家庭储蓄形成的投资约占社会投资总额的1/3。此外,政府也进行巨额投资,60年代政府投资占到国内投资总额的24%左右,70年代上升到约30%。私人投资和国家投资两者相加,使全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从1955年的17 030亿日元猛增到1985年的875 610亿日元,30年内增长50倍。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长期保持在1/3左右,高于其他发达国家。资本的投资效率也一直高于欧美发达国家。在高效益的前提下,急剧增长的投资推动了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09
  原因包括内因和外因
  外因包括:
  1、美国政策的扶植,二战后美国全面占领日本后为了遏止前苏联和中国的发展必然需要扶植日本经济发展,其后越南战争的爆发促进其经济进一步的发展,美国需要日本成为其战争资源后方根据地。
  2、亚洲的两场局部战争为日本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其中朝鲜战争的爆发促进了其经济发展。
  内因包括:
  1、日本政府在历史各个时间段制定了符合当时格局的正确经济发展策略。
  2、政府致力于新产业的培育与开发、指导、调节新型工业的发展。
  3、政府确定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制定新经济政策,实现从“贸易立国”至“技术立国”的转变。
  4、日本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精神的推动。
  5、日本传统文化和教育的积极影响,开放的文化以及不服输的态度和汲取外部文化和先进技术的思想有效的促进日本的经济发展和复苏。
第2个回答  2018-03-09
呵呵 既然是学生就说的简单些吧

1.二战刚刚结束的几年里日本的经济并没有迅速发展 当时美国还是"压"着它

但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美国为了遏止共产主义政权的兴起 开始扶持

日本 尤其是朝鲜战争等"冷战中的热战" 使日本获得大量军械定单 获得大量的

利益 为经济的腾飞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2.二战后日本彻底消除了封建障碍,就是民主改革(但是依然保留了天皇,这只是

个象征,天皇没有实权)

3.还有就是日本这个民族非常善于学习他国的长处 呵呵 我想这点你应该知道

4.还有就是日本人竞争意识非常强(很客观)

给你举个例子吧.你见过美国生产的电视没?日本的电视机产业就是日本压垮的

具体是怎么压跨的你上高一自然就会明白 从而占领了美国还有许多国家的市场

从而获取极大的利益 电视机只是其中一方面

5.重视教育 为经济发展保证了人才资源
第3个回答  2018-03-09
小日本究竟欠了中国多少钱?
日本战后对各国的赔款(唯独没有中国的)
国家 /赔偿金额 /备注   
  印度尼西亚 /8亿美元 /战争赔款
  菲律宾 /8亿美元
  缅甸 /2亿美元
  越南 /3900万美元
  老挝 /278万美元
  柬埔寨 /417万美元
  韩国 /3亿美元 /在法律上不具备资格国家通过“斗争”获得的赔款
  新加坡 2500万新加坡元
  马来西亚 /2500万马来西亚元
  泰国 /150亿日元
  瑞士 /11亿日元 /“中立国”得到的财产损失赔偿
  西班牙 /20亿日元
  瑞典 /5亿日元
  丹麦 /7亿日元
  蒙古 /50亿日元 /无偿经济援助
  中国 /0. 0日元
历史上中国对日本的战争赔款列表
时间(年) 战争或事件 条约 赔款金额
1874 琉球事件 50万两白银
1895 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军费2亿两、威海卫驻军军费150万两、赎辽费3000万两(这些赔款相当于当时日本年收入的4.5倍)
190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3150万两白银
南京大屠杀详实数据
1. 1937-12-15,日军在司法院难民区搜捕平民1000多人。被解除武装的军警400多人,总计2000余人,全部押至汉中门外,用机枪扫射,复用汽油焚烧。
2. 1937-12-15日下午2时,在姜家园南首,将居民300多人用机枪扫射,复焚烧,无一幸免。
3. 1937-12-15,日军将所俘军民9000余人,押往海军鱼雷营用机枪密集扫射杀死。
4. 1937-12-06,日军将华侨招待所难民5000余人,押至下关中山码头,机枪杀死后,推入江中,毁尸灭迹。
5. 1937-12-16日上午10时,在中山北路杀死平民100余人。
6. 1937-12-16,在鼓楼附近杀死平民数百人。
7. 1937-12-16,在大方巷塘内杀死贫民200余人。
8. 1937-12-17,在三叉河放生寺杀死男女老幼400余名。
9. 1937-12-17,日军将军民及首都电厂工人计3000余人,在煤炭港至上元门枪杀或烧死。
10. 1937-12-18,在大方巷难民区将平民4000余人押至下关后,全部射杀。
11. 1937-12-18日夜,日军将圈禁于幕府山下的军民57400余人,用铅丝两人一扎,驱至下关草鞋峡,先用机枪,后用刺刀,最后用煤油焚烧。残骸投之于江。
12. 1937-12-19,在龙江桥口,枪杀军民500余人。
13. 1937-12,在上新河,枪杀难民2873人。
14. 1937-12,在燕子矶江边,集体屠杀难民及放下武器之军人5万余人。
15. 1937-12,日军在城外宝塔桥及鱼类营一代屠杀军民8万人以上。
16. 1937-12,在中华门外附近风台乡等地,屠杀军民7000余人。
诸位同志们,当时的一美元与现在的一美元绝对不是一个概念,当时一个亿美元可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当然当时的一两白银更不是今天的概念(晚清的一量白银=150-220元人民币),中国赔给日本的钱按平均价200元计为527亿人民币,日本侵略中国约造成中国人死亡4000万,以每人20万元赔偿算,欠中国80000亿人民币,日本侵华约造成中国财产损失6000亿(解放时计算),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60000亿,总共日本欠中国140527亿人民币!
第4个回答  2018-03-09
1、美国的援助2、制定恰当经济政策3、引进高新技术4、努力发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