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部第五大队、陕西省地质局第二水文地质队地质工作规划简述

如题所述

1965年第五大队编制了《1966~1970年三门峡库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规划》,报地质部水文地质局。该规划在基本情况中阐述了三门峡水库上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和水库蓄水运用后发生的地质灾害,作为工作规划依据,拟订的工作规划包括黄土高原和三门峡库区两个方面,有关三门峡库区的工作项目简列如下:

1.研究西安市可能浸没区和库区盐碱地治理。为此,对库区渭河段进行1:5万补充性工程地质测绘,补充设置地下水动态观测剖面及观测孔;

2.秦岭北麓南山支流基岩沟谷修建拦沙坝的工程地质勘查;

3.库区坍岸调查,潼关以东坍岸工程地质研究。

库区规划的项目都取得了预期成果。

1970年11月,按照国家计委(70)计地字69号文要求,在陕西省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第五大队和第八大队,合并下放给省,改称陕西省地质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队驻渭南,今后除承担陕西省任务外,要继续承担开展黄河流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的任务”。两队合并工作会议决定成立第五分队,承担治理黄河地质项目。第二水文地质队的首任书记益君,技术负责辛奎德,继任书记有唐金榜、贾新安等,继任技术负责有刘广润、戴英生、耿鹤年等,第五分队(又称治黄地质分队)技术负责有戈庆云、朱钧、瞿兴中等。

在原第五大队工作规划完成之后,在拟编新的工作规划之前的1972年,第五分队对三门峡水库运用以来的地质灾害研究程度和黄土地区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地质研究程度进行了总结和评估,与黄委会、陕西省水土保持局等单位建立工作联系,对今后工作区进行踏勘、收集资料等调研工作;时逢三门峡水利枢纽增建改建工程即将完成,开始“全年控制运用”之前,第二水文地质队于1973年5月编制完成《黄河三门峡水库建库以来治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总结及今后工作初步规划》。

这项规划进行了4年。截止于1977年,水库区在进一步补充调整地下水观测网的基础上,在地下水动态分析和浸没预测方法研究、盐碱地防治研究,以及南山支流治理工程地质测绘与勘察等方面取得进展。

1978年年初,第二水文地质队向国家地质总局和陕西省地质局呈报“治黄地质工作的总体设想”的建议,得到国家地质总局批准。实施的两项任务是:

第一,编制三门峡水库运用阶段工程地质问题研究的总结性报告。在三门峡水库地质灾害观测研究近20年,在水库低水位“全年控制运用”近5年情况下,对水库地质灾害给予系统分析和论证,这是顺理成章的阶段性总结工作,以利于三门峡和黄河未来的水利工程地质工作。

第二,开展黄河中游地区区域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

1981年,上述两项治理黄河地质成果的初稿形成,在向部水文地质司汇报时,张宏仁、贾福海等领导同志要求将《黄河中游区域工程地质》成果按专著撰写,正式出版发行。1982年,陕西省地矿局初审通过两项成果。1983年3月在西安,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司主持召开评审会议,邀请有关部、委、科研教学部门,以及黄河中游各省地质局、水电部门等30个单位,48名代表,对两项报告进行认真评审。在进行必要的修改后,《黄河三门峡水库运用阶段工程地质问题研究报告》于1983年12月出版,《黄河中游区域工程地质》于1986年1月出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