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真正的主角

如题所述

素质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而实现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就是课堂教学,我们必须用素质教育的眼光去审视和思考课堂教学中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让这些方式、方法和手段,乘上素质教育的列车快速驶向理想的彼岸。下面就把我们几年来与同行们摸索试行的关于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的具体方法总结一下:
一、 营造一个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良好氛围。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能引导学生的“心、口、眼、手”全方位运动,怎么达到这个目的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那就要求教师要营造一个让学生质疑问题,发表见解的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参与课堂。第一步就是要让课堂上有声音,有的教师反感课堂上自己声音以外的声音,这是一个大大的误区。读书声、讨论声、回答声、争辩声等都可以自觉不自觉的主体到位,特别是读书声更容易集中每个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古训就有“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更何况语文教学还有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结合读,教师再有意设计一些与本课时教学目标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然后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如在学小说单元时,设计一些关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问题,学古诗词时让学生读完后描述画面等。这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回答问题也踊跃了。比如我们在教《我的叔叔于勒》时,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前后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决定他们态度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二、活跃课堂气氛需要教师精心的策划,鼓励为主。
课堂气氛的活跃,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真正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种氛围中,教师的作用和地位似乎显得不那么重要。恰恰相反,这种课堂教学的成败更取决于教师。教师在确定每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时,必须按大纲要求“吃透”教材,“吃透”学生。课前精心设计出一套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及教学程序。
这套教学方案和程序的设计与实施,其中心宗旨就是鼓励。因此教师在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时,绝对不能等量齐观,而是要按“好、中、差”三类学生的不同层次适度定标。教学中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有事可做,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让学生多读、多说、多听、多看、多思,实现全方位的思维运动,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鼓励全员学习的目的就达到了,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面向全体”也就解决了。
鼓励的宗旨是面向全体,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教师在重视全体质量的提高,重视差生进步的同时,决不能忽略对尖子生的培养,这是因为后进生会把教师对他们的表扬与鼓励当作重新起步的基石,甚至会当作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与肯定。也有一部分成绩拔尖的优秀生,他们自尊心和好胜心特别强,他们会把教师的表扬与鼓励当作前进的动力。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教师都应看在眼里,挂在心上适时地给他们撞击心灵的火花,“一石激起千层浪”,让他们在学习中都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头,积极主动的投身到课堂中去。
三、整课堂结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参与讲课。
教以学为目的,所以课堂教学的一切努力应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中心。因此必须调整以往朴素的教学结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参与讲课。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下一番脚踏实地的功夫。根据大纲和每课时教学目的要求,精心设计出一系列相关的问题或设计出使学生能轻松接受知识的课堂活动。比如我们在讲授京剧剧本《打渔杀家》(节选)这一课时,课前给学生布置了一个新颖的作业,自由结组,将课文排成课本剧,同学们的积极性相当高,纷纷结组,分析人物性格,分角色排练起来。课堂上,为了缓解学生的紧张气氛,我们让学生主动上台。这样准备的充分,表演欲强的小组就主动走上台来,尽兴的表演起来。受他们的感染,其他组也都跃跃欲试,争抢着要求表演,上演了三组之后,让其他同学对他们的表演进行评价,哪些人物哪些地方表演的到位,哪些人物哪些地方表演的不到位。同学们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既是当事者又是旁观者,自然分析得条条是道,教师在旁边再适时点拨。剧中人物的性格、所展示的矛盾冲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等问题都迎刃而解。这样比让学生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对白、唱词来认识人物性格,理解矛盾冲突和当时的社会现实,更形象生动,容易理解。
让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基本上熟悉了课文内容、课堂上的讨论声立刻让全体到位,全员参与。让学生表演活动会使他们把认识理解上的缺点错误暴露无疑。这些缺点错误既有代表性,又能让听讲的学生容易发现,再经过教师的点拨指导,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新学的知识就达到巩固完善、融会贯通的地步。
课堂气氛的活跃,课堂结构的调整,学生成了课堂教学中真正的主人。让学生把本课时中教师要说的话说出来,或通过课堂活动反映出来,是语文教学中的大飞跃,是真正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