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教育观念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鲁迅先生的教育观是幼者本位,尊“天性”、贵“自然”、反对扭曲和残害。

1、第一是“幼者本位”。这是根据他的进化的人类文明发展观而形成的。在这样一个基点上,他关心人类的发展,关心未来,反对为传统而牺牲未来,反对为老人而牺牲孩子。

他的那段名言众所周知:从觉醒者着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他强调的是“用无我的爱,自己牺牲于后起新人”。

同时他提出了三点:一是“理解”,即理解孩子,不能把他们当作“成人的预备”,也不能当作“缩小的成人”。二是“指导”。他指出不能用同一模型要求孩子,指导者应该是协商者,而不是命令者。

三是“解放”,他说“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因为即我,所以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2、第二是“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的疑问。那一代人对老一代似乎不抱希望。陈独秀办《新青年》,只对青年说话。鲁迅关心的是孩子,考虑到没吃过人的孩子或许还有。如何拯救这些没吃过人的孩子?使他们避免吃人和被吃的命运?回答仍然是教育。启蒙立人,从广义上说,也是教育。

鲁迅的儿童教育观最突出的特点是是尊“天性”、贵“自然”、反对扭曲和残害。儿童就是儿童,有其天性,不同于成人。因此,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要理解他们的特点,不能把他们当作“缩小的成人”,不能把他们当成“小大人”。

同时,对孩子不要限制太多,不应要求过于苛刻,不要只是吹胡子瞪眼吓唬他们,更不能像成人社会里的大家长那样依靠谎言和制造恐怖。这是鲁迅的一个重要思想,其要义是让孩子们活得自由,活得舒展。鲁迅的这种教育观与中国传统很不相同。

扩展资料:

展现了鲁迅先生教育观念的文章

《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原题《旧事重提》,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散文,在文中,鲁迅先生以儿童的眼光追忆往事,又以成年人的眼光做出审视和评论,给予后人许多值得深思的儿童教育观念。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先生于1919年10所做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原载1919年11月1日《新青年》6卷6号)对父子关系做了深刻的反思,阐明了自己“以幼为本”的观念。

鲁迅先生指出:“觉醒的人们,应先解放自己的孩子,肩起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此后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1

鲁迅从打破“黑色的染缸”、“救救孩子”的呐喊出发,质疑中国传统教育,倡导“以孩子为本位”的教育思想。针对封建社会压抑儿童、摧残儿童的旧教育体系,鲁迅从儿童自身特点出发,在创作和评论中提出了“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使儿童健康成长,成为自由、理性人的新思想。

同时,他还对儿童教育进行了冷静的观察与思考,从教育观念、教育环境、教育手段与教育材料等方面提出了革故鼎新的意见。先驱者的童年视角和启蒙呐喊。对当下乃至整个2l世纪的儿童教育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扩展资料: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的文学史思想极为丰富深刻,发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熠熠光辉。他创造性地从事了文学史的编撰工作,留给后世两部文学史专著——《中国小说史略》和《汉文学史纲要》,为我国的文学史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极为遗憾的是,由于当时不利于创作的现实客观条件,他本来计划要写的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学史在有生之年未能完成。支持鲁迅进行学术创作的两大观念,其一,早期的进化论的文学史观,其二,中后期的马克思唯物论指导的文学史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鲁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3
鲁迅从打破“黑色的染缸”、“救救孩子”的呐喊出发,质疑中国传统教育,倡导“以孩子为本位”的教育思想。针对封建社会压抑儿童、摧残儿童的旧教育体系,鲁迅从儿童自身特点出发,在创作和评论中提出了“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使儿童健康成长,成为自由、理性人的新思想。同时,他还对儿童教育进行了冷静的观察与思考,从教育观念、教育环境、教育手段与教育材料等方面提出了革故鼎新的意见。先驱者的童年视角和启蒙呐喊。对当下乃至整个2l世纪的儿童教育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0-12
顺其自然,不打击孩子,不拂逆孩子的喜爱。
(与答案一样,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