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物质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如题所述

联系

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也就没有物质。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表现。

区别

1、哲学上的物质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客观实在性。物质具体形态则是哲学物质概念的具体表现,除了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我们既不能用物质去代替物质的具体形态而看不到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也不能用物质的具体形态去代替物质,看不到世界的物质性。

2、学上的物质是个抽象的概念,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可以被人创造、改变和消灭。物质具有永恒性,不生不灭,只不过是具体形态发生变化而已;世界上的事物又是具体的,依物质的具体形态而言,任何事物又是有生有灭的。

总之可以将二者的关系看作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扩展资料: 

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 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中国而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对中国而言,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4
区别:
第一,它们的研究对象不同。哲学的物质范畴是对客观世界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本质的概括,它是最普遍、最广泛的概念。恩格斯说:“……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哲学物质范畴所标志的客观实在性,是对无限多样的物质具体形态、结构和层次的共同属性的本质概括,所以,它是绝对的、不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永远不会过时。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是对具体物质的具体形态、结构、属性的认识,并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日趋深化。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结构是十九世纪初从化学开始的,当时研究的成果认为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按一定方式结合成分子,再组成物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发现了电子、放射线等,从而研究物质结构的理论从化学转移到了物理学。1911年提出原子有核结构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围绕着它做高速运动的电子所组成的。1932年开始建立了原子核结构理论,即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本世纪六十年代又提出了有关强子结构的复合模型理论,提出了基本粒子可分,有其内部结构的假说。自然科学的这种发展说明,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随着科学的新发现,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入。然而,人们对物质的每一个层次的认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因而是不断变化的。
第二,它们解决的问题不同。物质观是哲学问题,物质结构理论是自然科学问题。哲学问题是要回答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在回答世界的本质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质、本原,物质同精神相比,它只有一个“特性”,即“客观实在性”。在这个意义上,不能给物质附加任何其它特性,加上一点物质结构的具体特性,就不能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就会陷入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就有机可乘。所以,你想当个辩证唯物主义者,就必须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则,坚持物质只有一个特性,即“客观实在性”。但并不要求唯物主义哲学家都深入地了解物质结构理论。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是研究物质的具体结构、形态和属性的,因此,它所研究的物质的“特性”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不懂这些“特性”就不能当科学家。但是对物质结构有认识的自然科学家并非就是唯物主义者,当然,他应该是唯物主义者,但在一般世界观问题上,他也可能是唯心主义者。在历史上确实有过这样的事例。所以,这两件事万万不能混淆起来。

联系:
第一,哲学的物质观是以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为基础的。可以说,没有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提供的科学事实,就不会有科学的哲学物质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把物质看做是客观实在的,但是它们不知道或者很少知道物质的内部结构、层次和规律性,因而对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认识是粗糙的、模糊不清的。当自然科学向我们提供了关于物质内部结构,物质客体中关于分子、原子、电子和其它一系列基本粒子,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的知识时,我们就从混沌模糊的认识中摆脱出来,取得了对物质这一“客观实在”及其规律的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具体和深刻的认识。所以,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物质观的内容。
第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为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的研究指出了正确的方向。自然科学关于物质结构的研究对象是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但是它们的共同本质都是客观实在性、可知性的,因此,自然科学家在研究物质结构时,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作指导原则,坚持研究对象的客观实在性和可知性,克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对自然科学的影响,避免像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那样,由于一些有成就的自然科学家陷入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而妨碍了科学的发展,保证自然科学的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1-12
自然科学的物质是具体的物质,例如我们生活用的桌子,杯子之类的,是我们看得见听得见的东西。

哲学的物质是抽象的。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物质指在人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有着无限多样的形态,无穷的变化发展,但归根结底都是客观实在的外在表现,都是物质的外在表现。
第3个回答  2019-06-06
联系
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也就没有物质。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表现。
区别
1、哲学上的物质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客观实在性。物质具体形态则是哲学物质概念的具体表现,除了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我们既不能用物质去代替物质的具体形态而看不到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也不能用物质的具体形态去代替物质,看不到世界的物质性。
2、学上的物质是个抽象的概念,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可以被人创造、改变和消灭。物质具有永恒性,不生不灭,只不过是具体形态发生变化而已;世界上的事物又是具体的,依物质的具体形态而言,任何事物又是有生有灭的。
总之可以将二者的关系看作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扩展资料:
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
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中国而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对中国而言,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质
第4个回答  2015-04-07
哲学物质代表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比如物体,思想等等,是抽象的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是指能够看得见,能够具体显现出来的东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