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分析的角度上写自我评价200字

心理学分析的角度上写自我评价200字

四年的大学生活过去了,也重铸了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而且我的思想注入了新的血液,四年的大学生活结束了,回忆过去,收获良多,现个人自我鉴定如下。

在大学期间,我就读的专业是心理学,我主修的课程有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学生物教学法、微格教学训练、无机及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植物生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酶工程、植物组培和动物组培、生物课程标准与改革、教师语言艺术、环境生物学、食用菌、大学英语、大学体育、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及专业实验课和校内选修课等。

四年中令我欣慰的是:连续两个学年,四次获得奖学金,顺利通过了大学大作文英语四级考试和计算机二级考试。我把这些作为向上的动力,朝着更高的目标奋斗。

在这些课程中,我掌握了丰富的`知识,特别在专业知识方面,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以此获得优秀学生干部的荣誉。在学习知识之余,我还自学了计算机的应用知识,能否应用常用的系统软件、办公软件和其他软件等,并取得了计算机二级Vfp证书,英语四级证书和国家普通话考试乙等证书。本着勤学乐道的原则,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努力创造,并追求学致于用。

大学是成长、成才的舞台,利用这段美好时光,我认真计划,踏实生活。在大学期间,我一直在从事着各种工作,在不断的尝试着各样的生活。大一的干事生活、大二的主席团经历、大三的教学工作,大四的实习锻炼,暑假期间的兼职和三下乡体验,学习期间的多种兼职实践,都给我难忘的记忆,深刻的教育,丰富的经验和美好的收获。而这些美好的收获都来于我不断成熟的思想、认真的态度、满腔的热情、无限的期待、真诚待人、团结集体、乐于奉献。

在大学期间,我不仅收获了成果,更收获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方式,这是我大学生活的财富,也是我将来走进社会、接轨社会的法宝。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我将把我推崇的勤于学、乐于实践、敢于尝试、甘于奉献原则进行到底,认真做事、踏实生活。

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我继承了中国农民的勤劳、坚韧不拔和不怕苦的精神。凭着这种精神,我边工边读,直至顺利完成学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发扬这种精神,爱岗敬业,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5
自我分析报告
妈妈曾经对我说,她养了我二十多年直到现在还不知道我什么性格。的确,妈妈不了解我,我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什么秉性。我只清楚一点:我是一个具有复杂人格的人。过去我不太想弄清楚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因为我在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表现,即使知道哪些因素对自己的性格产生了影响,却不知如何做系统分析。学习社会心理学,慢慢的就把这些因素理清了,在此,做一个简单的自我分析。
遗传因素对我的影响
在我的大家族当中,我发现每一个成员都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情绪波动幅度小,通过他们反观自己,才知道我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他们这些特点。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令人激动的、悲伤的,开心的与不开心的,很少会引起我内心的波澜,或者是那种感情的表达只在一瞬间,很快无论是面部表情还是内心都会恢复以往的平静。有人说,这是一种成熟理智的表现,也有人说这是感情不丰富或是内心世界不愿外露的表现,不管哪种说法,这只是别人的一种观点而已,最重要的是当事人自己的感想,我个人认为,这种表现有利有弊,在遇到一些紧急情况或是比较紧张的场合(如:面试),我一般都会比较镇定,不会感到紧张。然而,当与同伴们碰到一件比较惊奇或令人激动的事情,我往往又会表现的太过平静,好像事情发展到某一个程度,有什么样的结果是想当然的,根本不用表现得那么夸张(也许这就是粘液质类型的人吧)。这使得周边的人觉得我很“深沉”……
环境因素对我的影响——
(一)家庭环境
说起家庭环境,我不知道该用哪种方式来形容,也许“专制型”最适合吧。我记事比较早,但从我开始记事的印象里,挨打与吃药占据了我半个童年时期。记得我每次从外面玩回到家,准会被揍一顿,那时也就三四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小学五年级。常听到家里人说我的一句话就是:不爱笑。至于这点,我也说不上原因。但性格当中的一点我认为是继承了母亲的因素:上高中前我脾气很不好,容易生气,碰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心烦。这似乎和我前面提到的我不易动感情有些冲突,其实不是的,我善于克制,克制自己不表达内心的情感。但真的到忍无可忍的地步,我也会爆发出来,周围的人可能会惊异我这么文静的一女生怎么会有那么大的脾气。
正如每位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样,父母对我的期望很高,尤其是父亲,从初中到大学,我似乎一直在沿着父亲的心愿走,我想学一些艺术类的科目,父亲不同意;我想考专科学校,父亲不说话。我似乎是想尽孝心的耽误了两年时间才来到这。在外求学的六七年父母很少关心我求学的过程,更多的在意的是结果。而我在这一过程当中也很少追求自己的爱好,培养自己的其他兴趣。除了学习,我很少干其他的事,包括关心身边的事情。
父母关爱子女,这我知道,尽管我的记忆中有很多不愉快的事情,但我还是能体会妈妈在那个年代,那种环境所特有的痛苦,所以我不恨。在这种情况下,我是一个被人们称为“孝顺”的孩子。的确,也许是天生而来的因素,我很听话,作为长女,看到家里困苦的环境,我从小就感到有很大的责任,而从我能做事起,家务事就全由我来做。也许真的应了那句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还有一点就是交流问题,尽管在我上初中以后,妈妈就开始跟我交流(在此之前,我从没有在家长面前表露过自己的想法),但主要是谈过去的事,谈我小时候她为什么打我,做人应该怎样。我只是听,偶尔说一两句。我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大人说话小孩不许插嘴”“大人的事小孩别管” ,所以有时候跟人交流起来不免有点羞怯,最多的表现就是: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话之前的得仔细考虑一番,这话该不该说,要说的话哪句该说,哪句不该说。我不大喜欢这一点,但我不得不得承认我就是这个样子,所以,上大学之后我一直在刻意锻炼自己。只是,直到现在,家里还是不让我“参政议政”。
在“专制型”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叛逆心理,因为他们受到的约束太多,很多事情都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某一个触点都可能会是导火索,让他走上歧路,村里有好多这样的例子,而我的家庭给我们(我和弟弟)的对于孝心和责任感的约束可能会强于任何一种管束,我上大学以后,相对自由得多,所以,那种叛逆心理已经消失殆尽了。
(二)社会(学校)环境的影响
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我一直是班里的佼佼者,等到高中,因为一次与老师的误会,她竟然骂了我两句,那是我生平以来第一次挨骂,我没有因为他骂我而努力学习,相反,我成绩开始下滑,到后来就是破罐子破摔,而且变得不再自信,不爱与人交流,高中似乎是以成绩判定一个学生的好坏,我成绩不好,老师不喜欢我,而我又不是爱打爱闹的人,进不了“坏学生”的圈子,我就像一个在边缘徘徊的人,也就是在那时我开始自卑,跟每个人的交往都有一定限度。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高三换班主任,新换的班主任很和蔼,她第一次跟我平等交流的时候,我都有点受宠若惊,一直以来习惯了师生之间的那种交流,而不是朋友的交流。后来,我慢慢开朗起来,也开始注意周边的事物,主动和朋友聊天、互动,过去我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那时候世界仿佛突然之间变宽了、变亮了……
上到大学,才知道自己的世界是多么渺小,不再受学习的羁绊,我开朗的更多,因为我比较讨厌束缚,喜欢相对的自由,大学的环境让我感觉有了一个充分发挥自己的舞台,我可以从头做自己。我很欣慰自己骨子里的那份礼貌、细心等等优点可以有一个展现的机会,所以无论是在社团还是平时交际,我都会保持一种好的态度(当然,这并非故意),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我也遭受一些挫折,我喜欢反思,然后完善自己,我会从自己的事情抑或他人的事情当中得到一些启发,这样就知道自己在对人对事上应该怎么做,现在大三,过去的一些刻意,有些已经成为我自身的一部分,可以说,我现在有一个好的心态。性格当中的一些不足,比如:过去的爱发脾气,现在几乎不存在了。当然,我还是甚至自己的弱点的,我不敢让人知道我太多的事情,所以有些事情我不愿与人做过多的交流……
总的来说,无论是遗传,还是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从我前面的自我分析也能够看出来,我记住的似乎都是负面的影响,客观的讲,内心深处,我的确会有些悲观情绪,但那只是暂时性的,这种情绪只会出现在我感觉累的时候,大量的运动以及跟平时生活节奏不一致的活动事项都会让我出现疲劳感,而这种感觉恰好是我出现悲观情绪的契机。当然,这种疲劳感只是在劳动过后,在事情进行的过程中我总会表现出旁人乃至我自己都想像不到的干劲与活力。
第2个回答  2015-09-22
自我分析报告

妈妈曾经对我说,她养了我二十多年直到现在还不知道我什么性格。的确,妈妈不了解我,我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什么秉性。我只清楚一点:我是一个具有复杂人格的人。过去我不太想弄清楚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因为我在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表现,即使知道哪些因素对自己的性格产生了影响,却不知如何做系统分析。学习社会心理学,慢慢的就把这些因素理清了,在此,做一个简单的自我分析。
遗传因素对我的影响
在我的大家族当中,我发现每一个成员都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情绪波动幅度小,通过他们反观自己,才知道我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他们这些特点。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令人激动的、悲伤的,开心的与不开心的,很少会引起我内心的波澜,或者是那种感情的表达只在一瞬间,很快无论是面部表情还是内心都会恢复以往的平静。有人说,这是一种成熟理智的表现,也有人说这是感情不丰富或是内心世界不愿外露的表现,不管哪种说法,这只是别人的一种观点而已,最重要的是当事人自己的感想,我个人认为,这种表现有利有弊,在遇到一些紧急情况或是比较紧张的场合(如:面试),我一般都会比较镇定,不会感到紧张。然而,当与同伴们碰到一件比较惊奇或令人激动的事情,我往往又会表现的太过平静,好像事情发展到某一个程度,有什么样的结果是想当然的,根本不用表现得那么夸张(也许这就是粘液质类型的人吧)。这使得周边的人觉得我很“深沉”……
环境因素对我的影响——
(一)家庭环境
说起家庭环境,我不知道该用哪种方式来形容,也许“专制型”最适合吧。我记事比较早,但从我开始记事的印象里,挨打与吃药占据了我半个童年时期。记得我每次从外面玩回到家,准会被揍一顿,那时也就三四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小学五年级。常听到家里人说我的一句话就是:不爱笑。至于这点,我也说不上原因。但性格当中的一点我认为是继承了母亲的因素:上高中前我脾气很不好,容易生气,碰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心烦。这似乎和我前面提到的我不易动感情有些冲突,其实不是的,我善于克制,克制自己不表达内心的情感。但真的到忍无可忍的地步,我也会爆发出来,周围的人可能会惊异我这么文静的一女生怎么会有那么大的脾气。
正如每位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样,父母对我的期望很高,尤其是父亲,从初中到大学,我似乎一直在沿着父亲的心愿走,我想学一些艺术类的科目,父亲不同意;我想考专科学校,父亲不说话。我似乎是想尽孝心的耽误了两年时间才来到这。在外求学的六七年父母很少关心我求学的过程,更多的在意的是结果。而我在这一过程当中也很少追求自己的爱好,培养自己的其他兴趣。除了学习,我很少干其他的事,包括关心身边的事情。
父母关爱子女,这我知道,尽管我的记忆中有很多不愉快的事情,但我还是能体会妈妈在那个年代,那种环境所特有的痛苦,所以我不恨。在这种情况下,我是一个被人们称为“孝顺”的孩子。的确,也许是天生而来的因素,我很听话,作为长女,看到家里困苦的环境,我从小就感到有很大的责任,而从我能做事起,家务事就全由我来做。也许真的应了那句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还有一点就是交流问题,尽管在我上初中以后,妈妈就开始跟我交流(在此之前,我从没有在家长面前表露过自己的想法),但主要是谈过去的事,谈我小时候她为什么打我,做人应该怎样。我只是听,偶尔说一两句。我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大人说话小孩不许插嘴”“大人的事小孩别管” ,所以有时候跟人交流起来不免有点羞怯,最多的表现就是: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话之前的得仔细考虑一番,这话该不该说,要说的话哪句该说,哪句不该说。我不大喜欢这一点,但我不得不得承认我就是这个样子,所以,上大学之后我一直在刻意锻炼自己。只是,直到现在,家里还是不让我“参政议政”。
在“专制型”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叛逆心理,因为他们受到的约束太多,很多事情都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某一个触点都可能会是导火索,让他走上歧路,村里有好多这样的例子,而我的家庭给我们(我和弟弟)的对于孝心和责任感的约束可能会强于任何一种管束,我上大学以后,相对自由得多,所以,那种叛逆心理已经消失殆尽了。
(二)社会(学校)环境的影响
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我一直是班里的佼佼者,等到高中,因为一次与老师的误会,她竟然骂了我两句,那是我生平以来第一次挨骂,我没有因为他骂我而努力学习,相反,我成绩开始下滑,到后来就是破罐子破摔,而且变得不再自信,不爱与人交流,高中似乎是以成绩判定一个学生的好坏,我成绩不好,老师不喜欢我,而我又不是爱打爱闹的人,进不了“坏学生”的圈子,我就像一个在边缘徘徊的人,也就是在那时我开始自卑,跟每个人的交往都有一定限度。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高三换班主任,新换的班主任很和蔼,她第一次跟我平等交流的时候,我都有点受宠若惊,一直以来习惯了师生之间的那种交流,而不是朋友的交流。后来,我慢慢开朗起来,也开始注意周边的事物,主动和朋友聊天、互动,过去我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那时候世界仿佛突然之间变宽了、变亮了……
上到大学,才知道自己的世界是多么渺小,不再受学习的羁绊,我开朗的更多,因为我比较讨厌束缚,喜欢相对的自由,大学的环境让我感觉有了一个充分发挥自己的舞台,我可以从头做自己。我很欣慰自己骨子里的那份礼貌、细心等等优点可以有一个展现的机会,所以无论是在社团还是平时交际,我都会保持一种好的态度(当然,这并非故意),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我也遭受一些挫折,我喜欢反思,然后完善自己,我会从自己的事情抑或他人的事情当中得到一些启发,这样就知道自己在对人对事上应该怎么做,现在大三,过去的一些刻意,有些已经成为我自身的一部分,可以说,我现在有一个好的心态。性格当中的一些不足,比如:过去的爱发脾气,现在几乎不存在了。当然,我还是甚至自己的弱点的,我不敢让人知道我太多的事情,所以有些事情我不愿与人做过多的交流……
总的来说,无论是遗传,还是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从我前面的自我分析也能够看出来,我记住的似乎都是负面的影响,客观的讲,内心深处,我的确会有些悲观情绪,但那只是暂时性的,这种情绪只会出现在我感觉累的时候,大量的运动以及跟平时生活节奏不一致的活动事项都会让我出现疲劳感,而这种感觉恰好是我出现悲观情绪的契机。当然,这种疲劳感只是在劳动过后,在事情进行的过程中我总会表现出旁人乃至我自己都想像不到的干劲与活力。
我平时受他人影响的成分较多,很多时候我似乎是在别人的评价中来找寻自己,他人肯定自己,我就自信;别人不发表意见,我则会有些忧虑,这也表明我有一颗敏感的心。我很注重自己给他人的印象,但过多的从他人的评价中来判定自己,显然是不可取的,以后我会多注意这一点。
尽管我不喜欢与人做太多的交流,但如果我认为对方可以信任的话,我会用心和他去沟通,我喜欢真诚相对,讨厌虚伪和人际交往中过假的寒暄。所以,我对自己的朋友是绝对的忠诚。
我有很强的责任感,爱帮助别人,只是给人的感觉似乎是“外表一层冰”其实我“内心一把火”。
以上是我对自己的分析,下面附带的的人格测试与气质类型测试结果,虽有一部分符合我自身,但也并不完全正确,我希望能让自己更了解自己,能正面面对自己,并一步一步的完善自己。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