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介绍一下南朝时陈文帝和陈宣帝的生平。

如题所述

 陈文帝(522-566)即陈蒨(现多写为茜),汉族。南朝陈皇帝。公元559---566年在位。字子华。武帝侄,始兴昭烈王陈道谭长子。少沈敏有识量,美容仪,留意经史,举动方雅,造次必遵礼法。高祖甚爱之,常称“此儿吾宗之英秀也”。起家梁吴兴太守。敬帝绍泰元年(555),佐周文育平定杜龛、张彪。授会稽太守。陈武帝即位,立为临川王。后率军驻南皖。永定三年(559),武帝死,宣皇后与中书舍人蔡景历等定计秘不发丧,召其还朝,立为帝。改元天嘉。曾平湘州王琳、临川周迪、豫章熊昙朗、东阳留异、建安陈宝应之乱。
  他是陈朝开国皇帝高祖武皇帝陈霸先的侄子。南北朝时期陈朝第二位皇帝(560年—566年在位),在位7年,年号天嘉。他在位时期,励精图治,整顿吏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使江南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这时陈朝政治清明,百姓富裕,国势比较强盛。是南朝历代皇帝中难得一见的有为之君。566年崩,享年44岁,谥号为文帝,庙号世祖。葬于永宁陵(在今南京郊区,目前认定为栖霞区新合村狮子冲一带,今存雄性石兽一对,被认为是南朝陵墓神道石刻艺术的集大成者。也有学者认为该陵并非永宁陵)。
  史称,陈文帝“起自艰难,知百姓疾苦。国家资用,务从俭约……妙识真伪,下不容奸,人知自励矣。”观其在位所为,确实是个不差的皇帝。 陈蒨在位期间颁布的禁奢丽诏、种麦诏等也可看出其务实、仁爱的治国态度。天康元年四月,他在遗诏中写道:“但王业艰难,频岁军旅,生民多毙,无忘愧惕;今方隅乃定,俗教未弘,便及大渐,以为遗恨。”陈蒨于“天康元年太岁丙戌四月丁未朔二十七日癸酉”崩于有觉殿,“殡于太极之西阶”,于“粤六月丙寅”,“迁于永宁陵”。(徐陵《陈文皇帝哀册文》) 此外,陈文帝信奉佛学,《广弘明集》收有其忏文数篇。另外,今传世的《历代帝王图卷》传为初唐阎立本所作,共绘十三为帝王像,其中包括陈文帝、陈废帝、陈宣帝绘像。
 陈宣帝(530年—582年)陈顼,字绍世,小字师利。,生于公元530年,公元568年即位,卒于公元582年。在位十四年。年号太建。
  宣皇帝,始兴昭烈王道谭次子、文皇帝弟。梁元帝时,累官直阁将军、中书侍郎。西魏攻陷江陵(今湖北荆州)时,被虏至长安。陈天嘉三年(562),自周南还。官至司空、尚书令,封安成王。废帝时,进位太傅,领司徒,总军政。光大二年(568),假宣太后命废帝自立为帝,年号太建。曾从北齐夺回淮南旧地。太建十年(578),与北周争徐、兖二州,败于吕梁(今江苏徐州东),淮南尽失,陈朝国土蹙,一蹶不振。 [编辑本段]【相关史料】   《南史 卷十 陈本纪下第十》
  高宗孝宣皇帝,讳顼,字绍世,小字师利,始兴昭烈王第二子也。梁中大通二年七月辛酉生,有赤光满室。少宽容,多智略。及长,美容仪,身长八尺三寸,垂手过膝。有勇力,善骑射。武帝平侯景,镇京口,梁元帝征武帝子侄入侍,武帝遣帝赴江陵。累官为中书侍郎。时有军主李总与帝有旧,每同游处,帝尝夜被酒,张灯而寐,总适出,寻反,乃见帝是大龙,便惊走他室。魏平江陵,迁于长安。帝貌若不慧,魏将杨忠门客张子煦见而奇之,曰:“此人虎头,当大贵也。”
  永定元年,遥袭封始兴郡王。文帝嗣位,改封安成王。天嘉三年,自周还,授侍中、中书监、中卫将军,置佐吏。历位司空、尚书令。废帝即位,拜司徒、录尚书、都督中外诸军事。光大二年正月,进位太傅,领司徒,加殊礼,剑履上殿。
  十一月甲寅,慈训太后黜废帝为临海王,以帝入缵皇统。是月,齐武成帝殂。
  太建元年春正月甲午,皇帝即位于太极前殿,大赦,改元。文武赐位一阶,孝悌力田及为父后者,赐爵一级,鳏寡不能自存者,人赐谷五斛。复太皇太后尊号曰皇太后。立妃柳氏为皇后,世子叔宝为皇太子。封皇子江州刺史康乐侯叔陵为始兴王,奉昭烈王祀。乙未,谒太庙。丁酉,分命大使,观省四方风俗。以尚书仆射沈钦为左仆射,度支尚书王劢为右仆射。辛丑,祀南郊。壬寅,封皇子建安侯叔英为豫章王,丰城侯叔坚为长沙王。
  二月乙亥,耕藉田。
  夏五月甲午,齐人来聘。丁巳,以吏部尚书徐陵为尚书右仆射。
  秋七月辛卯,皇太子纳妃沈氏,王公以下赐帛各有差。
  冬十月,新除左卫将军欧阳纥据广州反。辛未,遣开府仪同三司章昭达讨之。
  二年春二月癸未,章昭达禽欧阳纥送都,斩于建康市,广州平。
  三月丙申,皇太后崩。丙午,曲赦广、衡二州。丁未,大赦。又诏自讨周迪、
  华皎以来,兵所有死亡者,并令收敛,并给棺槥,送还本乡。
  夏四月乙卯,临海王伯宗薨。戊寅,皇太后祔葬于万安陵。
  五月壬午,齐人来吊。
  六月戊子,新罗国遣使朝贡。辛卯,大雨雹。乙巳,分遣大使巡州郡,省冤屈。
  冬十一月辛酉,高丽国遣使朝贡。
  十二月癸巳,雷。
  三年春正月癸丑,以尚书右仆射徐陵为尚书仆射。辛酉,祀南郊。
  二月辛巳,祀明堂。丁酉,耕藉田。
  三月丁丑,大赦。
  夏四月壬辰,齐人来聘。
  五月辛亥,高丽、新罗、丹丹、天竺、盘盘等国并遣使朝贡。
  六月丁亥,江阴王萧季卿以罪免。甲辰,封东中郎长沙王府谘议参军萧彝为
  江阴王。
  冬十月乙酉,周人来聘。
  十二月壬辰,司空章昭达薨。
  四年春正月丙午,以尚书仆射徐陵为左仆射,中书监王劢为右仆射。
  二月乙酉,立皇子叔卿为建安王。
  三月乙丑,扶南、林邑国并遣使朝贡。
  夏五月癸卯,尚书右仆射王劢卒。
  是月周人诛冢宰宇文护。
  秋八月辛未,周人来聘。
  九月庚子朔,日有蚀之。辛亥,大赦。丙寅,以故太尉徐度,仪同三司杜棱、程灵洗配食武帝庙庭;故司空章昭达配食文帝庙庭。
  冬十一月己亥,地震。
  是岁,周建德元年。
  五年春正月癸酉,以吏部尚书沈君理为尚书右仆射,领吏部。辛巳,祀南郊。
  二月辛丑,祀明堂。乙卯夜,有白气如虹,自北方贯北斗紫宫。
  三月壬午,以开府仪同三司吴明彻都督征讨诸军事,略地北边。丙戌,西衡州献马生角。己丑,皇孙胤生,内外文武赐帛各有差,为父后者赐爵一级。
  夏六月癸卯,周人来聘。
  秋九月癸未,尚书右仆射沈君理卒。壬辰晦,夜明。
  冬十月己亥,以特进周弘正为尚书右仆射。乙巳,吴明彻克寿阳城,斩王琳,传首建邺,枭于朱雀航。
  十二月壬辰,诏熊昙朗、留异、陈宝应、周迪、邓绪等及王琳首并还亲属,以弘广宥。乙巳,立皇子叔明为宜都王,叔献为河东王。是岁,诸军略地,所在克捷。
  六年春正月壬戌,赦江右淮北诸州。甲申,周人来聘。高丽国遣使朝贡。二月壬辰朔,日有蚀之。辛亥,耕藉田。夏四月庚子,彗星见。六月壬辰,尚书右仆射周弘正卒。冬十一月乙亥,诏北边行军之所,并给复十年。十二月戊戌,以吏部尚书王玚为尚书右仆射。
  七年春正月辛未,祀南郊。三月辛未,诏豫、二兖、谯、徐、合、霍、南司、定九州及南豫、江、郢所部,在江北诸郡,置云旗义士,往大军及诸镇备防。夏四月丙戌,有星孛于大角。庚寅,监豫州陈桃根献青牛,诏以还百姓。乙未,桃根又上织成罗纹锦被表各二,诏于云龙门外焚之。壬子,郢州献瑞钟六。六月丙戌,诏为北行将士死王事者,克日举哀。壬辰,以尚书右仆射王玚为尚书仆射。
  己酉,改作云龙、神虎门。秋八月癸卯,周人来聘。
  闰九月壬辰,都督吴明彻大破齐军于吕梁。是月,甘露频降乐游苑。丁未,舆驾幸苑采甘露,宴群臣,诏于苑龙舟山立甘露亭。
  冬十月己巳,立皇子叔齐为新蔡王,叔文为晋熙王。
  十二月壬戌,以尚书仆射王玚为左仆射,太子詹事陆缮为右仆射。甲子,南康郡献瑞钟一。
  八年春二月壬申,以开府仪同三司吴明彻为司空。
  夏五月庚寅,尚书左仆射王玚卒。
  六月甲寅,以尚书右仆射陆缮为左仆射,新除晋阳太守王克为右仆射。
  秋九月戊戌,立皇子叔彪为淮南王。
  九年春正月乙亥,齐主传位于其太子恒,自号太上皇。
  是月,周灭齐。
  二月壬子,耕藉田。
  秋七月己卯,百济国遣使朝贡。庚辰,大雨,震万安陵华表。己丑,震慧日寺刹及瓦官寺重门,一女子震死。
  冬十月戊午,司空吴明彻破周将梁士彦于吕梁。
  十二月戊申,东宫成,皇太子移于新宫。
  十年春二月甲子,周军救梁士彦,大败司空吴明彻于吕梁,及将卒皆见囚俘不反。
  三月辛未,震武库。丙子,分命众军以备周。乙酉,大赦。
  夏四月庚戌,诏絓在军者,并赐爵二级。又诏御府堂署所营造,礼乐仪服军器之外,悉皆停息。掖庭常供,王侯妃主诸有奉恤者,并各量减。庚申,大雨雹。
  六月丁酉,周武帝崩。
  闰六月丁卯,大雨,震大皇寺刹、庄严寺露盘、重阳阁东楼、千秋门内槐树及鸿胪府门。
  秋七月戊戌,新罗国遣使朝贡。
  八月戊寅,陨霜杀稻菽。
  九月乙巳,立方明坛于娄湖。戊申,以扬州刺史始兴王叔陵兼王官伯,临盟。
  甲寅,幸娄湖,临誓众。乙卯,分遣大使以盟誓班下四方,以上下相警。
  冬十月戊子,以尚书左仆射陆缮为尚书仆射。
  十二月乙亥,合州庐江蛮田伯兴出寇枞阳,刺史鲁广达讨平之。
  是岁,周宣政无年。
  十一年春正月丁酉,南兖州言龙见。
  二月癸亥,耕藉田。
  秋七月辛卯,初用大货六铢钱。
  八月丁卯,幸大壮观阅武。
  冬十月甲戌,以尚书仆射陆缮为尚书左仆射,以祠部尚书晋安王伯恭为右仆射。十一月辛卯,大赦。戊戌,周将梁士彦围寿阳,克之。辛亥,又克霍州。癸丑,以扬州刺史始兴王叔陵为大都督,总督水步众军。
  十二月乙丑,南、北兖、晋三州及盱眙、山阳、阳平、马头、秦、历阳、沛、北谯、南梁等九郡民并自拔向建业。周又克谯、北徐二州。自是淮南之地,尽归于周矣。己巳,诏非军国所须,多所减损,归于俭约。
  是岁,周宣帝大象元年。
  十二年夏四月癸亥,尚书左仆射陆缮卒。己卯,大雩。壬午,雨。
  五月癸巳,以尚书右仆射晋安王伯恭为尚书仆射。己酉,周宣帝崩。
  六月壬戌,大风,吹坏皋门中闼。
  秋八月己未,周郧州总管司马消难以所统九州八镇之地来降。诏因以消难为大都督,加司空,封随郡公。庚申,诏镇西将军樊毅进督沔、汉诸军事。遣南豫州刺史任忠率众趋历阳,超武将军陈慧纪为前军都督,趋南兖州。戊辰,以司空司马消难为大都督水陆诸军事。
  庚午,通直散骑常侍淳于陵克临江郡。癸酉,智武将军鲁广达克郭默城。甲戌,大雨霖。
  丙子,淳于陵克柘州城。
  九月癸未,周临江太守刘显光率众来降。是夜,天东南有声,如风水相激,三夜乃止。
  丁亥,周将王延贵率众援历阳,任忠击破之,禽延贵等。己酉,周广陵义军主曹药率众来降。
  冬十月癸丑,大雨,震电。
  十二月庚辰,南徐州刺史河东王叔献薨。
  十三年春正月壬午,以中权将军、护军将军鄱阳王伯山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以尚书仆射晋安王伯恭为左仆射,吏部尚书袁宪为右仆射。
  二月乙亥,耕藉田。
  秋九月癸亥夜,大风从西北来。发屋拔树,大雨雹。
  冬十月壬寅,丹丹国遣使朝贡。
  十二月辛巳,彗星见西南。
  是岁,周静帝大定元年,逊位于隋文帝,改元开皇元年。
  十四年春正月己酉,上弗豫。甲寅,崩于宣福殿,时年五十三。遗诏:“凡厥终制,事从省约,金银之饰,不以入圹,明器皆用瓦。以日易月,及公除之制,悉依旧准。在位百司,三日一临。四方州镇,五等诸侯,各守所职,并停奔赴。”
  二月辛卯,群臣上谥曰孝宣皇帝,庙号高宗。癸巳,葬显宁陵。
  帝之在田,本有恢弘之度,及居尊位,实允天人之属。于时国步初弭,创痍未复,淮南之地,并入于齐。帝志复旧境,意反侵地,强弱之形,理则悬绝,犯斯不韪,适足为禽。及周兵灭齐,乘胜而举,略地还至江际,自此惧矣。既而修饰都城,为捍御之备,获铭云:“二百年后,当有痴人修破吾城者。”时莫测所从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