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很忙,忙到没有时间停下来看看自己在做什么。大脑为了减少工作量,把很多事情直接调换成了自动模式,例如,早上醒来直接洗漱去上班,路上打开手机刷朋友圈,中午到常去的餐厅吃饭……
大脑不需要思考,一天就这么过完了。一闲下来,我们又会让很多事情来“充实”时间:打游戏、煲电话粥、刷新闻、看电视剧……对于上班族来说,每天朝九晚五的生活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固定下来,固定着忙啊忙、也忙不到头的日子。
下班后所剩无几的时间,也不知不觉地被很多琐事瓜分了。记得有人总结说,下班后的时间安排才是拉开人与人差距的关键。其实,上班的时间也是非常珍贵的。而这样的时间,我们都贡献给了固定的工作,不断重复着模式,人生是可以一眼望得到头的。那些需要不停地变工作内容的工作本身,也是一种模式。
上班族拿着每天精力最好、效率最高的时间去兑换一份固定工资,虽然稳定,但也限制了其他可能性出现在生活中。我们赖以生存的就是这份固定工资,还要期盼每年能加点薪以抵消攀升的物价,避开自己不被新鲜血液替代的危机……
“越来越忙,越忙越穷。”停下来,哪怕每天停下来那么一分钟,去思考自己这一天、这一个月、这一年在做什么?在工作中自己到底得到了什么?是自己去适应工作磨掉了其他的潜能,还是从工作中丰满了自己的羽翼?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为了“近忧”只顾着低头看眼前的事,那么“远虑”将带着更多的问题走进人生。
认知升级,活出自己。欢迎关注瑶知天问(微信公众号ID:loves-knows)
深夜加完班,瘫倒在床上时,你是否也会怀疑自己——这么拼,到底有没有意义?
穷忙族指的是虽然有工作,但生活水平却处于生活保护水平线以下的人们。他们外表还算体面,工作也异常勤恳,生活却深陷贫穷的沼泽,越努力,陷得越深……
2006年NHK制作的这部《穷忙族》系列纪录片,隐约揭开了日本社会这一阴暗面,推荐大家可以看一看。
这部片子,表面上是从时间维度,横向截取了同一时点、不同穷忙族的剪影。
泡沫经济的崩溃,让大量白领在企业的组织变动中失去了原有的位置,这些员工原本在企业中竞争力较低,只是受益于终身雇佣制度的存在才保住饭碗,一旦失业了再就业,薪水很难回到原来水平。
很多上班族都有这样的错觉:反正现在的工作很稳定,何必再折腾自己呢?大多数职场人容易陷入这样的误区:把平台的稳定看成是自己的稳定。直到离开了平台,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
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未来几年,我们的工作会被机器人替代吗?
如何摆脱穷忙的陷阱?
1)摆脱原生家庭的穷忙“诅咒”
穷忙之所以会遗传,很大程度是原生家庭的影响。穷忙族家庭充斥着强烈的财务不安全感,不敢尝试新的生活轨迹,更难摆脱稀缺的陷阱。一切思维的改变,都从意识到不安的来源,并重塑安全感开始。
2)战术上的勤奋,无法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穷忙的困局,就在于忙碌的单位价值很低,只是单纯地出卖苦力。高价值的产出,本质都是交换稀缺资源。任何可以被轻易替代的忙碌,都是穷忙的代表。一技之长,难以替代,只有战略性的忙碌,才能产生以一敌百的巨大价值。愿我们的忙碌,都产生价值。这是我们的希望,也是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