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敬礼的时机和场合是什么?

如题所述

敬礼一般都是下级对上级的时候,平级之间不熟悉的情况也应该敬礼,再有就是需要表达礼貌和感谢的时候,比如有客人或者接受了别人的帮助。一般来说报答敬意应该先敬礼,等对方回礼,对方手放下以后自己再放下。

1、在军礼徒手敬礼都是五只手指,立正右手的手掌摊平,手心微微向内中指微触眉梢。

2、童军徒手敬礼都是三只手指头,立正右手手掌摊平手心微微向“外”中指微触眉梢。这三只手指头有人释意为三达德或是三条诺言,对中国童子军来说并没有错,但比较正确的说法(或是另一个较为世界所公认的说法)是:靠近自己的食指代表对自己负责;中指朝上代表对上苍负责;无名指朝外代表对他人或对社会负责,大拇指压住小拇指除了避免小指翘起来外,也代表了大帮小,强扶弱的意思。

3、幼童军的两指礼源自于丛林奇谈,代表的是狼的耳朵,并不是智仁勇中少了哪一个;幼童军跟稚龄童军不同的是幼童军两指是张开的,稚龄是闭合的(代表狼宝宝还没长大耳朵还没开)。不过在国外幼童军或稚龄都多采三指礼不用二指礼了。

4、如果只是敬礼(比如说学校的升旗或是军队等等),还是以五指礼为主;若是穿着童军制服、童军与童军间、童军活动或聚会场合,应行三指礼。

扩展资料

军礼的由来

军礼,是军队中使用的严肃礼节。当今世界各国的军礼,其由来有两种传说:

一种传说,英国军队奋力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后,女王为凯旋归来的将士举行了一次壮观的祝捷大会。在会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亲自为有功的将士颁发奖品。当时,为了维护女王的尊严,特别规定将士领奖时,要用手遮蔽眼部,不得对女王平视。这一动作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军礼。

另一种传说,严肃的军礼来自中古情场。欧洲中古时代,一个公主若下嫁给一位勇敢的武士,而武士要得到公主,就免不了要在公主面前刀光剑影一番。比武之前,武士们必需列队在公主的宝座前走过。为了示意自己被公主的美丽所晕眩,都将手举起盖在眼前。渐渐地,这个动作演变成了当今的军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敬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第四十一条 敬礼、礼毕
敬礼分为举手礼、注目礼和举枪礼。
(一)敬礼
口令:敬礼。
向右看--敬礼。
1.举手礼。
要领:上体正直,右手取捷径迅速抬起,五指并拢自然伸直,中指微接帽檐右角前约2厘米处(戴无帽檐帽时,微接太阳穴上方帽墙下沿),手心向下,微向外张(约20度),手腕不得弯屈,右大臂略平,与两肩与两肩线一线,同时注视受礼者。

2.注目礼
要领:面向受礼者成立正姿势,同时注视受礼者,并目迎目送(右、左转头角度不超过45度)。
3.举枪礼
要领:右手将枪提到胸前,枪身垂直并对正衣扣线,枪面向后,离身体约10厘米,准星护圈与眼同高,大臂轻贴右胁;同时左手接握表尺处(虎口对准枪面并与标尺上沿取齐),小臂略平,大臂轻贴左胁,同时转头向右注视受礼者,并目迎目遂(右、左转头角度不超过45度)。

(二)礼毕
口令:礼毕
要领:行举手礼者,将手放下,行注目礼者徒手或背枪时,停止间,应面向受礼者立正,举手敬礼,将头转正;行举枪礼者,将头转正,右手将枪放下,使托底钣轻轻着地,同时左手放下,成持枪立正姿势。

第四十二条 单个军人和分队、部队敬礼
(一)单个军人敬礼要领:单个军人在距受礼者5-7步处,行举手礼或注目礼。徒手或背枪时,停止间,应面向受礼者立正,行举手礼,待受礼者还礼后礼毕:行进间,(跑步时换齐步),转头向受礼者行举手礼(手不随头移动),并继续行进,左臂仍自然摆动,待受礼者还礼后礼毕。

携武器(除背枪),未戴军帽等不便行举手礼时,不论停止间或行进间,均行注目礼,待受礼者还礼后礼毕。行进间,礼毕后继续行进。

(二)分队、部队敬礼
1.停止间敬礼
要领:当首长进到距本分(部)队适当距离时,指挥员下达“立正”的口令,跑步到首长前5-7步处敬礼。礼毕后,向首长报告。
例如:“团长同志,步兵第×连正在进行队列训练,全连应到×××名,实到×××名,请指示,连长×××”。报告完毕,待首长指示后,答“是”,再敬礼。礼毕后,跑步回到原来位置,下达“稍息”口令或继续进行操练。

2.行进间敬礼
要领:由带队指挥员按单个军人行进间敬礼的规定实施,队列人员照原步法行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2-18
敬礼一般都是下级对上级的时候,平级之间不熟悉的情况也应该敬礼,再有就是需要表达礼貌和感谢的时候,比如有客人或者接受了别人的帮助。一般来说报答敬意应该先敬礼,等对方回礼,对方手放下以后自己再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