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白先勇简介

如题所述

白先勇简介

白先勇(1937年7月11日-),回族,美籍华人作家 ,1937年生于广西桂林 。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毕业于台湾大学、美国爱荷华大学。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昆曲研究推广计划”荣誉主任。 白先勇7岁时,经医诊断患有肺结核,不能上学。



1956年在建国中学毕业,1965年,取得爱荷华大学硕士学位后,白先勇到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国语文及文学,并从此在那里定居。他在1994年退休。著有短篇小说集《台北人》《寂寞的十七岁》《纽约客》等,长篇小说《孽子》。



散文集《蓦然回首》《第六只手指》《树犹如此》等,以及舞台剧《游园惊梦》。其中《台北人》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七位,是仍在世作家作品的最高排名)。2018年,获得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终身成就奖和第五届郁达夫小说奖“短篇小说奖”。

创作经历

白先勇从小就喜爱中国的民间文学和古典文学,阅读了大量的中国民间故事和古典作品。在大学时代,由于受西方现代文学思潮的影响,白先勇开始阅读和介绍西方现代派作家的作品,在创作上也开始模仿西方文学。



但是毕业后入美国爱荷华创作班学习班,作者又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文学的研究。对中国民间故事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喜爱,使他具有比较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学的素养,这就是为什么白先勇长期生活在台湾和美国,沐浴在欧风美雨之中。

而他的大部分作品却仍能保持着比较鲜明的民族风格的原因。白先勇从小热爱祖国的锦绣山河,对祖国和民族有较深厚的感情。

扩展资料:

人物评价

“白先勇才气纵横,不甘受拘;他尝试过各种不同样式的小说,处理过各种不同类式的题材。而难得的是,他不仅尝试写,而且写出来的作品,差不多都非常成功。白先勇讲述故事的方式很多。他的小说情节,有从人物对话中引出的《我们看菊花去》。

有以传统直叙法讲述的《玉卿嫂》,有以简单的倒叙法 (flashback)叙说的《寂寞的十七岁》,有用复杂的“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表白的《香港--一九六〇》,更有用“直叙”与“意识流”两法交插并用以显示给读者的《游园惊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先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20

不是北京大学白先勇,而是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荣誉院长白先勇。白先勇,1937年7月11日出生于广西南宁,籍贯广西桂林,美籍华人作家,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毕业于台湾大学、美国爱荷华大学。

截止到2021年7月20日,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昆曲研究推广计划”荣誉主任。白先勇7岁时,经医诊断患有肺结核,不能上学。

1956年在建国中学毕业,1965年,取得爱荷华大学硕士学位后,白先勇到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国语文及文学,并从此在那里定居。他在1994年退休。

著有短篇小说集《台北人》《寂寞的十七岁》《纽约客》等,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蓦然回首》《第六只手指》《树犹如此》等,以及舞台剧《游园惊梦》。

其中《台北人》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七位,是仍在世作家作品的最高排名)。2018年,获得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终身成就奖和第五届郁达夫小说奖“短篇小说奖”。

部分出版履历

1982年,《白先勇短篇小说选》出版。

1980年,《白先勇小说选》出版。

1978年,《蓦然回首》散文集出版。

1976年,出版《寂寞的十七岁》小说集。

1971年,作品开始被译成英文(第一篇为《谪仙记》),其作品陆续被译成英文、韩文、德文等语言。同年,出版《台北人》短篇小说集。

1968年,出版《游园惊梦》短篇小说集。《台北人》小说集。

1967年,出版《谪仙记》,短篇小说集。文星书店。文星丛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3-29
白先勇(1937年7月11日-),回族,台湾当代著名作家,生于广西桂林。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
白先勇7岁时,经医诊断患有肺结核,不能就学。1956年在建国中学毕业,1965年,取得爱荷华大学硕士学位后,白先勇到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国语文及文学,并从此在那里定居。他在1994年退休。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其中《台北人》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七位,是仍在世作家作品的最高排名)。
白先勇2008年获聘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荣誉院长职务,2009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