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顶有棵小树,山谷有棵大树的作文名人实例

如题所述

这里有两棵树,一棵在山顶,一棵在山谷里。
这是贫瘠的山区,站在山顶,放眼望去,一片荒草连天,几乎看不见高峻的植物。在山的断崖处,发展着一棵小树。固然很小,在这个荒凉的地方,也算是一番不错的风光了。
山谷很深,谷底是裸露的石头和各类百般的河卵石。没有潺潺的流水,很少见杂草,只有靠近山顶两侧的土壤中,发展着一些纤细,枯黄的花草。看得出,这里的贫瘠是由于干旱。然而,就在谷底石头的漏洞中间,竟然发展着一棵树,笔直、高峻。
这条幽深的山谷,是山里人出山的通道,顺着山谷可以走出大山,到达镇上,到越发遥远的地方。因而,偶会见行人过往,但无法通车。我顺着山路到达过谷底,到过谷底那棵树的跟前。那树之所以能够在这里发展,是因为树的边上就有一个很小、很浅的水坑或者是水泉。不见有水流出,也不见凋谢。就那样浅浅地清澈着,静静地明媚着。你可以掬水解渴,也可以濯足洗尘,但无法让它外流。不外溢,不凋谢,经年累月,不多不少地守在那里。那树就在它的身边发展着,茁壮着。像是一个约定,像是一个誓言。让这谷底的风光渗透出一丝丝的禅意或哲理。
谷底的树笔直高峻,显得很年轻,枝繁叶茂,苍翠挺拔。在这样的地域能有一棵树这样发展,我知道,完全是那一汪清澈的水所赐。如果在一汪水,一棵树的边上得当地修一个玲珑的亭,那就是世外乐园。在这个荒凉的地方,在这个幽深的山谷,有一汪水,有一棵树,对过往的山里人而言,足矣。还能要求什么呢?走得累了、热了,在此纳凉解渴,消暑却疲,不也是上苍的恩赐吗?
抬头望那山顶断崖上的小树,高卑盘旋,迎着不息的山风,扇动着曲条虬枝,发出阵阵啸声。走近这棵树,你会发明这棵树其实并不小,从树的形状,树的枝叶上看出这棵树是何等的苍老,生存的是何等的艰难。是极其艰难的生存环境使它过早苍老了,成了一棵“小老树”。这是一棵榆树,树干上生着嶙峋的骨节,在粗糙的树干上突出着,像是一个终年劳作的手那突出的骨节,既额外夺目,又觉得狰狞。树干不粗,由于山风的缘故,树干呈弯曲状,像一支拉圆的弓。树干的皮龟裂着,满身伤痕。几条树枝张扬着,迎是山风,不断发抖。树枝上的叶片很少,有的因为干旱而难以生出,有的则被强劲的山风摘去。站在它的跟前,可以听见山风掠过树枝发出锋利的啸声,像是一种宣言或者呐喊。远远寓目,那树的形状的确像极了凌空欲飞的苍龙。只是,这贫瘠的地皮让它难以展翅飞舞。
面对山顶,谷底的两棵树,不由浮想联翩。是一只粗心的鸟儿,将本该衔到别处的种子撒落在这里。或者是一缕多情的风,因为这里过于荒凉,将两粒树的种子送来,让这里因两棵树的存在而别具特色。无论怎样,在很久以前,有两粒种子落在这里,生根、成长。它们似乎别无选择,一个落在山顶,一个落在谷底。经历了它们应该经历的,以自己的方法生存着。
两棵树,同居一方水土,但生存的环境大不沟通。可是,它们都以各自的方法生存下来,成就了奇特的风光。而这样的风光令人印象深刻。
后来,面对我的学生,我曾多次提起过那两棵树,谈起过我面对两棵树的感应。在自然界或是人类社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都是一样的原理,既残酷又公正。适者生存,这只是生存的根本。你适应了生存的条件,就得以生存,但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却是可以通过主观的努力来实现的。这才是生存的最高境界。人类又不等同于自然界,人应该有高尚的追求。
到而今,我也不知道那些生活无忧的学生们是否能够懂得我最初见到那两棵树时的感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