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填报志愿

我,江苏理科考生,321,AB,怎么填呢????

高考志愿填报:

根据兴趣能力明确专业方向,志愿填报之前,考生要对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性格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一个专业的就业率再高,如果自己不感兴趣,就很难凭借理性和毅力学好,有时连毕业都成问题,因此考生一定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

志愿填报

是高考录取之前的一个项目,是考生进入大学的一个必经项目,关系到广大学子的命运。高考志愿表中,在院校、专业的下面设置一个“专业服从调剂与否”栏目,究竟填报“服从”还是“不服从”,要求考生必须在学校与专业之间进行一次博弈。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0-24
给你提供一份福建的策略,望你灵活参照:福建省招办主任解读平行志愿特点及填报策略
一、“平行志愿”是怎么回事?
  原来实行多年的志愿填报方式,被招生系统描述为“梯度志愿”,改革后的叫“平行志愿”。“梯度志愿”和“平行志愿”区别在哪里?所谓“梯度”,是分层分级来运作的,就是先把所有院校分成几个批次,比如说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在同一批里又设置了几轮投档、录取的运行方式,第一轮是第一志愿、第二轮是参考志愿、第三轮是调剂志愿等,每批都分几轮进行,这就是“梯度志愿”的设置形态和运行方式。
  现在实行的“平行志愿”,改变了“梯度”配置的结构,变成平行地设置几个院校栏目。也就是把原来第一志愿只有一所学校,万一竞争不上,只能到第二轮(第二志愿)去竞争的这种设置形态改变了。
  现在的“平行志愿”在第一轮就同时设置了好几个院校的栏目,这些栏目之间是一种并列结构的关系,他们都是第一志愿,也就是把“梯度”变成“平行”了。
  二、志愿设置不同带来投档方式变化
  “梯度志愿”实行的是志愿优先,然后看分数。在这种设置下,每人只能选一所学校,投档时就要先按学校来检索,看都有哪些考生填报了,在填报同一学校志愿的考生中比分数,从高分到低分投档,按照投档比例投满为止;比如按1:1.2投档,就是招100个投120个;假如上线的生源不足,比如要招100个,但上线的都投了也才投出90个,那剩下的计划空额就等在那里,要依靠第二轮投放“参考志愿”(也叫“第二志愿”)时补充投档。第一轮每一所高校的第一志愿都投档完毕后,就进入录取阶段,这时叫预录取,每一所高校确定预录取名单后还要提交省高招办审核,如果理由正当,就审核通过予以确认,这时预录取就转为正式录取,然后进入数据库,接下来要打印录取花名册等;等到每一所高校的预录取结果审核工作都结束了,第一轮投档与录取工作也就结束,然后进入第二轮(也就是“参考志愿”的投档与录取)。
  “平行志愿”正好相反,它的录取规则是“分数优先”,然后才“遵循志愿”。按照“平行志愿”的设置特点,考生选的高校不是一所了,而是同时有4所(或更多),所以就要改变规则。这好比我们乘车,有100辆车都停在那边,那么多人,谁先上谁后上呢?谁该上哪辆车呢?事先定好规则,大家先来比分数,谁分数在前谁就可以先上,这就是“分数优先”。
  谁先上哪辆车也事先挑好了,不能100辆都任由你挑,一个人事先可以挑选4辆(为了尽量让大家都能上自己满意的车,还会要求大家事先把想上的4辆车排出顺序),按分数高低排队轮到你上车时,要看你事先选择的4辆车客源情况。假如第一辆车有空位,你就可以上这辆车,假如这一辆已经满客了,那就要看第二辆乃至第三辆、第四辆的情况。以此类推,哪一辆还有空位就上哪一辆,除非你事先判断失误,选择失当,所选的车都上满了人,没有空位,那你也就没有上车的机会了;碰到这种情况,就要等下一轮,也就是要看还有哪些车没被人坐满,还有空位公布出来征求志愿,你才有机会再去选择、再去竞争。这就是“遵循志愿”。
  具体怎么运作呢?首先考生要排队,排出位次来,不能挤到一起。现在同分的考生相当多,所以必须在分数上分出先后。这个规则事先也公布了。在总分相同的情况下怎么分位次呢?文科考生在总分相同时先比语文,语文再相同时比文综,文综也相同时比数学,最后比外语;理科考生总分相同时先比数学,之后比理综,接着比语文,最后比外语。如果都比下来还有相同的,只好两个人并列;当然这种概率极低。
  跟排位次相关的是加分的处理。文件上也有规定,凡是固定的政策性加分都要加到总分里去排位次。这种固定的加分都是教育部统一规定的,全国通用。
  排出位次后,“平行志愿”的投档才可以运作。谁在前谁就获得优先的检索投档权。请大家注意,这里仅仅是说检索投档权,并不等于被录取。招生首先要投档,档都投不出去后面就没有录取可言,所以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把你的档案投出去。比如说某一个考生是排在第1000名,前面999名的检索投档都做过了,轮到第1000名时,计算机系统就开始检索你所填报的“平行志愿”(本科有4个栏目)。
   七、“平行志愿”的填报策略
  既然有风险,那么,要怎样规避风险呢?这就涉及到填报志愿的策略问题。
  说到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解决是选学校还是选专业。客观上每年都有这两种不同的选择。相当一部分考生就是选学校,如只要能上北大学考古也可以,这就是奔着某个学校去的,这是一种选择。第二种选择就是选专业,比如我就是要选金融、会计,其他的都不学。
  考生首先自己要想定是要选学校还是要选专业。为什么说到这个问题呢?因为前面说了,第二种退档原因就是因为选专业选得非常明确,结果投档安排专业时,又竞争不过人家被退档了。
  就拿临床医学来说,北大医学部有,上海医科大学也有,福建医科大学也有。临床医学是公认的热门。你的分数可能达到北大医学部的要求,如果你选其他专业可能不会被退档,但是因为你只选最热门的临床医学专业,其他专业不读,就可能被退档。如果你填报志愿时所选的不是北大医学部的临床医学专业,而是填报了上海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则有可能具有相对的专业竞争优势不会被退档。
  但就是因为你先选填了北大医学部,又达到学校的投档线,被投档进去了,这样反而麻烦了,等到被退档时,上海医科大学的机会又失去了。像这种情况就应该一开头就舍弃北大医学部,而确保其他医大的临床医学专业。所以选学校和选专业是有着不同的选择的,就是要有所得和有所弃。如果选学校的是一种策略(相对来讲机会较多),那么选专业的就是另一种策略(相对来讲只有一次机会)。所以首先要把这个问题弄清楚。
  第二个问题是选学校和考虑专业安排时,给你的多个栏目,都应该有合理的梯度配置,不能把多个机会变成只有一个机会。拿选学校来说,比如首选浙大,后面跟着就是交大,这个就是自己没有把握好机会,所选择的高校都在同一层面上,没有拉开档次,浙大假如出不了档,交大恐怕也投不出去。
  怎样才叫合理呢?就应该形成梯度配置,跟阶梯一样。根据考生们总结的经验,比较合理的填报策略,用通俗的语言描述就是“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也就是第一栏用“冲”,能冲得过就“冲”过了;第一栏“冲”不过,第二栏就应该求“稳”;如果担心“稳”不过的时候,第三栏就应该选更保险一点的,也就是“保一保”;“垫一垫”就是垫底,以便在前三栏都走不了的情况下还有退路,但也不能随便抓一个,也要挑自己满意的。
  四个学校的志愿栏目应该说都要填自己满意的,无非是为了保证成功率,在策略上形成这样的配置,万一前面走不了后面还有退路,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成功率。一般说来,学校很难分出好与差来,刻意去分也不科学、不合理,只要是自己选择的满意的就是最好的。考虑专业安排也一样,除非自己有特别的情况非要只挑1~2个,否则也要“冷”“热”搭配。总之不管是选学校还是选专业,最好都要构成梯度配置,这才有利于提高成功率。
  另外,还要强调一点,选择这样的填报策略也是以自身实力为基础的,要“冲”也不能乱冲,明知实力达不到去“冲”那也是一种“浪费”。令人可喜的是,从去年录取结果看,考生们填报得很好、很理性,比如本一批文史类A档冲过的就达44%、理工类高达48%;而落到第四栏“垫一垫”的都只有6%。
  八、填报志愿时要注意的操作细节
  为了更好地实施这种填报策略,一般要做到“知己知彼”,不能“瞎报”也不能“乱报”。
  “瞎报”就是不了解对方院校的情况,也不知道自己的实力跟对方院校的录取分数(或者位次)是否相当,盲目填报;“乱报”就是四个栏目你不能忽高忽低,自己把梯度配置搞乱了,也不能都搞成平面式的,把四次机会都变成一次“冲”的机会。
  怎么避免呢?就是要“知己知彼”。“知己”就不用操心。很多家长就很操心,一考完就开始操心,比如今年的考题难不难、分数线在多少分等等,其实这些都不用操心,耐心等几天就自然有结果。高考结束后,就有一大批老师在阅卷,一般考后20天之内分数就能出来,分数出来后相应的位次也就出来了,考生凭自己的账户和密码不但可以上网查询到分数,同时也知道了自己所处的位次。紧接着就是省招委会研究公布各个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我省特意确定在“三知”(即知分、知位、知线)后才填报志愿,就是为了让大家“知己”。
  怎么“知彼”呢?渠道有很多。现在考生手中的这个资料就是一种很实用的工具,其中有上一年各高校在我省录取的最高分、最低分以及最高位次和最低位次,考生拿自己的分数和位次比照,就很容易知道自己实力如何,哪一所敢报,哪一所不敢报,乃至于哪几所可以选择形成“冲、稳、保、垫”的梯度配置。
  不过这仅仅是第一步,做完这一步以后就要翻开计划本(招生资讯的一种),去找相应的学校,找到这所学校然后挑专业,把满意的专业挑出来注在学校边上,一所学校可以填报六个专业,考生可以多挑几个。
  在挑专业之前最好家长和考生多沟通,最好能想清楚希望今后做什么事情、到哪里做等等。比如说以后想当警察或者想当老师等等,都要事先沟通一下。沟通完以后就要尊重考生的意愿,家长再不能粗暴干涉或者干脆包办。
  沟通完以后,考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理性地、有准备地挑选专业。专业选出来以后还可以利用上面讲到的那个查询系统,来查专业信息。这个时候就要输入“某某学校、某某专业、福建理科的位次”,比如要了解这所学校前几年这些专业在福建招得最高位是第几位,最低位是第几位,使自己有个参照。这就叫“知彼”。动手去做这些查询工作比问谁都更好。
  当然,查询结果也只能是最接近的参考,要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是不现实的。这些工作做完后还希望做两件事情:
  第一个是征求一下高校的意见(这也是一条“知彼”的重要渠道),可以挂个电话去问,把自己的情况介绍一下,然后请高校老师指导敢不敢报他们的学校,如果老师答复说应该可以吧,或者答复说根据学校往年在福建招生的情况看你有优势,你应该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填报;
  第二个是要了解一下你所预选的专业都开设了哪些课程?这是一定要知道的。为什么呢?就是事先让自己明白,你进去学这个专业,4年间要学这些课程,你感不感兴趣?学习上会不会碰到障碍?因为不少考生实际上在中学时代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偏科的现象,一般要选择自己强项并且具有兴趣爱好的专业。
第2个回答  2020-05-28
高考志愿填报
高考志愿填的好坏往往决定一个人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在哪里,甚至在哪里结婚生子买房子。可谓兹体事大。那么报考学校和专业不光是个人的兴趣爱好的问题,对于一些走一步看2步的家长来讲,孩子报考了哪里的学校,学习了什么专业,将来孩子在哪里就业?哪里落户?哪里买房?买房的首付如何筹措?这些指望没有社会经验的高中生来做决定本身就是不负责任的。无论别人怎么讲,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把好关,掌好舵。
为了方便同学们报志愿,分享一些特别的角度帮助大家全面面对高考志愿。
1. 学校类型,不同的学校影响力都是有辐射圈的,985基本上可以全国通用,但根据专业和学校的历史,各自在不同领域有一定的优势。
比如,政法类学校毕业的同学做IT就会少了很多校友的帮衬,但如果当律师就很可能外部助力不少。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给孩子提供中肯的建议
2. 学校位置:整体来讲,就是经济越好的地区的学校学生毕业后就业范围越广,参考的公式就是经济好的地方的211等同于经济落后地区的985.基本上都要提高一格来看待。
对于对工作有把握,但更想获得更高名气的学历的同学(体制内升级及人脉有帮助),可以考虑经济落后地区的历史名校。
3. 专业,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名牌专业,当然为了学校发展,这些年一些学校也设立了一些专业,这些专业的好处是 录取分数低,但名气一般。不过由于毕业证书都是学校统一的,这个是那些追求学校名气的同学最好的选择。而对于每年的热门专业,这个风险极大,对于求稳的家长来讲,追求热点往往风险极大

上面3点基本包含了对于学校考量的基本点。下面是一些参考点:
1. 孩子将来落户哪里? 现在除了北京上海要求极高,其他的城市对大学应届生是极其友好的,所以如果不是一定要落户北京上海,就没必要拼985那些头部学校。
2. 孩子落户地的启动资金。孩子毕业后的生活的城市,如果不是老家,其买房的首付一定要家里帮助的,目前房价的差别水平极大。如果家里只能提供100万以内的资金,对于热点的北上广深,杭州南京武汉西安,可以考虑暂避。而郑州济南青岛大连这些还是可以考虑。(以上城市指示举例使用,不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3. 孩子将来的职业生涯,如今学历都比较高,如果孩子有读研的需求,一定要考虑学校是否研究生点,这点也很重要。但差学校的研究生性价比太低,大家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自己考量。

所有的这些都是概述性的准则,对于具体问题可以加入知识星球https://t.zsxq.com/vznEaI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6-28
高考录取中还有“潜规则”!一定要知道!不让这些“潜规则”阻挡大家的大学之路!

高考录取“潜规则”之一:高校不会因为“调档比例”超额而退档

调档比例:是指一个院校调阅考生电子档案数与计划招生数的比例。实际上就是解决投档多少合适的问题。它以招生院校为单位,是同一批次、同一计划性质、同一科类的招生计划数与投放考生档案数量之间的比例。
现象:每所高校在实际录取时,一方面,由于教育部规定普通高校的招生投档比例一般不得超过120%;另一方面,招生院校为了既顺利完成招生计划,同时又保证招生质量,故调档比例都会超过100%,一般是在102%—110%之间。
本质:高校调了档后,只要考生服从专业调剂,身体条件、单科成绩或者其它要求都满足的前提下,高校原则上不会退档。
怪圈:这一重要条款,绝大多数高校却没有在招生章程中体现。

高考录取“潜规则”之二: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不报不录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通常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而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就是两者合办的专业。
现象:不报此类专业,哪怕在进行专业调剂时,高校也不会把考生录取到中外办学相关专业。
本质:由于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费用较贵,所以高校在对学生进行专业调配时,会考虑到这一点。
提示:部分高校在招生章程中专门提及本条款,但大多数高校没有在招生章程中说明。个别高校在调剂到此专业前还要给考生打电话询问是否愿意被录取到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高考录取“潜规则”之三:专业调配时,高分有可能排在低分之后录取
专业调配:是指是否愿意在院校招生专业(定向除外)间进行调配。每个院校志愿共设6个专业志愿,当考生所填院校的专业志愿不能满足要求时,如愿意调配到未填报的该院校其他非定向专业就读,则可在“专业调配”处打“√”。
现象:在进行专业调配的时候,高校不是立即就进行专业调配,而是会把其它所有相对低分考生的专业志愿满足之后再进行专业调剂。所以,被专业调配的考生相当于进档考生中的最低分。
建议:哪怕是高分考生,哪怕是报考专业录取实行分数优先的院校,在进行专业选择时也要“冷热搭配”,至少要选择一个相对冷门专业。

还有“潜规则之四:单科成绩未达要求,可能被退档”、“潜规则之五:进校想转专业,没那么容易”、“潜规则之六……”
第4个回答  2020-07-18

中考志愿如何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