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要快,但生活要慢“为什么我总是时间不够用

如题所述

“为什么我总是时间不够用?”今天我们常被这个问题困扰。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又好像永远都做不完。“没时间”有时是借口,有时真的是实情。正如帕金森提出的第一定律:工作会自动膨胀,直至占满所有可用的时间。

时间管理,让我们越来越快

时间犹如一套严苛的规则,规范着我们的习惯:什么时候睡觉不仅取决于有没有睡意,也取决于时钟所示的时间;同理,什么时候吃饭也取决于有没有到“饭点”。

因此,“时间管理”应运而生。它教我们如何设定任务目标,如何把任务分解,如何区分重要和紧急,如何把控好自己的工作效率……这些方法只不过都是“治标不治本”。

通常我们制订的计划,会低估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而这样一来,我们必须快马加鞭,去完成原本在既期限内难以完成的任务。一旦无法完成,我们又会自责,而自责也是耗费时间的……

所以,人们会依然觉得时间不够用,事情永远都做不完。

工作要快,但生活要慢

哈佛大学的李欧梵教授认为,我们应该从一味求快的心理惯性中跳出来,让生活变得更有节奏感才好。

每天抽一点时间去“面壁”,也就是在一个私人的空间里,静静地去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而另一些事情,像处理日常公务诸如看邮件、写报告等,则是越快越好,李欧梵先生说他都是用“极有限的时间”把它们处理掉的。

可我们常犯的错误,就是把工作和生活相混淆,不是“过日子”,而是“赶日子”。

当然,掌握生活快慢之道最关键的是要想清楚什么事情应求“快”,什么事情应求“慢”。

尽可能求快的事情:做家务等体力劳动,完成常规的事务性工作,完成简单的执行性任务,常用商品的线上线下购买,注定无法达成共识的争吵和争论等。
尽可能求慢的事情:与家人共度闲暇时光,欣赏艺术作品,自我反思,思考重大决策,创造性活动中的酝酿过程,为一个挑战性任务做好准备等。
提升时间的使用深度

时间的“快”和“慢”,也常常对应着时间的“深”和“浅”。其实,人们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总体上一直再增加,但主观上却觉得自己的闲暇时间在减少。为什么呢?

同样是安排闲暇的时间,看电视就远远不如从事一项自己的业余爱好所带来的满足感。看电视的同时,我们可以嗑瓜子、聊天、玩手机,并没有倾情投入;而在进行写作、绘画等创造性的活动时,则可以完全沉浸其中。

所以,我们获得放松的程度并不取决于时间的长度,而是取决于其质量。获得高质量的休闲满足其实很简单,就是:找到并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比如看书、陶艺,它可能还会得到始料未及的成就。

事业与生活的秘诀,无外乎就是处理好时间的“快”与“慢”、“深”与“浅”的关系。把握好做事的节奏,区分“求快”和“求慢”的事件。明确工作和生活的界限,用未来视角工作,用享乐主义视角生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23
我觉得你的时间不够
最大原因有两个 工作量实在太多
第二个是你的效率有问题
做事情之前要有条有理
一定要分清楚轻重缓急
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