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的“一日不读书”全句是什么?

如题所述

全句是: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意思:人要是不读书的话,一天后会变得很庸俗,两天后照镜子会觉得自己的脸表情很可怕,面目狰狞,三天后对人说话毫无意味,生活枯燥无味没有生机。

出自《黄庭坚文集》。另外苏轼在《记黄鲁直语》一文中也曾经记录下这段话,黄鲁直云: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扩展资料:

黄庭坚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学书尤为推崇王羲之《兰亭序》。其有一首赞颂杨凝式的诗可以说明他对《兰亭序》习练体会之深:“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这其中不能没有其对王羲之书法学习的深悟。

黄庭坚在上溯晋唐、学习前人经典书法时,对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苏轼,可以说黄庭坚的手札小行书在很大程度上是学苏轼的。黄庭坚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不能不受苏轼书风的影响。在黄庭坚书论中,评东坡书颇多,且多为推崇备至者。苏东坡不仅是黄庭坚文学上的老师和提携者,而且也是其书法的学榜样。

黄庭坚行楷大字书风的形成当为其于京口见断崖《瘗鹤铭》之后并不断师法孳乳而自成家法的。黄庭坚师《瘗鹤铭》有一个误会,即他把《瘗鹤铭》看做右军所书,且深信不疑,故而倾力揣摩师习。不过也算是歪打正着,这倒促进了黄庭坚长枪大戟、绵劲迟涩书风的形成。

从客观上看,黄庭坚与苏东坡是中国书法史上早于清代八百年超越唐代书风的笼罩而远溯先唐碑版或者说进行碑帖结合的书家。对于苏轼书风形成的渊源,只要把其代表作《寒食诗帖》与洛阳《龙门二十品》做一比较,即可得出明确答案。黄庭坚则明确标榜师法《瘗鹤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8

全句是: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意思:人要是不读书的话,一天后会变得很庸俗,两天后照镜子会觉得自己的脸表情很可怕,面目狰狞,三天后对人说话毫无意味,生活枯燥无味没有生机。

出自《黄庭坚文集》。另外苏轼在《记黄鲁直语》一文中也曾经记录下这段话,黄鲁直云: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扩展资料:

黄庭坚主要文学成就

江西诗派是北宋后期形成了一个以杜甫为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宗(即“一祖三宗”)的诗歌流派。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派宗师和领袖。该流派崇尚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且诗派成员大多受黄庭坚的影响,作诗风格以吟咏书斋生活为主,重视文字的推敲技巧。  

黄庭坚的诗以唐诗的集大成者杜甫为学习对象,构建并提出了“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等诗学理论,成为江西诗派作诗的理论纲领和创作原则,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宋代大诗人之一,黄庭坚对宋诗的影响甚至超过了一代大文豪苏轼。

苏轼作诗以气运笔、放笔纵意、纵横驰骋、大开大阖、变化莫测、结构复杂,无迹可求,所以苏诗成就虽高,师之者极少,未能形成流派。黄庭坚的创作思路有迹可寻,甚讲法度,便于学习,所以其追随者很多。黄庭坚的诗,法度严谨,说理细密,代表了宋诗的特点。

可以说,黄庭坚诗是最具宋诗艺术特色的,受黄庭坚影响形成的江西诗派,也影响了南宋一代诗风,并对后世造成深远影响。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句,可见推举之重。

黄庭坚作诗:

一是注重用字。用字“要字字有来处”。黄庭坚还提出诗的 “句中眼” ,所谓“句中眼”即后人所说的“诗眼”,就是注重对关键字词的锤炼,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字,即是锤炼而来,可谓“置一字如关门之键”。

二是重视句法。何谓“句法”,从这句诗里可以看出,黄庭坚论诗的句法尚简易,如秋月澄江,明晰可感。

平淡而山高水深,似欲不可企及,文章成就,更无斧齿凿痕,乃为佳耳

三是讲究章法。“作诗正如作杂剧,初时布置,临了须打浑,方是出场。”综合起来看,黄庭坚所谓章法是讲求诗的结构的曲折变化,而这些曲折变化是通过学习前人作品揣摩出来的。

黄庭坚虽讲诗法,但他并不固守诗法,而是要求最终超越诗法,达到 “不烦绳削而自合”的境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庭坚作品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庭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30

全句是,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意思是,士大夫三天不读书,那么义与理都不存在于胸中了,对着镜子觉得自己的面目可憎,跟别人说话也没有滋味。

出自《黄庭坚文集》。另外苏轼在《记黄鲁直语》一文中也曾经记录下这段话,黄鲁直云: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明代戏曲理论家何良俊把黄庭坚这段话辑入了《世说新语补·言语篇》,黄太史云: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礼义不交于胸中,便觉面目可憎,言语无味。文字略有改易。

扩展资料: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门四学士”。

黄庭坚的诗以唐诗的集大成者杜甫为学习对象,构建并提出了“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等诗学理论,成为江西诗派作诗的理论纲领和创作原则,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9

原句:人不读书,一日则尘俗其间,二日则照镜面目可憎,三日则对人言语无味。

意思:人要是不读书的话,一天后会变得很庸俗 两天后照镜子会觉得自己的脸表情很可怕,面目狰狞 三天后对人说话毫无意味 生活枯燥无味没有生机。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知名诗人,乃江西诗派祖师。书法亦能树格,为宋四家之一。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庭坚笃信佛教,亦慕道教,事亲颇孝,虽居官,却自为亲洗涤便器,亦为二十四孝之一。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黄庭坚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是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12-22
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