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西西比河的简介资料

快快快

  世界第四长河,也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位于北美洲中南部。“密西西比”是英文mississippi的音译,来源于印第安人阿耳冈昆族语言,“密西”(misi)和“西比(sipi)分别是“大、老”和“水”的意思,“密西西比”即“大河”或“老人河”。干流发源于苏必利尔湖以西,美国明尼苏达州西北部海拔 501 米的、小小的艾塔斯卡湖,向南流经中部平原,注入墨西哥湾。全长3950千米;若以发源于落基山脉东坡的最大支流密苏里河的源头起算,长6262千米,名列世界第四。流域北起五大湖附近,南达墨西哥湾,东接阿巴拉契亚山脉,西至落基山脉,面积 322 万平方千米,约占北美洲面积的1/8。汇集了共约 250 多条支流。西岸支流比东岸多而长,形成巨大的不对称树枝状水系。水量丰富,近河口处年平均流量达1.88万立方米/秒。
  密西西比河为北美洲河流之冠,与其主要支流加在一起按流域面积计为世界第三大水系(约310万平方公里〔120万平方哩〕)。作为高度工业化国家的中央河流大动脉,已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商业水道之一。这条难以驾驭的河流流经北美大陆一些最肥沃的农田,现已完全由人类控制得当。密西西比河有两个旁支——东面的俄亥俄河和西面的密苏里河。密西西比河的源头在明尼苏达州的艾塔斯卡湖(Lake Itasca),最初只是一条细流蜿蜒向南。
  流域各州包括明尼苏达州、威斯康星州、伊利诺伊州、密苏里州、肯塔基州、田纳西州、阿肯色州、密西西比州、路易斯安那州等10个。加上分支占了美国29个州,其中包括印第安纳州、俄亥俄州、蒙大拿州等。而其中的威斯康星河最后流经的湖一半在威斯康辛,一半在密歇根。
  密西西比河按自然特征可分不同河段。源头艾塔斯卡湖至明尼阿波利斯和圣保罗为密西西比河的上游,长1010千米,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河流密西西比河盆地及其流域两侧多冰川湖与沼泽,湖水多形成急流瀑布后注入干流。在明尼阿波利斯附近,河流流经1.2 千米长的峡谷急流带,落差19.5米,形成著名的圣安东尼瀑布 。沿途有明尼苏达河 等支流汇入。密西西比河的中游从明尼阿波利斯和圣保罗至俄亥俄河口的开罗,长 1373 千米,两岸先后汇入奇珀瓦河 、威斯康星河、得梅因河、伊利诺伊河、密苏里河和俄亥俄河。圣路易斯以北河段,河床坡度大,多急流险滩;圣路易斯附近及其以南地段,河床比降减小,河谷渐宽。自开普吉拉多角以下,河流弯曲度明显增大,河谷开阔,俄亥俄河口处河面宽达24千米。开罗以下为密西西比河的下游,长约1567千米。主要支流有怀特河、阿肯色河、雷德河等。河口处共有 6条汊道,长约 30千米,形如鸟足。河流入海水量的80%经由西南水道、南水道和阿洛脱水道 3 条主汊道 。河流年平均输沙量 4.95 亿吨,在河口处堆积成面积达 2.6万平方千米的巨大鸟足状三角洲,以平均每年96米的速度继续向墨西哥湾延伸。
  密西西比河在其漫长的流动中,密西西比河滋润着美国大陆41%的土地,水量也比任何其它的美国河流都要多。密西西比河也是千万的美国人饮用水的来源。流域包括美国31个州和加拿大的两个省的全部或一部分。 密西西比河还被作为许多州的州界。密西西比河,从开始垦殖的时候起,就是南北航运大动脉。但历史上的密西西比河灾害比较频繁。20世纪初期,中下游地段河水不断发生泛滥,城镇乡村的建筑大部分被摧毁,农田和果园遭到破坏,工业和交通几乎全部瘫痪。许多人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经济损失非常严重。1928年美国政府制定了全面整治密西西比河的防洪法案和干支流工程计划,干流中下游河段均以堤坝防洪。经过60多年的努力,流域已收到了防洪、航运、水电、灌溉、养鱼等综合经济效益。今天,经过美国人民开发建设,半个世纪以来密西西比河流域发生了深刻变化,洪水已被控制,水源得到充分利用。如今处处是绿色的河岸,生气勃勃的工业城镇星罗棋布,繁忙的船队与轻快的游艇使美国这条源远流长的大河苏醒过来了,美丽富饶的密西西比河使美国的大地生辉增色,更加娇媚。
  [编辑本段]绰号
  由于密西西比河的壮阔浩瀚及其历史意义,密西西比河有许多的绰号:
  * 父河(The Father of Waters)
  * 汇集的水(The Gathering of Waters)
  * 大泥潭The Big Muddy (more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the Missouri River)
  * 大河(Big River)
  * 老人河(Old Man River)
  * 伟大之河(The Great River)
  * 国家之体(Body of a Nation)
  * 强大的密西西比(The Mighty Mississippi)
  * 伟大的连环El Grande (de Soto)
  * 泥泞之河(The Muddy Mississippi)
  * 老蓝(Old Blue)
  * 月河(Moon River)
  河流之父
  一泻千里、奔腾不息的密西西比河是美国第一大河。它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非洲的尼罗河和中国的长江同称为世界四大长河。美丽富饶的密西西比河发源于美国西部偏北的落基山北段的群山峻岭之中,迤迤千里,曲折蜿蜒,由北向南纵贯美国大平原,注入墨西哥湾,全长3950公里。但是,它比最大的支流密苏里河还短418公里。根据河源唯远的原则,把密苏里河的长度,加上从密苏里河汇入密西西比河河口以下的长度,则密西西比河长6262公里,是北美大陆上流程最远,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水系。
  这条大河滔滔不绝的河水像乳汁一样抚育了密西西比河整个流域的人们。美国人民长期以来称源远流长的密西西比河为“老人河”。它的名称起源于居住在美国北部威斯康星州的阿尔公金人(印第安人的一支),他们把这条河流的上部叫做“密西西比”。“密西”意为“大”,“西比”意为河,“密西西比”即“大河”或“河流之父”的意思。
  密西西比河和俄亥俄河合流处
  [编辑本段]水文
  流域广阔,各地气候条件不一,因而河流各段的水文特征具有一定差异。上游河段纬度稍高,以春季融雪和雨水补给为主,4月出现全年最高水位,6月因降水增多,出现次高水位,洪水期 3~7月,12月为枯水期。年平均流量 2900 立方米/秒 。冬季封冻 ,含沙量少。中游年平均流量 5800 立方米/秒,3~8月为洪水期,6 月出现最高水位,12 月为枯水期。由于西岸流经半干旱地区支流的汇入,河流含沙量增大 。下游自俄亥俄河汇入后 ,水量大增 ,年平均 径流量达1.34 万立方米 /秒,1~6 月为洪水期 ,4 月出现最高水位,10月为枯水期,含沙量大。干流右岸以密苏里河为首,长度大、水量小、季节变化明显;左岸以俄亥俄河为首,长度小、水量大、季节变化缓和。流域内大部分为平原,为美国中南部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和工业、生活用水。但中下游河段因比降小、河漫滩广阔,过去每当春夏,河水暴涨,中游以下沿河低地极易泛滥成灾,有美洲尼罗河之称。
  密西西比这样一条大河的水文一向是大力研究的对象,事实上,至1920年代人们普遍相信,对这条河的水文情况已有足够了解,而且已建成的控制设施已足可制服该河。然而1927年密西西比河下游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洪灾,59,570平方公里以上的土地被淹,公路、铁路和电话线路等交通运输多处中断,农田、工厂甚至整座城镇一度泡入水中。大量财产被毁,至少250人丧命。河流工程师们开始重新审察密西西比河的水文问题。
  自从1927年发生反常情况以来,主要支流注入密西西比河下游的平均流量受到悉心监测。主河道流经密西西比州维克斯堡(Vicksburg)的平均流量测定为16,131立方公尺/秒。一般而言,西面的支流是最不稳定的。春季和初夏达到高峰时,相当於冬季输入主河道水量的3∼4倍。密西西比河上游及其支流约在同一时间(3∼6月)达到最高水位,此时间内融雪之后便是初夏降雨。不过,这一地区冬季流量也十分可观。俄亥俄河流量高峰出现稍早,它在汇入密西西比河前不远处的伊利诺州梅特罗波利斯最大月平均流量通常出现在3月,此时俄亥俄河提供的流量能占密西西比河下游维克斯堡测到的流量的3/5以上。所以说,俄亥俄河是密西西比河下游发生洪水的主因。洪水可因下列情况而加剧∶大平原上降雨早,初春突然出现热天使北部积雪融化,下游普降暴雨等等。出现上述情况时,下游河水溢出河岸,威胁大堤。支流被挡回,在大堤远侧形成湖泊。平时不超过2∼3.5节(2.5∼4哩/小时)的流量在主河道狭窄处可增加1倍。例如,维克斯堡监测站在1936年记录的冬季低流量仅2,655立方公尺/秒,次年高水位期所测到的流量为58,298立方公尺/秒。
  密西西比河水及沉积物中来自城市、工业和农业的各种污染物已经测定。有机化合物和微量金属浓度较低,除水中自然存在者外,还来自工业和城市垃圾及农业和城市地区的排水。但在一些城市的下游已发现与人类垃圾有关的高浓度的微生物,并已确认为流入河水中的垃圾处理不当所致。如纽奥良下游中的浓度比该市上游的浓度高好几倍。在纽奥良所取的水样显示,溶解氧含量较高於生物氧需求量。据此可说明密西西比河污染程度不高。
  [编辑本段]水系
  如果将密苏里-杰佛逊(雷德罗克)水系的长度加在密苏里-密西西比汇流后的密西西比河上,则长度为5,971公里(3,710哩),居世界第4位。密西西比河主干长3,780公里,仅居世界第20位。密西西比河流量约为17,000立方公尺/秒(600,000立方呎/秒),居世界第8位。密西西比河流域范围很广,众多的支流,联系着大半个美国的经济区域。整个水系流经美国本土48州中的31个州,加拿大的两个州。北起北美五大湖附近,南达墨西哥湾,南北长达2400公里,从西边的落基山到东南的阿巴拉契亚山地,东西宽约2700公里,全流域面积达322万平方公里,绝大部分在美国境内,占美国全部领土的2/5左右。在世界各大河流域面积中,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刚果河,居世界第三位,比中国的长江的流域大一倍。
  河源段从河源至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通航起点。河水清凉,静悄悄蜿蜒於有众多湖泊和沼泽的乡间低地。上游从圣保罗至密苏里州圣路易附近密苏里河河口。此段流经石灰岩峭壁之间,沿途经过明尼苏达、威斯康辛、伊利诺和爱荷华州吸收两岸河溪流水。正是这一河段取得了使操阿尔冈昆语的印第安人称之为「河流之父」的特性。自密苏里河汇入处至俄亥俄河口为中段,长322公里。密苏里河水流湍急,泥沙混浊,尤其在氾滥期,给清澈的密西西比河不但增加了流量,而且输入了大量泥沙。俄亥俄河在伊利诺州开罗汇入后,为密西西比河下游,该段河水丰满,河道宽广,两岸之间往往有2.4公里之距,成一棕色洪流,缓缓奔向墨西哥湾。
  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很多,比较重要的有54条,由于气候地貌等条件的异同,使东西两侧支流的水文特征截然不同。其中最主要的支流有俄亥俄河、密苏里河、阿肯色河、雷德河和田纳西河等。这些支流像一棵大树上的茂密的枝丫似的分布在整个流域之中。

  河源

  密西西比河本身发源于明尼苏达州北部地区的伊塔斯卡湖附近,向南流入墨西哥湾,全长3950公里。这条干流的上游是发育在古老的岩面上,那里又经过强烈的冰蚀,所以,土质很薄,河岸往往是坚岩外露,风景优美。星罗棋布的湖泊,在明尼苏达州就有上万个。这些大大小小的湖泊像天然水库一样对密西西比河的水源补给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密苏里河。
  密苏里河主流发源于美国西北部地区落基山脉的黄石公园附近。另一支流发源于加拿大与美国的边境地区,河流水量小,含沙量大,水位年变化大。密苏里河年平均流量约每秒2000立方米,但是,初夏洪水期最大流量可达每秒22640立方米,而在冬季枯水期时,最小流量每秒仅120立方米。特别是大雨之后,混浊的泥水似泥流一般,滚滚流入密西西比河,甚至在密苏里河口以下100多公里内,混浊的密苏里河水与清澄的密西西比河水,还能分辨。因此,对于生活在密苏里河岸的人,河水既不能饮用,也不能耕耘,对于当地农业灌溉和航运都有一定的影响。
  密西西比河上游,包括密西西比河的最大支流密苏里河和密苏里河口以上的干流部分,实际上包括整个密苏里河流域和密西西比河本身的上游流域,全长达4300多公里。它首先流经落基山地,河流分割山地,水系复杂,支流如辫,弯弯曲曲,形成许多风景秀丽的峡谷。流经大瀑布城附近的一段,在长仅16公里的流程中,落差就达187米,形成巨大的急流瀑布。从米尔克河口至苏城,流经密苏里丘陵性高原,河谷仍深狭。在苏城以下河流就进入平原区,河床变得弯曲,两岸形成广大沼泽。这一地区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流域水源主要靠高山雪水补给。泥沙含量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内的干、支流中首屈一指,年平均含沙量达3.1亿多吨,约占整个密西西比河每年输入海洋中的泥沙量的75%。所以过去美国人称密苏里河为“狂暴的大泥泞河”。
  从伊塔斯喀湖至密苏里河口,这段密西西比河干流也属上游地区。河水从伊塔斯喀湖流出后,蜿蜒于森林和沼泽之中,在这里水流是缓慢的,这与一般河流上游水流湍急的情景完全不同。在河源附近,是星罗棋布的大大小小湖泊。在这一河段上,坐落着美国中北部最年轻的大城市——“双子城”,也称为“千湖之城”。该城由于地处春小麦与乳酪带的交界处,再加上密西西比河丰富的水利资源相配合,成为美国重要的轻工业中心之一,是美国中北部较大的商业、金融、电子、农业机械和运输机器制造中心。它又是美国重要枫树产地。枫树既能绿化大地,美化环境,还可提取枫糖,木材可制家具或供建筑之用。每年采摘红叶季节,许多人来这里观赏与采集,现已开发成了游览区。

  中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23
密西西比河(The Mississippi River)是世界第四长河,也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位于北美洲中南部,注入墨西哥弯。“密西西比”是英文“mississippi”的音译,来源于印第安人阿耳冈昆族语言,“密西”(misi)和“西比(sipi)分别是“大、老”和“水”的意思,“密西西比”即“大河”或“老人河”。干流发源于苏必利尔湖以西,美国明尼苏达州西北部海拔501米的、小小的艾塔斯卡湖,向南流经中部平原,注入墨西哥湾。
编辑本段概述
  密西西比河 Mississippi River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世界第四长河,也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位于北美洲中南部。“密西西比”是英文mississippi的音译,来源于印第安人阿耳冈昆族语言,“密西”(misi)和“西比(sipi)分别是“大、老”和“水”的意思,“密西西比”即“大河”或“老人河”。干流发源于苏必利尔湖以西,美国明尼苏达州西北部海拔 501 米的、小小的艾塔斯卡湖,向南流经中部平原,注入墨西哥湾。全长3950千米;若以发源于落基山脉东坡的最大支流密苏里河的源头起算,长6262千米,名列世界第四。流域北起五大湖附近,南达墨西哥湾,东接阿巴拉契亚山脉,西至落基山脉,面积 322 万平方千米,约占北美洲面积的1/8。汇集了共约 250 多条支流。西岸支流比东岸多而长,形成巨大的不对称树枝状水系。水量丰富,近河口处年平均流量达1.88万立方米/秒。
  密西西比河为北美洲河流之冠,与其主要支流加在一起按流域面积计为世界第三大水系(约310万平方公里〔120万平方哩〕)。作为高度工业化国家的中央河流大动脉,已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商业水道之一。这条难以驾驭的河流流经北美大陆一些最肥沃的农田,现已完全由人类控制得当。流域包括美国31个州和加拿大的两个省的全部或一部分。密西西比河有两个旁支——东面的俄亥俄河和西面的密苏里河。密西西比河的源头在明尼苏达州的艾塔斯卡湖(Lake Itasca),最初只是一条细流蜿蜒向南。
  如果将密苏里-杰佛逊(雷德罗克)水系的长度加在密苏里-密西西比汇流後的密西西比河上,则长度为5,971公里(3,710哩),居世界第4位。密西西比河主干长3,780公里,仅居世界第20位。密西西比河流量约为17,000立方公尺/秒(600,000立方呎/秒),居世界第8位。
两侧多冰川湖与沼泽,湖水多形成急流瀑布后注入干流。在明尼阿波利斯附近,河流流经1.2 千米长的峡谷急流带,落差19.5米,形成著名的圣安东尼瀑布 。沿途有明尼苏达河 等支流汇入。密西西比河的中游从明尼阿波利斯和圣保罗至俄亥俄河口的开罗,长 1373 千米,两岸先后汇入奇珀瓦河 、威斯康星河、得梅因河、伊利诺伊河、密苏里河和俄亥俄河。圣路易斯以北河段,河床坡度大,多急流险滩;圣路易斯附近及其以南地段,河床比降减小,河谷渐宽。自开普吉拉多角以下,河流弯曲度明显增大,河谷开阔,俄亥俄河口处河面宽达24千米。开罗以下为密西西比河的下游,长约1567千米。主要支流有怀特河、阿肯色河、雷德河等。河流主要流经平原地区,河面宽广 ,一般为 730~1370 米 。河床比降小 ,迂回曲折,水流缓慢,多牛轭湖和沙洲。河口处共有 6条汊道,长约 30千米,形如鸟足。河流入海水量的80%经由西南水道、南水道和阿洛脱水道 3 条主汊道 。河流年平均输沙量 4.95 亿吨,在河口处堆积成面积达 2.6万平方千米的巨大鸟足状三角洲,以平均每年96米的速度继续向墨西哥湾延伸。
  流域广阔,各地气候条件不一,因而河流各段的水文特征具有一定差异。上游河段纬度稍高,以春季融雪和雨水补给为主,4月出现全年最高水位,6月因降水增多,出现次高水位,洪水期 3~7月,12月为枯水期。年平均流量 2900 立方米/秒 。冬季封冻 ,含沙量少。中游年平均流量 5800 立方米/秒,3~8月为洪水期,6 月出现最高水位,12 月为枯水期。由于西岸流经半干旱地区支流的汇入,河流含沙量增大 。下游自俄亥俄河汇入后 ,水量大增 ,年平均 径流量达1.34 万立方米 /秒,1~6 月为洪水期 ,4 月出现最高水位,10月为枯水期,含沙量大。干流右岸以密苏里河为首,长度大、水量小、季节变化明显;左岸以俄亥俄河为首,长度小、水量大、季节变化缓和。流域内大部分为平原,为美国中南部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和工业、生活用水。但中下游河段因比降小、河漫滩广阔,过去每当春夏,河水暴涨,中游以下沿河低地极易泛滥成灾,有美洲尼罗河之称。1928年美国政府制定了全面整治密西西比河的防洪法案和干支流工程计划,干流中下游河段均以堤坝防洪。经过60多年的努力,流域已收到了防洪、航运、水电、灌溉、养鱼等综合经济效益。
  密西西比河是美国南北航运的大动脉。干流可从河口航行至明尼阿波利斯,航道长3400千米。除干流外,约有50多条支流可以通航。其中水深在 2.7 米以上的航道长9700千米。干支流通航总里程为2.59万千米,并有多条运河与五大湖及其他水系相连,构成一巨大的水运网。除干流上游及支流伊利诺伊、密苏里河1~2月结冰外,全年皆可通航,海轮可直通距河口 395 千米的巴吞鲁日,航运价值极高。货运周转量约占全国内河货运的60%,主要运输石油、面粉、棉花、煤、金属及机械产品。沿岸主要港口有圣路易斯、孟菲斯 、巴吞鲁日和新奥尔良等,其中路易斯维尔是在俄亥俄河畔。流域内水力蕴藏量为2630万千瓦,主要分布于俄亥俄河及其支流,开发程度较高。因为密西西比河的其中一个分支直接连到了五大湖,再加上人们给其修了很多水坝,所以在一次实验中,船只即通过此河顺利行驶到了五大湖。
密西西比河按自然特征可分不同河段。河源段从河源至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通航起点。河水清凉,静悄悄蜿蜒於有众多湖泊和沼泽的乡间低地。上游从圣保罗至密苏里州圣路易附近密苏里河河口。此段流经石灰岩峭壁之间,沿途经过明尼苏达、威斯康辛、伊利诺和爱荷华州吸收两岸河溪流水。正是这一河段取得了使操阿尔冈昆语的印第安人称之为「河流之父」的特性。自密苏里河汇入处至俄亥俄河口为中段,长322公里。密苏里河水流湍急,泥沙混浊,尤其在氾滥期,给清澈的密西西比河不但增加了流量,而且输入了大量泥沙。俄亥俄河在伊利诺州开罗汇入後,为密西西比河下游,该段河水丰满,河道宽广,两岸之间往往有2.4公里之距,成一棕色洪流,缓缓奔向墨西哥湾。
由于密西西比河的壮阔浩瀚及其历史意义,密西西比河有许多的绰号:
  * 父河(The Father of Waters)
  * The Gathering of Waters
  * The Big Muddy (more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the Missouri River)
  * 大河(Big River)
  * 老人河(Old Man River)
  * 伟大之河(The Great River)
  * 国家之体(Body of a Nation)
  * The Mighty Mississippi
  * El Grande (de Soto)
  * The Muddy Mississippi
  * 老蓝(Old Blue)
  * 月河(Moon River) 编辑本段沿岸城市
河边上主要的城市包括:
明尼阿波利斯
密苏里州圣路易斯
孟斐斯
新奥尔良(河口城市
  (1) 地形。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地质和自然地理基本上就是北美洲内陆低地和大平原的地质和自然地理。其边缘也达到落矶山脉和阿帕拉契山脉,北面也触及加拿大(劳伦琴)地盾。水系的核心部分,即密西西比河下游氾滥平原,地质和自然地理正是该河本身的产物,这一点引起特别的兴趣。整个地区像一个大漏斗,河水从漏斗敞口附近供水地区携带上沉积物和砂砾,然後将此携带物大部分放置在漏斗出口处的冲积平原,说明了密西西比水系整体上的相互依存性。
  (2) 气候。密西西比河流域冬季月平均气温在路易斯安那州南部亚热带地区为13℃(55℉),在明尼苏达州北部亚极地区为-12℃(10℉)。夏季月平均气温在路易斯安那为28℃(82℉),在明尼苏达为21℃(70℉)。
  降水来源为来自墨西哥湾的低空湿气和来自太平洋的一些低空和高空的湿气。冬、春季降水发生在通常自西向东移动的气旋暴风雨通过时的锋面附近。冬季月平均降水量在南方为127公釐或之上,俄亥俄流域大部地区76公釐以上,大平原西部和北部不到25公釐。夏季和初秋的降雨多为阵雨和雷雨,以及较弱的锋面暴风雨。月平均降雨量在路易斯安那州南部及田纳西州和北卡罗来纳州山区为152公釐,大平原仅51∼76公釐。
  流域东半部气候潮湿,冬、春季田纳西河流域、俄亥俄河流域和密西西比河流域南部流量大。自德克萨斯州中部至北达科他州东部有一条南北延伸的亚湿润气候带,既不完全潮湿,又非半乾旱。西面为大平原半乾旱气候,沿落矶山脉山脊以高山气候为主,冬季降雪在春季和初夏融化顺流而下。
  (3) 水文。密西西比这样一条大河的水文一向是大力研究的对象,不足为奇。事实上,至1920年代人们普遍相信,对这条河的水文情况已有足够了解,而且已建成的控制设施已足可制服该河。然而1927年密西西比河下游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洪灾,59,570平方公里以上的土地被淹,公路、铁路和电话线路等交通运输多处中断,农田、工厂甚至整座城镇一度泡入水中。大量财产被毁,至少250人丧命。河流工程师们开始重新审察密西西比河的水文问题。
  自从1927年发生反常情况以来,主要支流注入密西西比河下游的平均流量受到悉心监测。主河道流经密西西比州维克斯堡(Vicksburg)的平均流量测定为16,131立方公尺/秒。一般而言,西面的支流是最不稳定的。春季和初夏达到高峰时,相当於冬季输入主河道水量的3∼4倍。密西西比河上游及其支流约在同一时间(3∼6月)达到最高水位,此时间内融雪之後便是初夏降雨。不过,这一地区冬季流量也十分可观。俄亥俄河流量高峰出现稍早,它在汇入密西西比河前不远处的伊利诺州梅特罗波利斯最大月平均流量通常出现在3月,此时俄亥俄河提供的流量能占密西西比河下游维克斯堡测到的流量的3/5以上。所以说,俄亥俄河是密西西比河下游发生洪水的主因。洪水可因下列情况而加剧︰大平原上降雨早,初春突然出现热天使北部积雪融化,下游普降暴雨等等。出现上述情况时,下游河水溢出河岸,威胁大堤。支流被挡回,在大堤远侧形成湖泊。平时不超过2∼3.5节(2.5∼4哩/小时)的流量在主河道狭窄处可增加1倍。例如,维克斯堡监测站在1936年记录的冬季低流量仅2,655立方公尺/秒,次年高水位期所测到的流量为58,298立方公尺/秒。
  密西西比河水及沉积物中来自城市、工业和农业的各种污染物已经测定。有机化合物和微量金属浓度较低,除水中自然存在者外,还来自工业和城市垃圾及农业和城市地区的排水。但在一些城市的下游已发现与人类垃圾有关的高浓度的微生物,并已确认为流入河水中的垃圾处理不当所致。如纽奥良下游中的浓度比该市上游的浓度高好几倍。在纽奥良所取的水样显示,溶解氧含量较高於生物氧需求量。据此可说明密西西比河污染程度不高。
  (4)动植物。虽然密西西比河谷本身的自然植被是气候和土壤而不是河的产物,密西西比的沼泽和回水区在生态学上却很值得注意。从明尼苏达的菰沼泽开始到三角洲地带的海岸沼地,动植物繁盛的小片地区在河流沿线屡见不鲜。在这些地区,繁茂的自然植被、相对独立的自然环境以及由莎草、水池草和黍类等提供的植物,为水禽提供了良好的栖居地。这些鸟随季节沿河上下迁徙的路径,被人们称为密西西比飞行之路。用这个名词来称呼这条广漠的从河口三角洲直到加拿大北部夏季营巢地的空中高速公路,可谓最为确切不过。据估计,总数达800万只的鸭、鹅和天鹅冬天集聚在飞行之路的下游部分,还有更多的其他鸟经由这条路飞向拉丁美洲。飞行之路上最为典型的候鸟有黑额黑雁和小雪雁,大量的绿头鸭和水鸭,还有黑鸭、赤颈鸭、针尾鸭、环颈鸭以及蹼鸡。
  河里最重要的鱼有几种鮎鱼(在中下游地区的几种鮎鱼可以长得相当大,当地针对其作商业捕捞); 有鼓眼鱼和亚口鱼(上游盛产这些鱼,它们为明尼苏达和威斯康辛州的垂钓运动提供了基础); 还有鲤鱼和欧洲腭针鱼。钝吻鳄现在已极少,只有在最冷僻的回水域才会见到。咸水区的虾、蟹捕捞也在下滑。 编辑本段经济
  (1) 商业活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河上贸易获得很大的复苏。其他运输路线十分拥挤,於是河运便成了一个价值日增的通道。在联邦政府倡议下,一条条新的驳船路线开辟出来,到1931年,沿密西西比河的年货运量比上个世纪任何一年的货运量多了1倍。
  密西西比水道的商业性利用稳定增长。主要货物就体积而言为石油及石油产品、煤和焦炭、钢铁、化学产品、砂石以及硫磺。大宗装卸日增必然意味著少数关键港口城市战胜对手得到迅速发展。
  1879年根据国会法令成立的密西西比河委员会监督实施一项大规模河流工程计画,使密西西比河的面貌产生了深刻变化。航运改进计画的主要步骤包括1896年批准在伊利诺州开罗至路易斯安那州巴顿鲁治(Baton Rouge)的浅水段挖掘一条深3公尺(9呎)、宽76公尺(250呎)的水道;1928年批准将此水道拓宽至91公尺(300呎); 加深至3.7公尺(12呎)的工程1944年开工至今仍在进行中。此外,自巴顿鲁治至墨西哥湾的14公尺(45呎)深的航道自1945年国会批准以来仍在修建。整治更上游河段的突出成就是建设29座水闸和水坝使3公尺深的河道上溯至明尼亚波利-圣保罗。有广泛而复杂的相关水道与密西西比河相连,其中有南方的佛罗里达州与墨西哥边境之间的海岸内陆水道,将俄亥俄河水引入其支流的水道和通过伊利诺水道通向五大湖与圣罗伦斯航道的水道。
  (2) 洪水控制。1717年法国人兴建纽奥良时曾修筑一道小堤保护他们的新生城市,这便是密西西比河上洪水控制的起始。此後两个世纪间,一系列复杂的河堤工程沿河建立起来以便拦住或分流洪水。但只是在1927年大洪灾之後,联邦政府才承担起一项决定性的洪水控制计画。目标是修建一套能够控制「计画洪水」,即理论上预计最大洪水的综合洪水控制系统。这项计画比与其相关的通航计画在更大程度上改变了密西西比河的面貌——改变了它的河床。
  原则上,密西西比河的洪水既被大堤拦住,由分洪道和改进的航道而加速流过危险区段,顺溢洪道或注入水库而分流,又因支流洪水被拦蓄而减弱。从密苏里州的开普吉拉多(Cape Giradeau)到入海,河水完全被漫长的主干大堤拦在「大墙之内」。主干大堤受到威胁时,过多的洪水便顺溢洪道分流(例如,纽奥良北面便有溢洪道将过多的洪水引开绕过城市直接注入墨西哥湾),或冲开「保险栓」,即通向不怕洪水为害的分洪道或水库的特意做得不牢固的堤段。俄亥俄河汇流处正南密苏里州的新马德里便有一处此种分洪道。这一系统虽在1945和1950年两次成功地防止了高水位为害,但未能控制1973年的洪水,也未能抵住1993年密西西比河上游及中游和密苏里河下游创纪录的大洪水。
  所以,密西西比河洪水控制计画并非没有问题。在目前主干大堤已能控制河水的情况下,日益需要整治一条条单独的支流。一些地方已设置耗资巨大的泵站,以便将拦蓄的洪水提升超过大堤注入主干道。利用阿查法拉亚(Atchafalaya)河作为下游省钱省力的溢洪道带来的惩罚尤为严重。密西西比河可能永远绕过纽奥良转向这条二级水道,淹没阿查法拉亚河下游,并使洪水控制工程花掉的数百万美元归於无用。只有设立一套巨大而复杂的水闸和水坝系统才能避免危险。有一点目前已日益清楚,密西西比河精密的水文已打乱了原有计画,河上工程计画还必须继续若干年。
  美国十大濒危河流第十位:密西西比河
  美国陆军工程兵团试图扩大圣路易斯上游的码头面积,不仅浪费了纳税人大量的钱财,未来也会危害密西西比河的健康。
  流域各州:明尼苏达州、威斯康星州、伊利诺伊州、密苏里州、肯塔基州、田纳西州、阿肯色州、密西西比州、路易斯安那州等10个。加上分支占了美国29个州,其中包括印第安纳州、俄亥俄州、蒙大拿州等。而其中的威斯康星河最后流经的湖一半在威斯康辛,一半在密歇根。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面临的威胁:导航基础设施、防洪堤和污染
  摘要:几十年来,在美国陆军工程兵团的使用后,密西西比河已经受到了各种各样问题的困扰。除非国会对美国陆军工程兵团提出前进的指令以反映出现今社会的需求、愿望和机遇,否则密西西比河将会面对生态灾难,当地每年价值210亿美元的旅游和休闲产业经济也会蒙受负面的影响。
  密西西比河简介:
  密西西比河起点是明尼苏达州,终点是墨西哥湾。在其漫长的流动中,密西西比河滋润着美国大陆41%的土地,水量也比任何其它的美国河流都要多。密西西比河也是千万的美国人饮用水的来源。
  密西西比河是国家文化和娱乐休闲的宝库。每年,仅旅游、捕鱼和休闲娱乐产业的产值就能达到214亿美元,为流域各地提供了35万1千个工作岗位。密西西比河同时也支撑着价值126亿美元的航运业,提供相关工作岗位35,300个。全国一半的谷物和大豆都经由密西西比河上游运出。
  密西西比河及其洪泛平原共哺育着400多种不同的野生动物资源,北美地区40%的水禽都沿着密西西比河的路径迁徙。
  风险
  由于美国陆军工程兵团只将重点放在了管理密西西比河如何为航运业和防洪提供服务上,他们因此深深的几乎改变了河流的方方面面—它的进程、深度、流动、洪泛平原区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等。在众多的损失中包括有:流域洪泛平原的一半以上地区都被防洪堤所切断;千百万英亩的湿地资源和数不尽的边缘渠道和沙洲遭到了破坏和损伤;位于河流食物链底部的最基本的湿地植物数量在大幅减少;沉砂和侵蚀现象却不断增加,鱼类和蚌类生物的生活习性遭到了破坏等。
  依靠旅游和休闲娱乐活动为主要支柱产业的河边社区也由于河流水质的下降而蒙受损失。
  每年,密西西比河口附近的沿岸地区都要损失20平方英里的湿地资源,这是由于曾经滋养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区的沉砂在美国陆军工程兵团于墨西哥湾附近修筑堤坝后,在狭窄的廊道上形成了漏斗区。来自农场和污水处理厂的污染也随时影响着河流,这就在墨西哥湾地区形成了8000平方英里的“死区”,也就是说这一地区海洋生物无法生存。
  美国陆军工程兵团继续着破坏湿地恢复工作的行为。他们想要建设更多同样的工程,这些工程都会使得野生动物资源枯竭,物种灭绝,将河流推向生态灾难的边缘。尽管还有更为廉价和环保的方案可供选择,陆军工程兵团还是计划花费20多亿美元来替代或扩展圣路易斯上游的29个码头。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展开的两项独立调查显示工程兵团关于河流驳船运输的预见过于夸张,而其支撑码头工程的经济模式并不完美。
  虽然用于河流防洪措施的工程建设已经投入了几百亿美元,但是洪水的损失仍旧处于上升中——仅在1993年,单年的损失就超过了120亿美元。现在美国陆军工程兵团想要拿出更多的资金,修建更多的工程。举例而言,计划中的耗资8500万美元圣·琼斯河口、新马德里堤坝和西南密西西比河水泵工程将会破坏密西西比河7万5千英亩的湿地资源。在沿着东部河流大部分的巨大堤坝和河沟通过吸引居民、商业和农场居住在洪泛平原区增加了洪水发生时的损失,切断了河流与支撑的回水、森林、湿地和河流间的野生动物资源之间的联系。
  未来一年的展望
  今年春天,参议院将会继续讨论《水资源开发法案》。在这部法案中,国会会命令美国陆军工程兵团永久或者开始解决困扰密西西比河的问题。
  美国陆军工程兵团很可能试图见风使舵,呈递给立法者一份耗资几百亿美元,30年的码头和大坝希望修缮的名单,从而做出重大的,但却是暧昧的承诺——恢复密西西比河上游的生态功能。陆军工程兵团的加长码头的经济辩护理由已经完全失信。国会应该降低这些无用的花销,并且批准简单的、成本低廉的措施,诸如交通时间安排和助推船来缓解周期性的码头拥挤等。
  国会还应该命令美国陆军工程兵团开展研究以便决定如何运行现有的码头和大坝,改善河流的生态健康,开发一个清晰的可行的规划等。
  国会应该立即为《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河流资源评估》提供资金。评估将有助于确定和区分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的生态恢复顺序。国会应该命令美国陆军工程兵团立即获得和恢复洪泛平原土地,加速大坝的修缮以便保证下游地区的夏季流动,并且还要向下游地区的河道恢复工作提供资金。国会也应该催促美国陆军工程兵团尽快完成制订路易斯安那海岸三角洲地区综合恢复规划的工作。这份规划应该呈交给国会讨论。
  最后,国会应该制定法律,改革美国陆军工程兵团长期过时的工程规划手续。在其它一些关键的改革中,还需要做的是对于美国陆军工程兵团大型和富有争议的工程展开独立和平等的经济生态评估。
  “河流之父” 密西西比河
  一泻千里、奔腾不息的密西西比河是美国第一大河。它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非洲的尼罗河和中国的长江同称为世界四大长河。如果你乘坐飞机从美国上空向下俯瞰时,常常可以窥见河两岸一片青绿的大地上,密西西比河就像一条乳白色的飘带,由北向南嵌在美利坚合众国的大地上。银白色的河水静静地向南流着,河上一队队一列列的顶推驳船南来北往,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美丽富饶的密西西比河发源于美国西部偏北的落基山北段的群山峻岭之中,迤迤千里,曲折蜿蜒,由北向南纵贯美国大平原,注入墨西哥湾,全长3950公里。但是,它比最大的支流密苏里河还短418公里。根据河源唯远的原则,把密苏里河的长度,加上从密苏里河汇入密西西比河河口以下的长度,则密西西比河长6262公里,是北美大陆上流程最远,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水系。
  这条大河滔滔不绝的河水像乳汁一样抚育了密西西比河整个流域的人们。美国人民长期以来称源远流长的密西西比河为“老人河”。它的名称起源于居住在美国北部威斯康星州的阿尔公金人(印第安人的一支),他们把这条河流的上部叫做“密西西比”。“密西”意为“大”,“西比”意为河,“密西西比”即“大河”或“河流之父”的意思。
  密西西比河流域范围很广,众多的支流,联系着大半个美国的经济区域。整个水系流经美国本土48州中的31个州,加拿大的两个州。北起北美五大湖附近,南达墨西哥湾,南北长达2400公里,从西边的落基山到东南的阿巴拉契亚山地,东西宽约2700公里,全流域面积达322万平方公里,绝大部分在美国境内,占美国全部领土的2/5左右。在世界各大河流域面积中,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刚果河,居世界第三位,比中国的长江的流域大一倍。
  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很多,比较重要的有54条,由于气候地貌等条件的异同,使东西两侧支流的水文特征截然不同。其中最主要的支流有俄亥俄河、密苏里河、阿肯色河、雷德河和田纳西河等。这些支流像一棵大树上的茂密的枝丫似的分布在整个流域之中。
  密西西比河本身发源于明尼苏达州北部地区的伊塔斯卡湖附近,向南流入墨西哥湾,全长3950公里。这条干流的上游是发育在古老的岩面上,那里又经过强烈的冰蚀,所以,土质很薄,河岸往往是坚岩外露,风景优美。星罗棋布的湖泊,在明尼苏达州就有上万个。这些大大小小的湖泊像天然水库一样对密西西比河的水源补给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密苏里河。
  密苏里河主流发源于美国西北部地区落基山脉的黄石公园附近。另一支流发源于加拿大与美国的边境地区,河流水量小,含沙量大,水位年变化大。密苏里河年平均流量约每秒2000立方米,但是,初夏洪水期最大流量可达每秒22640立方米,而在冬季枯水期时,最小流量每秒仅120立方米。特别是大雨之后,混浊的泥水似泥流一般,滚滚流入密西西比河,甚至在密苏里河口以下100多公里内,混浊的密苏里河水与清澄的密西西比河水,还能分辨。因此,对于生活在密苏里河岸的人,河水既不能饮用,也不能耕耘,对于当地农业灌溉和航运都有一定的影响。
  密西西比河上游,包括密西西比河的最大支流密苏里河和密苏里河口以上的干流部分,实际上包括整个密苏里河流域和密西西比河本身的上游流域,全长达4300多公里。它首先流经落基山地,河流分割山地,水系复杂,支流如辫,弯弯曲曲,形成许多风景秀丽的峡谷。流经大瀑布城附近的一段,在长仅16公里的流程中,落差就达187米,形成巨大的急流瀑布。从米尔克河口至苏城,流经密苏里丘陵性高原,河谷仍深狭。在苏城以下河流就进入平原区,河床变得弯曲,两岸形成广大沼泽。这一地区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流域水源主要靠高山雪水补给。泥沙含量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内的干、支流中首屈一指,年平均含沙量达3.1亿多吨,约占整个密西西比河每年输入海洋中的泥沙量的75%。所以过去美国人称密苏里河为“狂暴的大泥泞河”。

参考资料:http://baike.soso.com/v35395.htm?pid=baike.box

第2个回答  2010-03-05
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长河,也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位于北美洲中南部。“密西西比”是英文mississippi的音译,来源于印第安人阿耳冈昆族语言,“密西”(misi)和“西比(sipi)分别是“大、老”和“水”的意思,“密西西比”即“大河”或“老人河”。干流发源于苏必利尔湖以西,美国明尼苏达州西北部海拔 501 米的、小小的艾塔斯卡湖,向南流经中部平原,注入墨西哥湾。全长3950千米;若以发源于落基山脉东坡的最大支流密苏里河的源头起算,长6262千米,名列世界第四。流域北起五大湖附近,南达墨西哥湾,东接阿巴拉契亚山脉,西至落基山脉,面积 322 万平方千米,约占北美洲面积的1/8。汇集了共约 250 多条支流。西岸支流比东岸多而长,形成巨大的不对称树枝状水系。水量丰富,近河口处年平均流量达1.88万立方米/秒。
密西西比河为北美洲河流之冠,与其主要支流加在一起按流域面积计为世界第三大水系(约310万平方公里〔120万平方哩〕)。作为高度工业化国家的中央河流大动脉,已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商业水道之一。这条难以驾驭的河流流经北美大陆一些最肥沃的农田,现已完全由人类控制得当。密西西比河有两个旁支——东面的俄亥俄河和西面的密苏里河。密西西比河的源头在明尼苏达州的艾塔斯卡湖(Lake Itasca),最初只是一条细流蜿蜒向南。
流域各州包括明尼苏达州、威斯康星州、伊利诺伊州、密苏里州、肯塔基州、田纳西州、阿肯色州、密西西比州、路易斯安那州等10个。加上分支占了美国29个州,其中包括印第安纳州、俄亥俄州、蒙大拿州等。而其中的威斯康星河最后流经的湖一半在威斯康辛,一半在密歇根。
密西西比河按自然特征可分不同河段。源头艾塔斯卡湖至明尼阿波利斯和圣保罗为密西西比河的上游,长1010千米,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河流密西西比河盆地及其流域两侧多冰川湖与沼泽,湖水多形成急流瀑布后注入干流。在明尼阿波利斯附近,河流流经1.2 千米长的峡谷急流带,落差19.5米,形成著名的圣安东尼瀑布 。沿途有明尼苏达河 等支流汇入。密西西比河的中游从明尼阿波利斯和圣保罗至俄亥俄河口的开罗,长 1373 千米,两岸先后汇入奇珀瓦河 、威斯康星河、得梅因河、伊利诺伊河、密苏里河和俄亥俄河。圣路易斯以北河段,河床坡度大,多急流险滩;圣路易斯附近及其以南地段,河床比降减小,河谷渐宽。自开普吉拉多角以下,河流弯曲度明显增大,河谷开阔,俄亥俄河口处河面宽达24千米。开罗以下为密西西比河的下游,长约1567千米。主要支流有怀特河、阿肯色河、雷德河等。河口处共有 6条汊道,长约 30千米,形如鸟足。河流入海水量的80%经由西南水道、南水道和阿洛脱水道 3 条主汊道 。河流年平均输沙量 4.95 亿吨,在河口处堆积成面积达 2.6万平方千米的巨大鸟足状三角洲,以平均每年96米的速度继续向墨西哥湾延伸。
密西西比河在其漫长的流动中,密西西比河滋润着美国大陆41%的土地,水量也比任何其它的美国河流都要多。密西西比河也是千万的美国人饮用水的来源。流域包括美国31个州和加拿大的两个省的全部或一部分。 密西西比河还被作为许多州的州界。密西西比河,从开始垦殖的时候起,就是南北航运大动脉。但历史上的密西西比河灾害比较频繁。20世纪初期,中下游地段河水不断发生泛滥,城镇乡村的建筑大部分被摧毁,农田和果园遭到破坏,工业和交通几乎全部瘫痪。许多人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经济损失非常严重。1928年美国政府制定了全面整治密西西比河的防洪法案和干支流工程计划,干流中下游河段均以堤坝防洪。经过60多年的努力,流域已收到了防洪、航运、水电、灌溉、养鱼等综合经济效益。今天,经过美国人民开发建设,半个世纪以来密西西比河流域发生了深刻变化,洪水已被控制,水源得到充分利用。如今处处是绿色的河岸,生气勃勃的工业城镇星罗棋布,繁忙的船队与轻快的游艇使美国这条源远流长的大河苏醒过来了,美丽富饶的密西西比河使美国的大地生辉增色,更加娇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