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隐田园的陶渊明真的很贫苦吗?

如题所述

这份归隐田园的心不会因贫而苦。

辞官的生活是他自己的选择,他当时不满刺史派来督邮来巡查,要他堂堂一个县令去奉承巴结,随即表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接着就辞职归隐乡里了。督邮就是当时的检察官,级别不高但权力不小,他们象征皇帝的眼睛充当检视的任务,所以县令的前途很大程度上要受限于这个小小的督邮。在孔子儒学当道的大背景下,大人物拜见小人物就属于君不君、臣不臣、没有纲法。

陶渊明不愿意为了自己的官途向这些小小督邮献殷勤,于是就有经典名句“不为五斗米折腰”。在他归隐山林的当口确实发生来一件令他痛心不已的事情,他的妹妹去世了。碰上这样的打击顺势辞官。对辞官的态度他是非常无所谓的,在他写的归去来兮词中描写辞官的感觉就是轻松愉快,如释重负。每天弄弄花草,锄锄地,观赏田园风光,晒晒太阳看看云,写写诗歌。

我说他心不苦,一方面体现在他写的辞中生活,另一方面体在他的表现精神,虽然看上去他的生活和乡野村夫没有区别但同样的形式下隐藏着不同的内容,陶渊明是有官不想做而不是求官而不得。即便他有抱负和遗憾,也爱这样的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样的精神需求都被满足了何来苦呢。

只不过作为文人墨客的他虽然写的一首好词却不会侍弄农活,所以才吃不饱饭要去邻居家蹭吃喝了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10

陶渊明在最后决定终身隐居的时候,他的心情实际上是复杂和矛盾的。“一方面,他摆脱了封建统治罗网,感到极大庆幸与愉快”,“另一方面,归隐就要终身放弃政治理想,就要遭受饥寒痛苦”如此看来,归隐并不是陶的“心甘情愿”,而是“不得已”,“陶之所以成为一个隐士,决定于他的思想见解和道德品质,更是决定于他生活的历史时代和社会风气”。也正是由于如此,鲁迅先生说,“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十一个人”,又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不为五斗米折腰 晋朝的政治太黑暗了 陶渊明看不下去了,就卷着铺盖卷回家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