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纤维不符合要求

如题所述

钢纤维应符合下列要求:

1.产品分类

(1)钢纤维按生产工艺可以分为:切断型钢纤维、剪切型钢纤维、熔抽型钢纤维及铣削型钢纤维。

(2)钢纤维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矩形、月牙形及不规则形等。

(3)钢纤维的外形可以是平直形和异形,异形钢纤维可以是波浪形、压痕形、扭曲形、端钩形及大头形等。

2.钢纤维尺寸

(1)钢纤维的标称长度指钢纤维两端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其尺寸在15~60mm指间。

(2)钢纤维截面的直径或者等效直径宜在0.3~1.2mm。

(3)钢纤维长径比或者标称长径比宜为30~100。

(4)根据需方要求也可供应其他规格型号产品。

3.技术要求与检验方法

(1)长度。

钢纤维的长度和其标称值的偏差,不应超过±10%。

检验方法:每批产品中随机抽取10根,用精度不小于0.02mm的卡尺测量其长度,长度合格率不应低于90%,10根纤维长度平均值同时应满足偏差的要求。

(2)直径或等效直径。

钢钎维的直径或者等效直径平均值与其标称值的偏差,不应超过±10%。

圆形截面的钢纤维直径的检验,每批随机抽取10根,用游标卡尺逐根测量其直径(计量单位为mm,精度为0.02mm),求得的直径平均值和其标称值的偏差,应该满足规定偏差的要求。

非圆形截面的钢纤维等效直径的检验,采用质量法测定其平均等效直径。每批随机抽取100根钢纤维,用精度是0.01g的天平测定其质量,用精度是0.02mm的游标卡尺逐根测定钢纤维长度,按式(5-1)求得的等效直径平均值df与其标称值的偏差,应该满足规定偏差的要求。

式中 w0——100根钢纤维实测质量,g;

L0——取样钢纤维的实测平均长度,mm;

(3)长径比。

钢纤维的长径比与其标称值的偏差,不应该超过±10%。根据实测平均长度和实测平均直径或等效直径,求得的长径比平均值和其标称值的偏差,应该满足规定偏差的要求。

(4)形状合格率。

异形钢纤维的形状符合出厂规定形状数量占纤维总量的百分数叫做形状合格率。

除平直形钢纤维外的其形状钢纤维,其形状合格率不宜小于90%,每批产品随机抽取100根钢纤维,逐根检查其形状,若有断钩、单边成形及其他形状缺陷者视为不合格,受检钢纤维的形状合格率不得低于85%。

(5)抗拉强度。

钢纤维的抗拉强度不得低于380MPa,当工程有特殊要求时,钢纤维的抗拉强度可以由需方根据技术与经济条件提出。

每批产品随机抽取10根进行抗拉强度试验,按照《金属材料室温拉伸实验方法》(GB/T 228.1—2010)试验方法进行,测得的抗拉强度平均值不得低于规定值,单撮钢纤维的抗拉强度不得低于规定值的90%,当母材为钢板或钢丝时,可以用母材大试样进行试验。所测得任一试样的抗拉强度不得低于规定值。

进行钢纤维抗拉强度试验时,试样的截面为圆形或者矩形时,应该采用精度是0.01mm游标卡尺测量,截面积单位是mm2。计算时应保留到小数点后四位。当试样的截面为不规则形状时,试样的截面积由纤维的长度和质量计算确定,钢纤维质量采用精度是0.0001g的天平称取。钢纤维的抗拉强度按式(5-2)计算:

式中 Fmax——钢纤维抗拉试验的最大拉伸荷载,N;

Asf——钢纤维截面的实际面积,mm2

(6)弯曲性能。

钢纤维应该能经受沿直径为3mm钢棒弯折90°不断。每批产品随机抽取10根钢纤维,每根沿直径为3mm钢棒的圆周,用手工弯折90°一次,至少应该有9根试样不得断裂。

(7)杂质。

钢纤维表面不得有油污及其他妨碍钢钎维与水泥浆粘结的杂质,钢纤维内含有的由于加工不良造成的粘连片、表面严重锈蚀的钢纤维、铁锈粉以及杂质的总质量,不得超过钢纤维质量的1%。每批随机抽取5kg。用肉眼观察检查钢纤维的表面,用人工挑拣粘连片、严重锈蚀钢纤维及其他杂质并称重计算。

(8)钢纤维的表面不得镀有有害物质或者涂有不利于与混凝土粘结的涂层。

(9)钢纤维混凝土所使用的钢纤维,除了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如果需方对钢纤维有其他要求时,供需双方可以商定附加技术条件。

4.检验规则

(1)钢纤维应成批验收。每批应该是相同材质,尺寸和技术规格的同一品种产品,以每5t或小于5t的一次供货作为一个批量,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检验。

(2)钢纤维任一项检验结果,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应该对不合格项目,在同一批产品中取双倍样品进行复检,复验仍不合格时,则该批产品是不合格产品。

5.产品储存和质量证明书

(1)钢纤维产品应该储存在清洁、通风、干燥的库房内,不同品种钢纤维应该分别储存,不受雨水及有腐蚀作用物质侵入。

(2)每批交货的产品应该附有质量证明书,证明书中应该注明生产厂家、产品标记、盘货日期、检验单据和相关部门印记。如果用户有特殊需要时,还应该提供铜纤维材质的化学成分或者母材钢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21

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除满足普通混凝土一般要求之外,还应满足抗拉强度或弯拉强度、韧性以及施工时拌和物和易性和钢纤维不结团的要求。

  1.钢纤维的选用

(1)钢纤维品种,几何参数和体积串的选用,应该满足设计要求的钢纤维混.凝土强度、韧性和耐久性,并且应满足拌和物的和易性与施工要求,不得因选用不当,而发生钢纤维的结团及堵塞混凝土泵送管或喷射管,其选用的适合范围,可以参照已有经验或者国家现行有关钢纤维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的规定确定。

(2)对有耐宿浊和耐高温要求时的结构物,最好选用不锈钢钢纤维。

  3.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根据强度标准直或者设计值以及施工配制强度提高系数确定试配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或试配抗压强度与弯拉强宣。钢纤维混凝土配比设计的试配抗压强度提高系数,按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规定采用,钢纤维混凝土试配抗拉强度提高系数,可以参照抗压强度提高系数采用。钢纤维混凝土试配弯拉强度,可以根据施工技术水平和工程的重要性,按照弯拉强度设计值的1.10~1.1倍确定。

(2)根据试配抗压强度或者弯拉强度计算水灰比。

(3)根据试配抗拉强度或者弯拉强度或韧性与耐久性要求,经过计算或根据已有资料确定钢纤维体积率。

(4)根据施工要求的稠度,通过试验或者已有资料确定单位体积用水量,若掺用外加剂时应考虑外加剂的影响。

(5)根据稠度和钢纤维体积率或者参照已有工程经验确定砂率。

(6)按绝对体积法或者假定质量密度法计算材料用量,确定初步配合比。

(7)按初步配合比进行拌和物性能试验,调整单位体积用水量及砂率,确定强度试验用基准配合比。

(8)根据强度试验结果调整水灰比及钢纤维体积串,确定施工配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