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名人友谊故事吗

如题所述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为世再无之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管鲍分金
  管仲二十来岁时就结识了鲍叔牙,起初二人合伙做点买卖,因为管仲家境贫寒就出资少些,鲍叔牙出资多些。生意做的还不错,可是有人发现管仲用挣的钱先还了自己欠的一些债,这钱还没入帐就给花了,现在会计上的名词叫:坐支,而且私自花钱恐怕离贪污公款罪也不远了。更可气的是到年底分红时,鲍叔牙分给他一半的红利,他也就接受了。
  这可把鲍叔牙手下的人气坏了,有个人对鲍叔牙说,他出资少,平时他开销又大,年底还照样和您平分效益,显然他是个十分贪财的人,要我是管仲的话,我一定不会厚着脸皮接受这些钱的。鲍叔牙斥责他手下道:你们满脑子里装的都是钱,就没发现管仲的家里十分困难吗?他比我更需要钱,我和他合伙做生意就是想要帮帮他,我情愿这样做,此事你们以后不要再提了。
  后来这哥俩又一起充了军,二人更是相依为命。有一次齐国和邻国开战,双方军队展开了一场大厮杀,冲锋的时候管仲总是躲在最后,跑得很慢,而退兵的时候,管仲却跟飞一样的奔跑。当兵的都耻笑他,说他贪生怕死,领兵的想杀一儆百拿管仲的头吓呼那些贪生怕死的士兵。
  关键时刻又是鲍叔牙站了出来(此时鲍已当上了军官),他替管仲辩护道:管仲的为人我是最了解不过了,他家有80多岁的老母亲无人照顾,他不能不忍辱含羞地活着以尽孝道。管仲听了鲍叔牙的这番话,感动的流下了热泪,他哭诉道:生我的是父母,而了解我管仲的,唯有鲍叔牙啊!
  过了两年多,管仲的老母病逝,他心中没了牵挂,这才踏下心来为齐国效命,果然是比谁都作战英勇,很快就得到了提拔重用。
  后来齐襄公的弟弟公子纠发现管仲是个人才,便要他当了自己的谋士。而鲍叔牙呢,也偏偏被齐襄公的另一个弟弟公子小白看中,拜其为军师。两个好朋友各自辅助一个公子,干的很卖力气。可是好景不长,昏庸的齐襄公总是疑心他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要篡夺他的王位。就让手下的人找机会干掉公子纠和公子小白。这两个公子听到了风声,公子纠带着管仲就跑到了鲁国的姥姥家去了,公子小白也跟着学,他带着鲍叔牙也跑到了莒国的姥姥家避难去了。
  公元前686年的冬天,暴虐的齐襄公被手下的将士杀死,立他的一个弟弟公孙无知为齐国君王,这个人当了君王没几个月,就也被手下大臣给杀掉了,齐国当时是一片混乱。
  流亡在莒国的公子小白和寄居在鲁国的公子纠得到消息后,都觉得自己继成王位的机会来了,急忙打点行装,要回国争夺王位。
  管仲作为公子纠的军师及时提醒他的主子:公子小白所在的莒国离齐国很近,如果他先我们一步回到齐国,我们就没戏了,我看还是我先带一队人马去拦截公子小白,让鲁国派大将曹沫带另一队人马护送您回国。公子纠笑答:好主意!
  当管仲带人马赶到莒国和齐国的交界处,正碰上鲍叔牙带领一队莒国人马护送公子小白飞弛而来。管仲上前拦住去路,他说:你不好好在姥姥家呆着,要干啥去呀?公子小白说:我回国办丧事去啊!管仲说:您的哥哥公子纠已经回到齐国操办此事了,我看您还是返回莒国好好呆着吧!
  鲍叔牙虽然和管仲平日有手足之情,但现在是各为其主啊!他瞪着眼睛喝斥管仲:我们公子回国有自己的事情,你管的着吗?再说你扯的瞎话也瞒不了我鲍叔牙吧?如果公子纠真的回到了齐国,那你干嘛带人来拦截我的主公呢?管仲谎言被揭,脸色通红,一时无言以对。
  鲍叔牙不敢耽搁,命令部队火速前进,管仲见状急得要命,要是拦不住公子小白,自己还有啥脸面再见公子纠啊,于是他心一横,搭弓取箭,朝着车上的公子小白用力射去,小白大叫一声,栽倒在车上,管仲见大功告成,便带着人马飞逃而去。
  没想到管仲这一箭恰好射在公子小白的带钩上,一点没伤到人,但他知道管仲的箭法利害,要是再补上一箭他就没命了,于是他才大叫一声装死倒在车里。见管仲跑了,他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鲍叔牙见公子小白平安无事,大喜!立刻命部队抄小路向齐都全力疾驰。
  管仲自以为射死了公子小白,就不慌不忙地护送公子纠向齐国进发,结果到齐、鲁边界的时候,一个齐国的使者拦住了他们的车马,使者说:我奉齐国新君王公子小白之命,前来通知鲁国,请你们不必送公子纠回国了。
  管仲一听,才知道自己没把事情办好,上了公子小白和鲍叔牙的当。于是一气之下把齐国使者给杀了,公子纠更是什么也不顾了,命令大将曹沫摔领仅有的500多鲁国士兵去跟齐国拼命。于是齐、鲁两国就开了战,鲁国本来就是个小国,兵马少,又是到人家齐国门口来打仗,那有不败的道理呀!辛亏大将曹沫很勇敢,保护公子纠和管仲逃回了鲁国。
  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帮助下登上了齐国君王的宝座后,称为齐桓公,后来成为春秋时期五位霸主之首,这是后话暂且不表。只说他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清除后患,把他的兄弟公子纠干掉!于是他命令鲍叔牙领兵30万去攻打鲁国,那时齐国很强大,小小的鲁国为了公子纠这么个破外甥被迫应战,结果连连败北,鲁国君王见顶不住了,就派人和齐国讲和,鲍叔牙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要鲁国把公子纠杀了,二是把管仲交给齐国,不然的话绝不退兵。鲁庄公没别的法子,只好照办。把公子纠的人头和管仲一起交给了齐国。
  鲍叔牙帮公子小白登上王位又帮他杀了公子纠,齐桓公感念他的忠心和所立的大功,要任命他做国相,没想到鲍叔牙死活不肯接受,他说:以前我帮君王做了些事情,那全是凭我对您的忠心而竭尽全力的,现在您要把国相这么重要的职务交给我,这绝不仅仅凭我的忠心就可以做好的,您该找个比我更有才能的人才行啊!齐桓公说:在我手下的大臣中,还没发现比你更出众的人才呢!鲍叔牙说:我举荐一个人保证能帮您成就一番霸业!齐桓公急忙问他:这个人是谁呢?鲍叔牙笑着说:此人就是我的老友——管仲,我把他从鲁国要回来,就是要他帮您的!
  齐桓公一听就火了,他拍案而起!说:这小子拿箭射过我,这一箭之仇我还没报呢,你反而让我来重用他?我不把他杀了就不错了!
  鲍叔牙恳切地说:管仲不顾一切地为公子纠卖命,用箭来射杀您,这不正好说明他对他的主子是一个非常讲忠义的人吗?各为其主是起码的做人准则,他当时那样做没什么不对的,现在要治国了,若论才华,他远远超过我鲍叔牙啊!您要成就霸业,非得到管仲的辅左不成。您现在不计前嫌地重用他,他维一的出路就是死心塌地的为您卖命啊!
  齐桓公是个很有肚量的人,为了齐国的利益,他还是听了鲍叔牙的劝说,断然弃忘前嫌,拜了管仲为国相。
  管仲很感激好友鲍叔牙,更对齐桓公的大度和睿智所折服,决心鞠躬尽瘁、竭尽全力报效齐桓公,他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经济,重新给农民划分土地,由于他从小经商,也很重视和其它国家通商和发展手工业。他还对国家常设的军队实行严格的训练和管理,使之成为战斗力很强的一支军队。由于管仲的改革,齐国在几年内就兴盛起来,获得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地位,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
  有趣的是,有一次齐桓公和管仲探讨下任国相的问题,齐桓公问:假如你要是死了,谁接任你的国相为好呢?管仲说出了一个人名,齐桓公又问:那么第二人选呢?管仲就又说了一个人的名字,齐桓公又问:那么第三人选呢?管仲就又说出了一个人名。齐桓公很不高兴的再次问:那么第四人选呢?管仲说:那就是鲍叔牙了!齐桓公说:我真的很奇怪,鲍叔牙对你那么好,听说以前你们一起做生意,他也老让着你,你上了公子纠的贼船,还射过我一箭,要不是鲍叔牙说情,我早就把你杀了,后来鲍叔牙又在我面前积极推荐你为国相,怎么现在请你推荐下任国相的人选时,你竟然把鲍叔牙放在第四人选的位置上呢?你对得起人家鲍叔牙吗?管仲说:我们现在是在谈论谁做下任国相最合适的问题,您并没有问谁是我最感激、最要好的朋友呀!我们的私交很好,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嘛!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人类友谊的典范。从184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会晤起,40年里,他们在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斗争中,团结作战,患难与共,建立了真挚的友谊。由于革命斗争需要,他们曾身处两地近20年,但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仅没有因此而疏远,反而联系越来越密切。他们几乎每天都要通信,交谈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理论问题,共同指导着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马克思不仅十分钦佩恩格斯的渊博学识和高尚人格,而且对恩格斯的身体也很关心。有一个时期,恩格斯生病,马克思时时挂在心上,他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我关切你的身体健康,如同自己患病一样,也许还要厉害些。”恩格斯为了“保存最优秀的思想家”,在经济上资助贫困的马克思,使其能专心致力于革命理论的研究,他违背自己本来的意愿,到父亲经营的公司中去从事那“鬼商业”的工作。当《资本论》第一卷付印的时候,马克思给恩格斯写信说:“其所以能够如此,我只有感谢你!没有你为我的牺牲,我是决不可能完成三卷书的巨大工作的。我满怀感激的心情拥抱你。”恩格斯尽管做出了巨大牺牲,但他始终认为,能够同马克思并肩战斗40年,是一生中最大的幸福。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这种崇高的革命友谊,正如列宁所赞扬的,它“超过了古人关于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关于友谊诗句
  君有奇才我不贫。 -(清)郑板桥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清)蒲松龄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战国)庄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西晋)付玄
  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唐)李白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
  布衣之交不可忘。 -(唐)李延寿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 -(宋)欧阳修
  人生乐在相知心 。 -(宋)王安石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明)冯梦龙
  于患难风豪杰。 -(清)魏禧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 -(清)曹雪芹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宋)顾夏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汉书》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 -鲍溶
  大丈夫处世处,当交四海英雄。
  -《三国志.蜀书.刘巴传》
  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 -《周易》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陈刚中
  朋友,以义合者。 -(宋)朱熹
  衣不如新, 人不如故。 -《汉乐府》
  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 。 -(宋)欧阳修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史记》
  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晋)陶渊明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唐)杜甫
  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 -(唐)白居易
  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 -(唐)贺兰进明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三国)曹植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明)冯梦龙
  少年乐相知,衰暮思 故友。 -(唐)韩愈
  一贵一贱交情见。 -(唐)骆宾王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唐)李白
  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
  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 -《雁门集》
  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 -(明)冯梦龙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易.系辞上》
  婴其呜矣,求其友声 。 -《诗经.小雅》
  乐莫乐兮新相知。 -(战国)屈原
  刎颈之交。 -《汉书.诸葛丰传》
  知音世所稀。 -(唐)孟浩然
  朋友切切思思。 -《论语.子路》
  礼尚往来。 -《礼记.曲礼》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 -《战国策》
  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 -《淮南子》
  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 -《史记》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选.争报恩》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唐)张九龄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唐)王维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
  交情老更亲。 -(唐)杜甫
  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抱朴子.交际》
  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转眼如仇人。
  -《逊志斋集》
  朋友之交不宜浮杂。 -《抱朴子.交际》
  势力之交难以经远。 -(晋)陆机
  丈夫结交须结贫,贫者结交交始亲。 -(唐)高适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陶潜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 -(南宋)辛弃疾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 -《战国策》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
  找一个赞美你的朋友,不如找一个挑你刺的朋友。
  -《当代青年谈人生》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 -华罗庚
  在背后称赞我们的人就是我们的良友。 -(西)塞万提斯
  事实上,每个人的朋友中都 有先进与落后的,问题在于我们怎样去帮助后进朋友,使他进步,切莫跟着他随波逐流,这才是真正的“够朋友”。
  -谢觉哉
  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巴金
  三朋四友,吃喝玩乐,这叫做“酒肉朋友”,朋友相聚,不谈工作,不谈学习,不谈政治,只谈个人之间私利私愤的事,这叫做“群居终日,言不乃义” 。
  -谢觉哉
  友谊永远是美德的辅佐,不是罪恶的助手 。 -(罗马)西塞罗
  愚蠢的朋友比明智的敌人更糟糕。 -(印度)释迦牟尼
  谁若想在厄运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波斯)萨迪
  把友谊归结为利益的人,我以为是把友谊中最宝贵的东西勾销了。
  -(罗马)西塞罗
  有些人对你恭维不离口,可全都不是患难朋友 -(英)莎士比亚
  那此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 -(希腊)伊索
  友谊真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不仅值得特别推崇,而是值得永远赞扬。
  -(意)卜伽丘
  趋炎附势的小人,不可共患难 ! -(英)拜伦
  你若聪明,莫把那人当作朋友,假如他和你的敌人交情深厚。
  -(波斯)萨迪
  友谊永远是一个甜蜜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 -(黎)纪伯伦
  患难识朋友 。 -(苏)列宁
  在快乐时,朋友会认识我们;在患难时,我们会认识朋友。 -(英)柯林斯
  在紧急时舍弃你的朋友不可信赖。 -(希腊)伊索
  不要靠馈赠去获得朋友。你须贡献你诚挚的爱,学会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
  -(希腊)苏拉格底
  择友宜慎,弃之更宜慎。 -(美)富兰格林
  朋友是抵抗忧愁、不愉快和恐惧的保卫者,是友爱与信赖的罐子。 -《五卷书》
  朋友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使友谊永存。 -查理士
  阴险的友谊虽然允许你得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惠,却要剥夺掉你的珍宝-独立思考和对真理纯洁的爱!
  -(俄)别林斯基
  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口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互相要求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 。
  -(俄)别林斯基
  仁爱的话,仁爱的诺言,嘴上说起来是容易的,只有在患难的时候,才能看见朋友的真心。
  (俄)克雷洛夫
  不论是多情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无比亲密的友谊 。
  -(俄)普希金
  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话多么尖锐......
  -(前苏)奥斯特洛夫斯基
  友谊,以互相尊重为基础的崇高美好的友谊,深切的同情,对别人的成就决不恶意嫉妒,对自己培养一种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
  -(前苏)奥斯特洛夫斯基
  真正的朋友,在你获得成功的时候,为你高兴,而不捧场。在你遇到不幸或悲伤的时候,会给你及时的支持和鼓励。在你有缺点可能犯错误的时候,会给你正确的批评和帮助 。
  -(前苏)高尔基
  人生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才是不容易;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马克思
  真实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最美好的无价之宝。 -(前苏)高尔基
  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友谊,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它。
  -马克思
  有很多良友,胜于有很多财富。 -(英)莎士比亚
  友谊的基础在于两个人的心肠和灵魂有着最大的相似 。
  -(德)贝多芬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曹雪芹
  与朋友交,严而有信。
  --孔子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毛泽东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中国谚语
  朋友间的不和,就是敌人进攻的机会。
  ---伊索
  真实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最美好的无价之宝。
  --高尔基
  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
  --德国谚语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
  真正的朋友有三种:爱你的朋友,忘你的朋友,恨你的朋友。
  --桑弗
  真正的朋友,是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躯体里。
  ---亚里士多德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孔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3-12
苏东坡与佛印

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很好的朋友,但是两人也喜欢彼此嘲弄一番。有一天,两人坐着打襌。一会儿功夫,苏东坡睁开眼问佛印:「你看我坐襌的样子像甚么?」佛印看了看,频频点头称赞:「嗯!你像一尊高贵的佛。」苏东坡暗自窃喜。佛印也反问道:「那你看我像甚么呢?」苏东坡故意气佛印:「我看你简直像一堆牛粪。」佛印居然微微一笑,没有提出反驳。回到家中,苏东坡得意的告诉他的妹妹:「今天佛印被我好好的修理了一番。」当苏小妹听了事情原委后,反而笑了出来。苏东坡好奇的问道:「有甚么好笑的?」「人家佛印和尚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如佛;而你心中有粪,所以看人如粪,其实输的是你呀!」苏东坡这才恍然大悟。
故事2
一代风流之士苏东坡先生,天赋过人,诗文写得狂放潇洒,琴棋书画也样样精通。不仅仅如此,他生平还有一大爱好,就是参禅悟佛。苏东坡在杭州时,喜欢与西湖寺的僧人交朋友,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有一次,苏东坡与佛印泛舟江河之上,吟诗作对。苏东坡看见河边有一只狗在啃骨头,灵机一动,想捉弄一下佛印。他用扇子指着正在啃骨头的狗,叫佛印看,脸上颇有得意之色。佛印一看,就知道苏东坡又想骂他了,于是就把手中那把题有东坡诗的扇子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原来他们这是打哑谜,东坡叫佛印看那条啃骨头的狗,其实是给佛印出了一条骂佛印的上联:“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把题有东坡诗的扇子丢进河里,不但回接了东坡的上联,还把东坡也骂了回来:“水流东坡诗(尸)”。
还有一次,佛印在寺院,知道苏东坡要来,照样清蒸了一盘五柳鱼。刚好苏东坡进来了。佛印一想,上次你开我玩笑,今天我也要为难为难你。正巧旁边有只磬,他就随手将鱼放在磬里。
苏东坡早已看见,装作不知,刚坐下就故意“唉”地叹了口气。佛印素知苏东坡性格乐观,疑惑地问道:“太守,今天为何愁眉不展?”苏东坡回答说:“唉,大和尚你有所不知,早上我想写副对联,谁知刚写好上联,下联就难住啦,一直想不出,所以心烦啊!”佛印问:“不知上联是什么?”苏东坡回答说:“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一听,心中好笑:这对联家家户户都贴烂了,他却拿来戏弄我,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于是不动声色地说:“我来给你对吧,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余’。”苏东坡连呼:“啊呀,高才高才!原来你磬(庆)里有鱼(余)啊!快,拿出来吃吧。”佛印这才恍然大悟,乖乖地从磬里把鱼拿出来了。

李白与杜甫
李白与杜甫的交谊是中国文学史上珍贵的一页。现存的李白诗歌中,公认的直接为杜甫而写的只有两首,一是《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另一首就是这首诗。
沙丘城,位于山东汶水之畔,是李白在鲁中的寄寓之地。这首诗可能是天宝四载(745)秋,李白在鲁郡送别杜甫、南游江东之前,回到沙丘寓所写。从天宝三载春夏之交,到天宝四载秋,两人虽然也有过短暂的分别,但相处的日子还是不少的。现在,诗人送别了杜甫,从那种充满着友情与欢乐的生活中,独自一人回到沙丘,自然倍感孤寂,倍觉友谊的可贵。此诗就是抒发了这种情境之下的无法排遣的“思君”之情。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诗人一开始用很多的笔墨写“我”——“我”的生活,“我”的周围环境,以及“我”的心情。诗的前六句没有一个“思”字,也没有一个“君”字。读来大有山回路转、莫知所至的感觉,直到诗的结尾才豁然开朗,说出“思君”二字。当我们明白了这个主旨之后,再回过头去细味前六句,便又觉得无一句不是写“思君”之情,而且是一联强似一联,以至最后不能不直抒其情。可以说前六句之烟云,都成了后二句之烘托。这样的构思,既能从各个角度,用各种感受,为诗的主旨蓄势,同时也赋予那些日常生活的情事以浓郁的诗味。
诗劈头就说:“我来竟何事?”这是诗人自问,其中颇有几分难言的恼恨和自责的意味。这自然会引起读者的关注,并造成悬念。“高卧沙丘城”,高卧,实际上就是指自己闲居乏味的生活。这句话一方面描写了眼下的生活,一方面也回应了提出上述问题的原因。诗人不来沙丘“高卧”又会怎样呢?联系诗题(“寄杜甫”),联系来沙丘之前和杜甫相处的那些日子,答案就不言而喻了。这凌空而来的开头,正是把诗人那种友爱欢快的生活消失之后的复杂、苦闷的感情,以一种突发的方式迸发出来了。
一二句偏于主观情绪的抒发,三四句则转向客观景物的描绘。“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眼前的沙丘城对于诗人来说,象是别无所见,别无所闻,只有城边的老树,在秋风中日夜发出瑟瑟之声。“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这萧瑟的秋风,凄寂的气氛,更令人思念友人,追忆往事,更叫人愁思难解。怎么办呢?“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然而,此时此地,此情此景,非比寻常,酒也不能消愁,歌也无法忘忧。鲁、齐,是指当时诗人所在的山东。“不可醉”,即没有那个兴趣去痛饮酣醉。“空复情”,因为自己无意欣赏,歌声也只能徒有其情。这么翻写一笔,就大大地加重了抒情的分量,同时也就逼出下文。
汶水,发源于山东莱芜,西南流向。杜甫在鲁郡告别李白欲去长安,长安也正位于鲁地的西南。所以诗人说:我的思君之情犹如这一川浩荡的汶水,日夜不息地紧随着你悠悠南行。诗人寄情于流水,照应诗题,点明了主旨,那流水不息、相思不绝的意境,更造成了语尽情长的韵味。这种绵绵不绝的思情,和那种“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的开阔洒脱的胸襟,显示了诗人感情和格调的丰富多采。
在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中,古体先于律体。但是,我们也会看到当律体盛行的时候,对于古诗的写作也不无影响。例如李白的这首五古,全诗八句,中间四句虽非工整的对仗,但其中部分词语的对仗以及整个的格式,却可以见到律诗的痕迹。这种散中有对、古中有律的章法和句式,更好地抒发了诗人纯真而深沉的感情,也使得全诗具有一种自然而凝重的风格。
第2个回答  2010-03-12
马克思和恩格斯 相交20载 伯牙断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