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西方对运动的观念有和异同?

如题所述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是世界体育文化中两支同步发展起来的主力军,虽然二者形成的体系、形态、和内涵不同,但两者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中国体育文化产生与发展的经济基础是“以农立国”的农业经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农业经济决定了中国体育文化具有很大的封闭性和内向性,其思想核心是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发展。西方竞技体育文化是以现代奥林匹克为代表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欧洲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它随着西方大工业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生发展而逐渐成熟起来。如今,伴随着全球化帷幕的拉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因此,探讨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对立统一,对于我们把握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精髓,促进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性分析
(一)中西方体育文化精神内涵的差异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而专注于人内心的道德良知的发掘,说到底也就是专注于人的道德修养。中国儒家文化开创了这样一条道路:由内向外去驰求,通过修齐治平,通过内圣外王,通过成己成物,从内在发掘这个世界,所以是一个从内往外的过程。这就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或者基本精神,是一种伦理精神。这些带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的观念和精神对传统体育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支柱。而西方体育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其发展是一个超越的过程,这个超越过程,简单地说,就是从希腊多神教,以及律法主义的犹太教,向基督教的转变。这个转化过程,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从自然崇拜,明朗欢快、活泼的,从希腊多神教,以及外在刻板的,律法主义的犹太教,向后来完全鄙视现实、崇尚天国的,一种超越的基督教的转换。这也是西方文化在“轴心时代”完成的一个重大的变化。这个转换导致了基督教文化的一种基本精神,一种超越的精神。这种文化映射到西方体育文化之中,就突出地表现为一种浪漫的、自由的、不断征服的超越精神。
(二)中西方体育文化理念选择的差异
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对个人价值取向的标准经历了一个从重肉体之美到重精神尤其是道德之美的过程。正是在此基础上,中国文化形成了重视精神建设,忽视身体建设的原则,对体育的看法也相应地形成了“重文轻武” ,重精神轻身体的选择意趣。而在希腊人眼里,理想的人物不仅是善于思索的头脑或一个感觉敏锐的心灵。而是血统优良,发育健全,肢体匀称,身手矫捷,擅长各种运动的竞技家。古希腊人认为,匀称、强健的形体是一切善与美的本源。古希腊对力的崇拜与对肉体的赞美构成了西方对健康人格的基本审美倾向,这种倾向影响着古希腊体育活动中的主体思想。
(三)中西方体育文化价值取向的差异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体育在价值上表现出“中庸”、“中和”的价值原则。在整个体育过程中,强调“养生化”的价值主线和“意念”、“境界”对生命的价值。而不刻意追求外在的负荷与强度和肌肉的收缩方式。力求通过养生,使人体与自然相互交融,汲取日月精华,天地灵气,而五脏通达,六腑协调。追求“澄心如镜”、“静悟天机”的至高境界。而西方体育价值取向上则趋向另一纬度,对人体外形的称颂,肌肉的健美,体格的健壮是其追求的目标。崇尚力量,力求通过体育达到肌肉与力量、速度的完美结合。在整个体育过程中,强调通过剧烈的大负荷肌肉训练,来塑造完美的人体形象。
(四)中西方体育文化表现形式的差异
“祛病健体”是中国民族体育的根本出发点,其注重“在宁静、冥想中悟道”,动作上多模仿动物,以球形、环形、向心形为主,强调小肌肉群、小关节参与动作的完成。这不能不说与传统文化所主张的“心欲宁,志欲逸,气欲平,体欲安,貌欲泰,言欲讷”有关。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般没有严格规则的限制,而是过多讲求套路、功法、注重休闲、养生,和其他社会文化缺乏必要的、内在的联系,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体育理论体系。竞争是西方体育运动的灵魂,他们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强调超越自然、极限。因此,西方体育动作多讲究自然性,尽量要求动作的舒展、自然,并强调要用大肌肉群参与动作的完成。西方大多数体育项目都对规则、场地、器材做出严格的规定,注重对人体解剖结构和生理机能结构的研究,并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独立的、科学的、规范的体育理论体系。
三、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统一性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没有像古奥运会的西方体育文化中那样明确宣布以公正、和平为宗旨,但深受儒、道、佛文化浸润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处处表现出“礼”与“和”的文化特征。中国民族体育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平思想与西方体育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民族体育文化承袭了中国文化中的“以民为本”的思想,并受它的影响形成了贵和持中、和谐统一的体育精神。这一点和奥林匹克所倡导的宗旨——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以及奥林匹克的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促进相互了解,是完全契合的。
西方体育文化讲求“个体”、超越、竞争,中国民族体育文化讲求“整体”、中庸、和谐,而体育文化的主体是人,最终服务对象也是人,从人的发展、完善的角度来看,二者各有优劣,西方体育文化使人成为对象的强者,同时又是自我面前的弱者;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为自我面前的强者,同时又是对象面前的弱者。把二者有机结合可以充分挖掘人的潜力,进一步促进人的发展。从人类体育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世界体育文化从此有了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二者的有机结合亦是中西体育文化的大交融——“和合”,从而促进各自的完善和发展。
四、结语
总之,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由于在地域、历史、民族、传统等存在多方面差异,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东西方文化表现出了迥然相异的形态。而在这过程中产生的东西方体育文化,其身上都浓缩了它们母体文化的基本思想和精神实质,表现出一定的民族特色。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对立统一是客观的,它不仅会改变原来体育文化的性质,还会由于两者契合发展产生新的体育文化,带来文化的变迁 。因此,我们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文化学的观念,正确看待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优劣和两种体育文化交流的现象,为丰富世界体育文化和弘扬中国体育文化贡献力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18
当东方遇到西方~运动观念的歧异
梁实秋〈雅舍小品〉一书雅俗共赏,许多人甚是喜爱,该书完成于战事频仍的年代,时光亦已飞逝七十余年,今日重读,今昔相较,仍觉该书发人深省,饶富趣味,虽略诙谐讽刺,但不失其理。其中「运动」一篇,令我注目,亦令我惊喜。
运动视为百戏 文人不爱
惊喜,是因长久以来,华人文化一直未曾认真看待运动(sport),大半把身体活动摆在「百戏」的概念中( 如投壶、蹴鞠等),不然就是摆在与军事国防的关系上(如击球、射箭等),或视为健身之途,但健身之途却又偏向静态的养生功法(如导引)。体育也好,运动也好,它的主体性,一直处在妾身未定的境遇中,使得身体活动的价值如同花菜籽一般,依境遇之好坏,随风飘散,各有高下。梁实秋先生乃一介文人,文人愿意为武行一事,说说其中的道理,诚不多见,当然令我惊喜不置。

运动汗流浃背 不够体面
梁先生「运动」一文,述及前清大臣李鸿章出访英国,皇室为娱乐嘉宾并示诚意,特要皇族成员亲自表演网球赛,特使翎顶袍挂,正襟危坐地观之赏之。赛毕,皇族成员跑过来问表演如何,特使道:「好是好,只是太辛苦,为什么不请两个人来打呢?」梁实秋先生认为,李鸿章的观感充分地代表了华人多少年来对于运动的一种看法,亦认为人喜欢安安逸逸地看别人斗争,看到紧急处还会捏出两把汗,内心却又别有一种轻松感,可是自己上场卖力气,那就犯不着,累得满身汗,何苦来哉?摔跤的、比武的,那是江湖卖艺者流,士君子所不取。
梁先生所言甚是,运动是辛苦劳累的,气咻咻然,汗涔涔然,乍看无实质好处,一个人运动,乃至一群人运动,怎谈得上富国强兵呢?运动之结果又不见金银财宝天上来,汗流浃背亦不便衣冠楚楚,运动时总不能穿得体面。运动既不实际又不高尚,难怪运动风气在朝廷上流社会中,只能当小孩玩意儿。
怪就怪在英国这个国家,十九世纪号称日不落国,统领地球大半江山,国势之强盛,连今日之美利坚共和国亦难望其项背,它除船坚炮利,所向无敌,掌握全球经济脉动外,连艺文与运动(sport)亦十分鼎盛,一个国力强盛、重视武备的国家,有它深厚的柔性的一面,运动风气十分流行,且所玩的运动未必与军事武备扯上关系。此一奇也。

西方重视运动 国力强盛
另一则是英国皇亲国族之上流社会,上朝衣履风流,下朝则大玩各式各样身体活动,不亲自下场难称痛快,不若中国历朝皇帝老子、百官大人只兴安坐堂上,高瞻远瞩地观赏武技与百戏,其间之差距岂能以道里计之。英国皇室成员不怕喘气流汗,把打球视为代表英国之节目,献给国宾观赏,此另一奇也。
涉猎运动史者皆知,现代流行于世界的运动,举其荦荦大者,如足球、网球、羽球、射箭、板球、射箭、橄榄球……皆受英国之影响,或起源于英国,或由英国之大力推动,可说没有英国,就没有今日世界运动之脸谱。不管我们是否喜欢西洋式运动,这样的运动局面势不能挡,不能挡是因这股力量源自西方强势国家之最强势阶级。东方要扳回局面,恐得再加把劲。

我最近也在查询这个问题,但是还在进一步的总结中,这篇小文虽然学术性不强,但是也能看出东西方运动观的差异。
第2个回答  2015-11-26
  几乎每个人都懂得母子的健康息息相关。要想养育一个健康的宝宝,妈妈本身的健康非常重要,只有当孕妇保持适当的营养、运动与休息时,才能确保母亲与胎儿的健康,但是问题就在什么才是适当的营养、运动与休息了。 在这方面,古今中外无论是在观念、还是做法上都有很大的差距。中国传统上给孕妇、产妇的补品,西方医学界人士一定大不以为然;我们习惯上不准孕妇做这、做那,种种活动上的限制,欧、美产科专家可能认为毫无必要;至于要产妇不洗头、不洗澡、不做事,躺在床上做月子,西方人会认为那根本是与现代产妇复健医学原则背道而驰。
  东、西方在孕妇运动的观念与做法上,差异是极为悬殊的。东方人大概只许孕妇散散步,爬爬楼梯之类的活动,任何其它稍微激烈的运动都在禁止之列。他们绝对无法想象西方妇产科医生会鼓励孕妇继续游泳、跳舞、打网球,更不可理解孕妇做的体操居然比大学的体育课还费劲。当然,东、西方妇女在体力活动方面的差异,并不只是在孕妇身上可以看得出来,即使不是孕妇,西方女士的活动量也是大得多。不过西方妇产科医师通常是不对孕妇的活动做太多限制的,只要不做危险易于跌倒的动作,不尝试新的运动项目,不抬重东西、搬家具就行了。欧、美妇产科医师不仅不怎么限制孕妇的活动,还十分鼓励孕妇做运动,尤其是户外运动。这里有几重因素:原因之一是户外活动可以减轻怀孕初期害喜的不适症状:原因之二是阳光、新鲜空气以及适度的体力活动有助于孕妇与胎儿的健康;原因之三是增进体力,增强耐力,训练生产时要使用的肌肉,会使得生产过程快而顺利。
  中国人老式的观念认为孕妇一举手、一投足之间,不小心的话就会导致流产,其实根据现代医学的研究,流产多半与孕妇的活动无关。怀孕初期流产的比例相当大,主要原因并不是孕妇的关系,而是胎儿不正常的缘故。如前文中所述,不正常的胎儿之中,占相当大比例的是染色体不对,遗传基因不对。流产只是优胜劣败,适者生存,不适者活不下去的自然淘汰过程。当然有少数孕妇比较易于流产,这种孕妇就必须格外小心。例如子宫易于张开的孕妇,不仅不能过分活动,最后几个月可能还得完全躺在床上休息,才能保住胎儿不早出来。但是一般而言,绝大多数正常的孕妇,怀胎正常的话,不是那么容易就流产的。
  许多诗人、文学家将妇女生产与军人作战相比拟,就事件本身辛苦的过程与对生命的危险性而言,这是毫不夸张的。两者都是血与汗的历程,生与死的搏斗;事前的紧张与悬疑,当时的全力以赴,体力的无尽消耗,与事后的松懈、衰竭都有相当的模拟性。军人要赢得一场主要的战役,充沛的体力是少不了的条件,孕妇要能顺利完成生产,良好的体能也是绝对必要的。
  试想产前的疼痛短则数小时,长则数十小时:长痛之后是遽痛、出血,最后还要使出吃奶的力气,将那么大的胎儿硬从狭窄的产道压挤出来:体力不佳的怕还没到最后关头已是精疲力尽了。在过去,因生产不顺利而丧命的一向是育龄妇女的首号死因,这种情形一直到了近几十年才由于医药的进步而改善。中国人形容妇女临盆相当于一只脚跨在鬼门关里,以过去的经验来说,实在有其真实性的。
  之前有研究表明怀孕期间,适当的活动和劳动对母体和胎儿双方都有好处,现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妇产科博士弗里德总结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适度锻炼对于孕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怀孕期间适量锻炼可以有效帮助准妈妈们控制体重,产后恢复正常的体重。另外。怀孕期间进行一定的锻炼还可以帮助女性避免一些疾病问题,比如可以分别减少患糖尿病和妊娠毒血症风险。
  弗里德说:“散步、有氧运动、游泳、慢跑,上楼梯、固定蹬脚踏车等等都是孕妇根据自身情况可以选择不错的运动方式。但是选择锻炼方式之前孕妇应该与自己的医生进行沟通,听取医生的建议。”
  与此同时,他还提示,孕妇千万不要在太累的时候进行锻炼;锻炼的强度不应让孕妇的心跳超过每分钟140次;锻炼前和锻炼后要及时补充水分;不要在高温和潮湿的天气里过度锻炼;一旦锻炼中出现身体不适的时候就应该立即去看医生。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0
最简单的是 中国国球VS美国的美式足球
乒乓球VS拉丁美洲国球 足球
乒乓球VS日本国球 棒球
乒乓球VS加拿大国球冰球
从这点能看出什么?乒乓球的确是技巧性运动,但是力量上和别的球类比起来几乎是零
如果按 团队技术的话,乒乓球团队不能和以上任何一个国球比。
所以中国的观念就是自求自我,不球人,很自私。
别的球类就不同了,任何一个人在优秀,没有团队的合作,根本赢不了。

中国的运动=自私的运动
西方的运动=必须要合作,不合作就输。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