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地貌

如题所述

根据荒漠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不同,荒漠分为干旱区荒漠和极地区荒漠两大类型。这里仅介绍干旱区荒漠。

(一)荒漠概述

由于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量大,蒸发量是降水量的数倍至几十倍,使地表缺乏径流,植被稀疏,覆盖率很低,这种景观称为荒漠。荒漠地区气温变化很快,地表温度变化尤为剧烈,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强劲。

全世界干旱区荒漠一是分布在南北纬15°~35°之间,由副热带高压引起的干旱荒漠;另一是在北纬35°~45°之间的温带、暖温带大陆内部的干旱荒漠。

副热带荒漠是由于气流下沉,使空气绝热增温,降水稀少,相对湿度减少而非常干燥形成的。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大荒漠都分布在副热带高压带,例如北半球的撒哈拉大沙漠、西南亚的阿拉伯沙漠、美洲南部的基拉沙漠;南半球有西南非洲的卡拉哈里沙漠和纳米布沙漠,澳大利亚中部沙漠和拉丁美洲的阿塔卡玛沙漠等。

温带、暖温带干旱区荒漠有土库曼斯坦的卡拉库姆沙漠、乌兹别克斯坦的克孜勒库姆沙漠、蒙古大戈壁、中国西北沙漠和美国西部荒漠等,它们是由于地形闭塞,海洋气流不能伸入而终年极其干燥形成的。例如亚洲的大荒漠位于欧亚大陆内部,夏季季风盛行时,从太平洋和印度洋带来的潮湿气流受地形阻挡,不易到达大陆内部,因而由南往北或由东南向西北的雨量越来越少;冬季欧亚大陆在强大的冷高压控制下,气候干燥寒冷,因而形成大陆性温带和暖温带荒漠。

荒漠地区由于日温差大(在新疆北部日温差达35~50℃),岩石的热导率低,白天高温时岩石表层增温产生膨胀,形成一些与岩石表面平行的细小裂隙;夜间,岩石表层比内部冷却得快而发生收缩,产生一些与岩石表层垂直的微细裂隙。这样在岩石表层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裂隙,产生片状剥落。此外,入夜后气温迅速降低,空气中的水汽迅速在含盐岩石表层发生凝结并渗入岩石内部,白天在烈日照射下,水分蒸发,在岩石表面形成盐结晶,撑胀岩石裂隙致使岩石崩解破裂,形成许多风化产物。山坡上大量风化碎屑在重力作用下沿坡向下滚动,聚集在谷地和山麓,一旦暴雨时,发生强大洪流将其迅速冲走,堆积在山麓出口处,形成洪积扇。

风力是荒漠区的最主要的地貌作用营力,它不仅将风化碎屑中的细小颗粒和松散沉积物中的砂粒搬运到很远的地方,堆积成各种沙丘,而且能侵蚀坚硬岩石或大石块,形成各种风蚀地貌。

(二)荒漠的主要类型

干旱区气候十分干燥,地面植被很少,显得一片荒凉景象。从山地到山前平原形成一组干旱区所特有的地貌,在山前带由山地前缘、山麓剥蚀和岛山组成,在封闭的盆地中有宽广的洪积扇和干盐湖分布。根据干旱区荒漠地貌特征和组成地表物质的不同,可将荒漠分成岩漠、砾漠、沙漠和泥漠4种类型。

1.岩漠

多形成在干旱区的山地或山麓带,并发育干谷、封闭的小盆地和岛山。岩漠只有一层风化的岩屑碎片,还可见到各种风蚀地貌,荒漠岩漆在这里也很发育。岩漠在世界上分布很广,我国的西北、前苏联等地荒漠区都可见到。

山麓剥蚀面是岩漠中最为发育的一种类型。干旱区风化作用强烈,山坡上的岩石受到强烈的破坏,形成大量的风化碎屑产物,自重力作用下,大量碎屑物沿坡向下滚动,聚集于山麓,一旦暴雨时,便由强大的片状洪流将其迅速搬运走,堆积在山麓边缘,形成大规模的洪积扇。山坡上的基石又重新暴露,再遭风化,风化碎屑物又被片状洪流运走。在风化作用、坡地重力作用和片状洪流等共同作用下,便使山坡不断地平行后退,在山麓带形成缓缓倾斜的基石剥蚀面,上覆薄层松散堆积物,称为山麓剥蚀面。如果地壳上长期稳定,则所形成的山麓剥蚀面的规模可进一步发展,各山麓剥蚀面不断扩展而相互联合成大片的山前夷平面。在山麓剥蚀面扩展过程中,残留下来坡形陡峭的基石孤丘,突出于山前夷平面之上,称为岛山。在我国的内蒙古高原,非洲北部,澳大利亚大陆西部等地都可以看到典型的山前夷平面地貌。

2.砾漠

砾漠是指地面由砾石所组成的荒漠,又称“戈壁”。荒漠中的各种沉积物以及基石风化后的碎屑残积物,在强烈的风力作用下,细粒的沙和粉尘被吹走,留下粗大砾石覆盖着地面,形成砾漠。砾漠和岩漠都是吹蚀区。砾漠分布较广,我国西北的玉门一带,柴达木盆地边缘和北非的阿尔及利亚的部分地区都有砾漠分布。砾漠中的砾石在风所挟带的沙子磨蚀下,便形成带棱角的风棱石。风棱石的表面有时有薄薄的一层深褐色的铁锰化合物,称为荒漠岩漆,这是由于历史中所含水分蒸发时将所溶解的矿物沉淀在岩石表面所造成的。

3.沙漠

沙漠是指整个地面覆盖着大量流沙的荒漠。这里风力很强,形成各种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沙漠是荒漠中面积最广的一种,中国沙漠占地63.7万km2

沙漠的沙子来源于古代或现代的各种沉积物中的细颗粒物质。例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沙的来源是古代河流冲积物,塔里木河中游和库尔勒西南滑干河下游的沙漠以及黄河西岸河漫滩和阶地上的库尔奇沙漠都来源于现代河流冲积物,乌兰布和沙漠在贺兰山、狼山—巴音乌拉山山前地区的沙丘来源于洪积-冲积物,毛乌素沙漠北部鄂尔多斯中西部高地上的沙丘则来源于基岩风化的残积物。

4.泥漠

泥漠是由粘土物质组成的荒漠。它常形成在干旱区的低洼地带或封闭盆地的中心,这里是洪流自山区搬来的细粒粘土物质淤积的地方。粘土变干时发生多边形网状裂隙,形成裂地。泥漠常有盐渍化现象,形成盐沼泥漠。这是因为矿化度很高的地下水沿毛细管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盐分被沉积在地表。这些盐分多是卤盐、硫酸盐或磷酸盐等。有时,在内陆盆地中心,地势低洼,雨季时积水成湖,雨季过后,湖水强烈蒸发,湖泊干涸,这种由于水补给的暂时存在的湖泊,称雨季湖。也有一些湖泊可以较长期地保留下来,这时由于长期蒸发,含盐成分的湖水不断浓缩,湖水中含盐浓度增大,成为盐湖。盐湖中盐水达到饱和状态后,即沉淀成为岩盐。我国的柴达木盆地在第四纪中期形成一些盐湖,沉积岩盐层厚达20m,此外,在内蒙古西部鄂尔多斯高原上,新疆的准格尔盆地中,都有一些盐湖。盐湖中出产的岩盐是重要的矿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