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为什么要从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到洛阳

如题所述

一、迁都的自然因素

平城位于我国北部地区,地势高寒,气候偏寒,不利于农业生产,加之北魏时期水旱疾疫之灾不断,如:天兴五年十月“牛大疫,死者十八九,官车所驭巨犗数百,同日毙于路侧,首尾相属,麋鹿亦多死。”承明元年,发生疫情,耕牛死伤大半,影响了农业生产。408—415年、425—464年及500—511年风霜雨雪不断,《魏书·灵征志》记载几次异常的酷寒,如“世祖始光二年十月,大雪数尺”;雨雪之外还有干旱。《魏书·食货志》:“显祖即位,亲行俭素,率先公卿,思所以赈益黎庶。至天安、皇兴间,岁频大旱……”
二、迁都的文化因素

孝文帝拓跋宏“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瞻,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孝文帝本人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对汉文化十分喜爱。但是平城的勋贵仍保持着古老的鲜卑传统,拒绝变革,胡汉矛盾尖锐。北魏王朝因鲜卑人数远较汉人为少,欲收长治久安之效,须赖汉人辅助,所以孝文帝致力于汉化改革,以笼络汉族士大夫阶层。汉人之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均在中原,如果要彻底汉化,势非南迁不可,而且也只有消除胡汉间的矛盾,才能巩固北魏政权。在他亲政的前后几年中,所作的许多改革,在平城受到保守势力的阻碍,迫使他放弃以平城为基础的改革计划,另寻适合改革的理想环境。洛阳自古以来,即为中原重镇,可利用其文化性格以从事鲜卑之汉化。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最初动机,即因为洛阳所表现出的文化传统所吸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