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初中生的现状怎么样?

如题所述

这个没法比啊,那时候,初中生是比较少的,特别是在农村,初中生出来,机遇好,后来能吃公家饭碗,或者家庭条件比较好的,才能上初中,在城市,可能比较普遍,在农村,就比较少了,我们老家,村子里,上世纪70年代的初中生,也就两三个人,高中生,只有2个。如果真要比,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来比较:

数量,相当于如今本科生。拿我们村子来举例,一共四五个初中生(含高中生),如今,我们村子里,研究生一个没有,本科生,有七八个,所以,从人数来说,差不多那时候的初中生相当于如今的本科生。

就业:相当于如今大专生OR中师。那时候的初中生,毕业后,如果没有上高中,继续教育,则是回到村子里当老师,如今,如果是学师范类的大专生或者中专生,也差不多回到村子里当老师,他们的就业差不多。成就:中专生。那时候的初中生,如今,有的是民办老师,或者最后转为公办老师,还有的,最终没有转,不当老师,回到家里种地。

如我岳母,64年,七十年代末初中学历,最后也没有正式工作,只能当农民,后来到企业上班。她姐姐,70年代高中毕业,银行上班,银行倒闭后,最后去企业上班,当主管,如今,退休了。

上过大学的,包括大专,不会回去种地了,至少去工厂企业上班,当个小主管,条件好的,有成就的,最终进入公务员系统,只有上中专的,找不到工作,才会回去当农民。难度:大学本科。那时候,考初中,难度跟现在上一个大学本科一样难,这也是那时候数量少的原因,且需要家庭条件比较好,父母开明,才会上的起。

环境:研究生。那时候,不太重视教育,接受初中教育的学校和环境不太好,那种氛围,就如同如今的研究生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