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一裁终局情形有哪些?如何判断适用裁局和非裁局?(实务解答11条)

如题所述

劳动争议的裁决路径揭秘:深入理解一裁终局与非终局的区别


在法律领域,陈伟律师以其在国浩律师事务所的专业见解,为我们揭示了劳动仲裁中的关键节点。一个显著的划分是:非终局裁决允许劳动者在15日内提出上诉,而用人单位则有30日的撤销申请期;相反,终局裁决的上诉窗口仅限劳动者,期限为15天。一裁终局制度意味着仲裁后即定,但劳动者仍有权选择诉讼路径。


小额争议起着决定性作用,如追索工资、工伤医疗费等,只要金额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的12个月额度(深圳为例,即2360元/月),这类争议将被判定为终局裁决。然而,确认劳动关系的裁决则是非终局性质,这意味着后续可能涉及更复杂的诉讼程序。


具体来说,涉及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等特定事项时,裁决的决定因素包括《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和《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指导意见》的严格规定,如最低工资标准、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和社保等。在社会保险争议中,如未办理养老保险导致的待遇问题、社保费的减少或未缴纳导致的权益受损,这些通常属于非终局裁决范畴。


在救济途径上,劳动者可以将终局裁决作为诉讼的起点,而用人单位在满足法定撤销条件时,可以申请撤销裁决。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劳动关系确认和非确认案件,仲裁委员会会分别作出终局和非终局裁决,且在处理单位撤销申请时,已调解的部分会单独处理,程序合法的简易终局裁决不会因程序问题而被撤销。


总结关键要素,一裁终局和非终局的区别在于:



    追索的权益类型:包括工资、经济补偿金、赔偿金等,金额上限以最低12倍工资为限(深圳2360元/月)
    工伤医疗费外的争议通常为终局裁决
    确认劳动关系与否:决定裁决性质
    裁决金额的决定性因素
    裁决类型的分类处理,实务中需明确区分
    劳动者请求全驳回的裁决通常为终局,反之非终局
    本诉和反诉的处理方式,部分非终局裁决缺乏明确法理依据

以上就是关于劳动争议一裁终局与非终局裁决的详细解读,希望对您理解相关法律程序有所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