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高考作文偏向什么形式

当今高考作文偏向什么形式

都说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的确如此,因为它的分值很高, 60分。作文不好,就像奔跑的人患了腿疾,会极大地影响最后的成绩。在这里我们把当今高考作文的特点及写作技法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希望对高中生有所裨益。
目前,新形势下的作文及阅卷表现出这样的特点:
一 作文出题思路时代化。
近三年的高考作文材料选材及解析方向体现了紧跟时代潮流,奏响时代主旋律的特点。如2011年的高考作文要求学生谈出对中国崛起如何认识。这正是在这几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升,综合国力逐步增强的时代背景下,对学生认知社会的能力的考察,增强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使命感。再如2012年的材料作文,弘扬了“善”这一时代主题。因为去年恰逢“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一口号提出五十周年,面对近几年社会上少数人心冷漠的现象,面对社会上涌现出的众多恪尽职守、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去年的作文重点考察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希望学生都有一个心存善念,践行善行,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价值取向。出题目的是促使学生聚焦现实生活,提升思辨能力。
二 作文立意多样化。
作文材料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小段,但却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只要学生抓住材料中的任何一点积极地信息进行立意,作文都不会跑题。这促使学生多向思维,全面思考。比如去年全国卷作文。修船工一个无意间的小小的举动体现了船工的敬业精神和道德素养。从这个角度,考生可以写“精神”“职业道德”“人格素养”“职责”“品质”等;再如这个作文题目体现一种辩证关系。船工的一个小举动挽救了船主儿子的生命,从而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莫以善小而不为”。细节体现精神,小处表现品质。作文可以从“细节与成败”“小与大”等角度入手。除了从船工入手外,还可以从船主方面着手进行立意,可以写“知恩图报”“感恩”等话题。另外,题目还体现了任何事物是联系的的观点。如果船工不去补船的一个小洞,那么船主儿子就会丢掉生命,那么船主就会伤悲,所以社会上的任何事都是相联系的。我们还可以从修船工和船主之间的关系入手来立意。在整个刷漆、补船过程中,两个人有理有让,一个坚守职业道德,一个知恩图报,正是他们的这种和谐关系挽救了船主儿子的生命,于是作文启示我们,构建良好的社会关系,增强人和人的信任是我们的目标和任务。考生可以写“诚信”“和谐社会”“相处”等话题。总之,这个作文材料引领我们对周围的现象进行多方地反思,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 阅卷更富于人性化。
本着以考生为本,对考生负责的态度,在批卷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发现每一篇作文的亮点,对所批作文进行积极地评价。作文从立意的角度和结构的完整性两方面进行分等。52---60分为一等文,46---52分为二等文,38---46分为三等文,30---38分为四等文。立意稍差但结构清晰可提等级。对于字数不够的文章,按差字数的多少酌情扣分。残文的鉴定按字数的多少和是否符合立意两方面给分。例如一篇400字左右的残文大概能得到25分左右。而对跑题作文的限定更加严格。阅卷教师无权认定一篇作文是否跑题,必须交由题长,由题长和阅卷教师共同批阅,才能确定是否跑题。一般情况下,只要能结合材料,都不向偏题上靠。真正做到了一切为考生着想。
结合以上信息,我们认为高三考生的作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训练:
一 内容方面
(一)拓展知识面,提升对社会的认知能力。
在批卷过程中,老师们发现许多学生所举的事例过于陈旧,或者所举的事例中人物、地点、事件不相符,更有甚者干脆不举例。可见现在的学生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了”。这在写作中很吃亏。我们觉得学生现在虽然没有时间,但也应该看报纸,看新闻,了解时事政治。关心社会上的悲情冷暖,弘扬正气,树立新风。而且,对那些阴暗面应该有自己的是非评价能力。这样,在作文举例上才能做到内容新,范围广,认知深。此外,要注重所举事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现在我们高三语文备课组,经常给学生发一些材料,例如有关于亲情方面,有关于爱国方面等等,很多都是当下的事例,出自名家的手笔。
(二) 着眼于实际,细心体会生活。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能做成什么样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没有更可靠的预备方法。”还概括地说:“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生活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最好的老师。素材就在身边。我们作文中所写的一切,都应源于生活,可我们的学生却缺乏对生活的感悟。也许是每天的生活太单调,也许是枯燥的学习使学生思想麻木,现在的很多学生品尝不到生活的酸甜苦辣。一篇好的作文不一定有什么豪言壮语,不一定有什么辞藻华丽,不一定有什么高屋建瓴的见解,但必须有对生活的感悟和见解。学生本身就是生活的创造者、体会者,要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点滴,体会生活的感受,然后把生活融入文章之中。相信一篇能感动自己的文章,一定会感动他人。
(三) 要提高对作文材料的领悟力。
很多学生对作文材料所给的信息把握不够准确,造成了跑题、偏题的现象。这样应加大对作文材料理解能力的训练。要提高领悟力首先要训练阅读能力。“读书百遍,其意自见。”阅读量的提升,会促进理解能力的提升。领悟力的提升不仅要注重读,还要注重思。思想认识水平及感悟生活的能力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他的思维能力,可从其他思路寻找突破口,例如逆向思维,求异思维等方法。方法正确,有助于一针见血的抓住事物的本质。
二 形式方面
(一) 要学会结合所给材料写作。
我们所写作文的立意都是从材料中提取的,所以写作的最好例证就是作文材料。在批卷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不会结合材料写作,要么就是全篇没有材料,要么就是把材料一字不差的抄下来。有些同学引用了材料,但时机不对,不能有力证明自己的观点。在作文训练中大家要锻炼引用材料,浓缩材料的能力,并且还要会在恰当的位置引用材料。材料不一定非要在文章的第二段中出现,当需要佐证观点时,当需要阐述事理时,引用作文材料,将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另外,引用作文材料还可以防止跑题现象的发生,所以在平时作文训练中一定要重视文章与材料相结合。

(二)注重文体的明晰。
因为高考的作文就是要考察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我们在作文训练中提倡学生多写议论文,敢于抒发自己的见解。但我们的学生有时候写作文时,开头结尾是议论的,中间的过程是记叙的,造成文体不明,作文直接降档。在平时的训练中,学生应注重文体,例如叙事的话语占文章的比重不超过三分之一。文章除了要有总论点外,最好有分论点加以阐述,增强文章的论述性。

(三) 注重文章结构的合理性。在高考批卷过程中,一位老师连续批了10多个50分以上的作文。他说,这些作文整体特点文章结构合理,条理清晰,段落衔接紧凑。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再反思我们有些学生的作文,结构上混乱,前言不搭后语,段落之间没有过渡,车轱辘话前后说,思路很不清晰。在作文训练中,应注重理清思路,每一段写什么要形成体系,注重阐述时的逻辑关系。还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衔接,使文章明晰。要学会开头、结尾、题目三者相照应的手法,使文章结构趋于合理。

最后,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文章一定要有亮点。写作不仅考查学生的思想,还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枯燥无味,缺乏亮点。一味的叙述会让阅卷老师产生审美疲劳,作文分数不会太高。所以在平时训练中要会使用修辞手法,运用名人名言、成语等手法来增加文章的文采。要锻炼描写、抒情的能力,使文章给人“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感觉,提升作文的等级。
总之,作文应得到考生充分的重视,不应觉得自己写文章不好就放弃了练习,实际上,明晰作文阅卷标准,通过得法的训练,会达到一个理想的分数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01
出乎意料的形式,也就是新鲜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