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0-03-13
幼儿园语言教学模式的欠缺
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传统模式是以注入式为主。什么是注入式?就是幼儿学习语言的途径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幼儿无论是背诵儿歌、诗歌、童话等文学作品,还是重复老师讲的话,都是在复述,在模仿。孩子很少能从“听”来的语言中得到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孩子只会背诵、模仿,很少能创新。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幼儿教育要有所改变,要让孩子不仅能背诵、模仿,还能运用这些教材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举一反三才能让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
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老师和父母都应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开发孩子的创造性语言与创造性思维,不能只满足于孩子背会了什么,而要让孩子在背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具体做法为:
在培养幼儿应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上,不单让幼儿具有模仿语言的能力,还要学会举一反三,会依照原有的语言范例,变换内容,表达新的意思。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后,让孩子根据这个故事,讲一讲青蛙、蝌蚪、金鱼是什么样子的;还可以自己编“小金鱼找妈妈”的故事,或者编“小青蛙找孩子”的故事。因为这些内容是新编的,孩子必须要自己动脑子去想,才能使故事情节具有逻辑性,故事内容才会更合理。也许孩子太小,讲不出太完整的故事,但是,只要孩子能迈出第一步,就是一个好的开端。
孩子在幼儿园,也许得不到更多的锻炼机会,作为父母就要在家里给孩子编故事的机会,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思维,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孩子的语言与思维才能同时得到发展。
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
在语言的学习中,孩子的语言创造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要丰富孩子的生活内容,增长孩子的见识,开拓孩子的视野,让孩子有多方面的爱好。孩子的生活内容丰富了,创造力才会增强,编故事才有内容可编。因此,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离不开对生活的了解,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更离不开发散性思维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