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咱家”这个称呼,用在什么场合下?

如题所述

古代很多太监之所以会去当太监,其实不是自己情愿的,他们大多数是因为自己家的不好过,所以选择这条路,但是这天路并不是那么好走的,他们在实行净身的时候是要冒着生命危险的,但是一旦完成了就代表这自己是一个六根不全的人了。

所以,古代的宫中太监对于自己的性别是非常在意的,他们虽然不是标准的生理意义上的男性,但是在心理上还是想要当一个完整的男人,还是会想要通过对自己的称呼来寻求安慰,于是他们就会有一些自称,

比如我们今天说的“咱家”就是一个例子。这个“咱”子并不是念“咱们”的“咱”这个音,而是念“砸”。

对于太监这个自称是从明朝开始,因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朱元璋是安徽人,所以在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就启用了很多安徽人当太监,那么“咱”这个字在安徽人的语音里面就是念的“杂”,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在影视作品里面听到明代的太监们自己称自己为“咱家”了。

其实这个称呼在明代太监自称前也是又在用的,都是一些什么人在用呢?相比你们也都想起来了,就是一些和尚、道士什么的也会使用这个自称。因为这个词代表着的是寡欢、淡泊名利等意思。所以,太监们就使用这个词,代表他们也是想过清平的一生。其实就是对于自己的性能力缺失而导致内心孤苦的表现。

咱家,拼音是zá jiā,是指我们家。在东北方意思是“我”,多见于早期白话。在早期白话中,是一种比较口语化的称呼,不亢不卑,却谦中有傲,类似“吾辈”这个源于日本古代老臣在新帝面前的谦称词,也类似我国评书中的“在下”,孙悟空口里的“俺老孙”,还有自鸣得意的“咱”,以及“老敝”等等。

在许多电视剧中,都是太监自称“咱家”,所以很多人误认为只有太监才能这么称呼,其实是错误的。现在“咱家”基本已经废弃不用,以“俺”之类新的口语方言代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02

观众在影视作品中常把太监看成“咱家”。尤其是清宫戏最具代表性,“咱家”一词被误认为是太监的标准搭配。实际上并不是。”咱家”,人称代词,我,早期白话文,早期文学也可以写“和”。宋元明清时期的通俗文学作品应用广泛。例如,“自叹咱家,两鬓霜华,有锦难缠,泪湿琵琶”;明代徐渭的《渔阳三农》:“咱家姓察名幽,字能平,别号火珠道人”;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赋兵》:“咱家左良玉,表字昆山。”

太监自称“咱家”,这在旧戏曲小说中很常见。话说李连英从荣禄肩上伸过拍了拍他,笑着说:“鱼快上钩了。四爷一定要做好。不要做头发。”在2008年的新片《三国演义》中,董卓在大臣们面前说:“你怎么敢暗杀咱家?咱家是谁?”宋朝以前的书法中没有“我”这个词。《三国演义》写于元末明初。但从历史的角度看,董卓自称“咱们家”是不恰当的。

在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翻译的《我是猫》中,毛公自称“咱家”我们是猫。这是我们有生以来第一次遇到所谓的“人”,俞雷在翻译《我的一代》时常常在“我”和“我”之间做出选择。他认为“我们这一代”并不谦虚,而是谦虚,类似于太监口中的“我们家”。于雷先生的翻译是以毛公的态度和风格为基础的,这不仅凸显了他“我是猫,不是人”的玩世不恭和开玩笑的态度,而且在他笑和骂的同时也显示了他犀利而深刻的表情。

按照传统观点,独居或寡居是王子谦虚的名称。古人对人说话讲究礼貌。他们用尊称。他们自称时用的是卑微的名字。当他们称人为美德时,他们称自己是不道德的。”“孤儿”没有父亲。当你年轻时没有父亲,你被称为孤儿。如果你是孤儿,你就会被鄙视。”“寡头”的意思是“小”,也就是说“小”。这样一来,“孤寡”和“寡居”两个词都很刻薄。《老子》第三十九章:“因此,价值是以低为基础的,而高与低是以侯爵和国王自称孤独、寡居、无粮为基础的。”老子第四十二章还说:“人们所做的唯一事情就是孤独、无粮,但王子认为这就是所谓的孤独。”

第2个回答  2019-09-30
古代“咱家”这个称呼是太监的称呼,一般都用在地位或身份都比自己低的场合
第3个回答  2019-10-13
一般用在比正式的场合下,所以不同场景都有可能。
第4个回答  2019-10-13
古代“咱家”这个称呼是太监的称呼,一般还是有地位的太监才会这样称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