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未来结婚意愿高于预期,大学生婚育观具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如题所述

大学生的结婚意愿变得越来越弱,很多人也会选择在30岁以后结婚生子,甚至有些大学生根本就不愿意结婚生子。

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虽然大学生群体并没有正式进入社会,但因为很多人已经提前感受到了社会的压力,所以很多人更加愿意独自生活。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当我们采访大学生的恋爱和结婚态度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虽然很多大学生非常想结婚生子,但他们也会认为自己并不具备结婚生子的实力,很多人也会因为这个问题而担心自己的未来。

大学生未来的结婚意愿远高预期。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个所谓的数据调查本身并不真实,因为现实生活中的大学生根本就不想结婚,很多人也会对结婚保持谨慎态度。即便很多城市已经推出了各种鼓励结婚生子的措施,我们也会发现大学生普遍不愿意结婚生子。特别是对于那些独生子女来说,很多人会认为自己并不具备结婚生子的条件。

大学生的结婚意愿变得越来越弱。

虽然有些官方数据表示大学生的结婚意愿在进一步加强,但事实上,大学生的结婚意愿变得越来越弱。特别是对于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大学生来说,因为这些地方的大学生基本上都需要留在一二线城市工作,在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的情况下,很多人可能会选择因为事业的问题而放弃生活。如果想要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的话,因为大学生普遍没有太多的工作机会,所以很多人只能选择推迟结婚的时间。

与此同时,有一部分大学生根本就没有结婚生子的打算。对他们来讲,能够把自己过好就已经是不错的选择了,他们也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如何赡养自己的父母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2-19

近年来,越来越多大学生选择不结婚不生育。主要是很多人都意识到,其实结婚生子并不是人生的必经阶段,我们有选择的权利,并不需要听从父母的意愿。这何尝不是一种人格独立的觉醒?

另外,关于婚育的负面新闻时常出现,让越来越多人看到,婚姻并不都是幸福的,一着不慎,自己就会受到伤害。所以很多人抗拒婚育。

还有,现在社会的生活压力非常大,很多人觉得单身会过得更加自由快乐。

最后就是,目前的婚姻还有生育对女性都非常不友好,女性的权利没受到足够的保障,这会给女性带来很大的风险。没有多少人愿意让自己去冒险。

第2个回答  2022-09-08
在促进结婚意愿的因素上,大学生更看重婚姻的精神情感支持功能,同时也希望兼顾物质支持属性。在抑制结婚意愿的因素上,婚育成本以及工作家庭平衡因素对大学生结婚意愿影响突出。她认为,在坚守婚姻和生育的制度性框架下,大学生对婚育的态度依然出现了发展性的变化,开始强调恋爱、婚姻和生育基于个体意义上的价值,如互助进步、精神寄托、情感陪伴以及对自身成长的意义。当代大学生对未来的婚恋关系较为看重双方是否真心相爱,也关注经济考量。
第3个回答  2022-09-08
大学生婚育观发生的变化就是,他们觉得两个人真心相爱就可以结婚。
第4个回答  2022-09-08
大学生的结婚意愿有明显提升,和生活条件变好有一定关系 现在的零零后和九零后基本上家庭条件是比较好的,起码来说吃喝不愁,并且父母相对来说还比较年轻,家里面的兄弟姐妹也比较少,负担比较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