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到了哪一个年纪,妈妈再不退出,容易就养成妈宝男?

如题所述

妈妈在儿子3岁到5岁时,一定要和孩子保持适当的距离,把教育儿子的中心教给爸爸,如果和孩子距离过近,会影响其性格的养成。

每一位父母都很爱孩子,都想把自己全部的爱给他们。但是凡事都要有个度,爱孩子也一样,如果爱的过度,对孩子来说不是爱而是危害。特别是对待男孩子,妈妈们一定要懂得适当放手,不然儿子将来容易会变成“妈宝男”。


舅妈家的儿子小王就是一个典型的妈宝男。虽然小王已经成家立业了,但遇到事情还是离不开舅妈,就连日常穿什么衣服都要询问舅妈的意见。小王的妻子对此非常不满,觉得丈夫太过于依恋母亲,没有一点主见,夫妻俩也因此时常闹矛盾。

小王之所以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跟舅妈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舅妈特别宠爱儿子,什么事都帮其处理,恨不得天天跟在小王屁股后面,这才导致小王性格柔弱,没有主见,有很深的恋母情结。

虽然像小王这样的宝妈男,活中也不乏少数,但男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对事业和生活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各位妈妈要注意了,如果儿子长到这个年龄,自己还不注意和孩子保持距离,就会导致儿子过分依赖,进而容易变成宝妈男。


心理专家李子勋曾提出一个观点:“妈妈在儿子3岁到5岁时,一定要和孩子保持适当的距离,把教育儿子的中心教给爸爸,如果和孩子距离过近,会影响其性格的养成。”

孩子小时候跟妈妈亲近很正常,因为他们出生后没有自理能力,不管是饿了还是尿了,都会通过哭闹来让妈妈帮助。但长到差不多两岁的时候,就会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会开始形成自己的思维认知。


3岁之前孩子对妈妈产生强大的依赖感是应该的,也是正常的,孩子在妈妈的悉心照顾下,才会觉得有安全感,这对他们之后的健康成长也是很有帮助的。但是等到孩子3岁后,妈妈就应该与儿子保持适当的距离,并将教育孩子的重任逐渐转移到爸爸身上,让丈夫对儿子进行适当引导,不然长时间和妈妈亲近,孩子会去变得缺乏男子汉的气概,做事容易畏手畏脚,长大后会有恋母情结,成家后也容易和妻子闹矛盾。

总之,一般三岁之后跟爸爸接触多一点的男孩子,长大以后性格会变得更加阳刚,也会常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碰到任何事情也会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具备处理事情的能力。也让孩子的独立性更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7
8岁就要退出,这个时候小孩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可以自己认字读书,妈妈要留给孩子私人空间, 孩子才会懂得独立思考。
第2个回答  2020-09-27
妈妈不应该叫退出,妈妈在儿子的成长阶段也是很重要的存在,只是妈妈应该换一种方式,教会儿子责任与独立
第3个回答  2020-09-27
孩子成年的时候,妈妈对孩子的爱都是无条件的,很多妈妈都是给孩子无微不至的爱和关心,但是妈妈一定要学会放手让孩子独立,学会成长,
第4个回答  2020-09-26

丧偶式育儿近年来成为一个网络热词,泛指在育儿过程中父母亲一方缺位的状况。

对于大部分丧偶式育儿的家庭来说,父母一方的缺失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影响。

在传统家庭中奉行女主内男主外的家庭模式,教育子女就理所应当地落在母亲身上,父爱缺位成了普遍性的现象。实际上就男孩的成长来说,父亲的角色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父亲的缺位更导致母子之间相互成为情感寄托,使父亲难以发挥在家庭中应有的作用。


01

“妈妈,我不喜欢爸爸”父亲角色的缺失延迟了孩子心理上的“断奶”

丁然是一个四岁男孩的妈妈,老公小羽是一家公司的管理人员,平日里忙于工作应酬,每天都要忙到深夜回家。结婚六年,老公小羽对于丁然来说越来越像一个房客,

家里的大小事务都是丁然一个人做决定。在儿子眼里,爸爸也只是个模糊的背影。这种守寡式婚姻,让丁然只能把情感寄托在儿子身上。好在儿子也乖巧懂事,特别听自己的话,这让丁然觉得老公在与不在都无所谓了,我有儿子就够了,儿子也能照顾我一辈子。丁然也就变得更加疼爱儿子,什么事都不让儿子做,生怕儿子磕着碰着。

眼看要上幼儿园了,可每次送儿子上学儿子都不让她走,一离开就又哭又闹。别的小朋友都在一块玩耍,可儿子只哭着要找妈妈,也不敢和老师同学说话,像个没断奶的宝宝。


即使是回到家,已经4岁的儿子从来不出去找同龄人玩,一直黏在丁然周围。一天晚上,丁然在陪孩子看书,宝宝突然说:“妈妈,我不喜欢爸爸,我们不要爸爸了,了,妈妈是我的。”丁然听完先是感到欣慰,后来又觉得有些不安,自己的宝宝已经4岁了还是黏着自己,现在还有了这种想法,自己的育儿方式是不是真的有问题。对于刚刚当妈妈的女性来说,最难的就是孩子学会心理上断奶的阶段,如果孩子已经3岁了还是抱在怀里事事干预,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危害。


02孩子不能实现心理上断奶会产生什么样的危害

1)缺乏独立自主意识,以及生存能力。

母子连心,母亲由于担心孩子会遇到危险总是选择把孩子庇护在羽翼之下。成为温室里的花朵,不具备抵御风浪的能力。在日常生活的中,会表现的没有主见,社交能力匮乏。凡事唯唯诺诺,当问题发生时会选择逃避,就像个精神上没有断奶的孩子。

2)亲密关系出现问题,成为妈宝男。

妈妈在成长过程中不懂得退出,事事干预,会让儿子习惯对母亲的依恋。孩子成人后如果摆脱不了这种依恋就会成为妈宝男,妈宝男的内心总觉得妈妈是对他最好的人,所以他什么事都要听妈妈的,不能辜负妈妈,不自觉把自己代入到了爸爸的角色里。这样会导致和妻子之间关系出现问题,和妻子亲密时觉得会冷落妈妈,有意无意的会走进妈妈,进而诱发婆媳间矛盾,使得婚姻破裂。


03

事事干预的妈妈背后到底是什么影响大部分妈妈事事干预的背后,离不开父爱角色的缺失。育儿专家认为:男孩在三岁后,父亲要承担起更多的角色。父亲象征着责任,力量感,独立能力,这些特质能够帮助孩子从妈妈的怀抱里摆脱出来,进而告别对妈妈的依恋,成为一个小小男子汉。父爱角色的缺失,会使得孩子在尝试独立的过程中出现困难,进而诱发诸多心理问题。研究表明,在缺乏父爱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更易出现过分怕羞,自暴自弃,厌恶交友,遇事逃避等心理问题。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亲也要扮演好一定的角色,帮助孩子建立健全人格。


04父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明确自己怎样的定位

1)带领孩子走向独立

相较于母亲的角色是保护,父亲的角色就应该是带领。

当孩子年幼时,不具备完全独立的能力,这时候需要强有力的父亲来带领孩子走向独立。

带领孩子去爬山,运动,认识不同的人,让孩子接触到外面的世界。男性天然具有探索欲和冒险角色,这种父亲特质会鼓励儿子尝试一些独立性的活动,而父亲在一旁作为孩子独立的坚强后盾。


2)减弱妈妈带来的成长阻力。

在成长过程中儿子会自然萌生出独立的意识,只是母亲总是作为独立意识的阻力而存在的。母亲偏于细腻保守,一定程度会限制孩子的独立,这时就需要父亲的角色帮助儿子来对抗来自母亲的阻力。这种父母间的平衡,有助于建立男孩的独立意识,同时也能让男孩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既能心有猛虎,也能细嗅蔷薇。

孩子长大的过程也是离开父母的过程,他终究要成为大人,离开妈妈的怀抱。在这个渐行渐远的过程中,父母要共同配合,就像鸟的双翅一样,缺一边都难以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