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宪宗朱见深为何要为他的叔叔朱祁钰平反?

如题所述

说起明代宗朱祁钰,不得不提土木堡之变,若非他的哥哥明英宗朱祁镇“调皮”,否则皇位也不会轮到他。而后来经过一系列的事端,皇位又回到了朱祁镇的手中。等朱祁镇死去,顺理成章也是他的儿子朱见深继位,称明宪宗。可是他继位之后不久就为他叔叔朱祁钰平反,按理说他与朱祁钰应该是有“不共戴天之仇”,为何还会这样呢?在我看来主要有三点原因,分别是血缘、能力、整顿朝纲。

一、血缘

朱祁镇和朱祁钰本都是孝恭孙皇后所生,幼时他们的关系就非常好,经常在一起玩。身为叔叔的朱祁钰对朱见深也非常不错的,经常都会给他带一些小玩意。所以等到朱见深继位时,自己对叔叔的怨恨很快就被亲情冲淡了。朱见深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心想:“朱祁钰毕竟是自己的叔叔啊,而且他的儿子,也就是我的弟弟朱见济也早早去世,所以还是为他平反吧!“这样也不会让他在后世留下骂名。

二、能力

朱见深是一个明眼人,他深知叔叔虽然伤害了自己。但是叔叔在位几年时间内也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没有发生大的动乱,太后也没有否认朱祁钰的为人。若非父亲朱祁镇回来,他朱见深也做不了这皇位。况且朱祁钰在位期间也没有伤害他,虽然没有了太子之位,但日子过的也算不错。所以他也觉得叔叔朱祁钰并不坏,还是应该在历史上为他留下一席之地,选择为叔叔平反正名。

三、整顿朝纲

当初朱祁镇是为了使得自己的权力具有合法性,所以废掉了朱祁钰帝王之号。但是朱见深却没有这种问题,碰巧当时父亲留给他的是一片烂摊子。他可以借帮叔叔平反的方式,整顿朝纲,清理前朝文官集团余孽,并且可以为父亲错杀的清臣于谦正名,来平衡朝廷各方势力,争取天下老百姓的民心,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0

朱见深不给叔叔景泰帝朱祁钰平反不行啊,大明朝皇权和文官集团矛盾集中突出的时期就是在明英宗后期形成的。朱见深给景泰帝平反其实就是为了笼络文官集团的人心,更是为了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明英宗朱祁镇两登皇位,是对大明王朝的政治格局有相当大的改变,最为重要的是明英宗的诸多操作让至高无上的皇权和士人文官集团产生了严重的冲突。这里所说的冲突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是重用宦官,这让文官集团的权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明朝自朱元璋开朝到明宣宗朱瞻基几朝以来,皇帝倚仗的只有两股势力:文官和武将,而文官在朝中的势力越来越大,那些功勋武将除了靖难功臣以外,其他的武将基本没有多大的权力。

本来文官集团在朝中有着很强大、很稳定的势力,但是由于明英宗朱祁镇登基后,第一次重用了太监王振,让宦官直接参政,损害了士人文官集团的利益,这让士人文官集团对皇权有着抵触的情绪。朱祁镇御驾亲征,在土木堡被俘虏后,文官集团拥立了景泰帝朱祁钰上台。文官集团为什么要拥立朱祁钰,说到根本还是利益和权利的再次分配,其中有一个细节可以明确看到文官集团和宦官势力是多么的对立,在拥立朱祁钰之前,满朝文官在金銮殿上将太监王振的两个死党锦衣卫指挥使活活打死。

文官集团痛恨的不是奸贼,而是权力被宦官划分。于是,以王文、于谦为首的文化集团拥立了朱祁钰当皇帝,重新确立了文官集团在朝中势力最大的格局,而朱祁钰对文官集团的拥立之功也做出了巨大的回报,在景泰一朝中,文官集团的势力可以说如日中天,连太子太傅,大将军石亨都没有资格和那帮文臣们坐在一起商议政事。文官集团势力过大,武将功勋石亨无法融入,更无法在权力蛋糕上划分一块,于是他才绝对和边缘人物徐有贞、曹吉祥等人发动了“夺门之变”,让明英宗朱祁镇复辟成功。

石亨等人的政治投机最大的获胜方并不是石亨等人,他们在明英宗再次登基没几年就被收拾了,最大的获利者其实是朱祁镇。他再次登基后,对当初拥立景泰帝朱祁钰的文官集团骨干进行血腥的清算,杀了包括王文、于谦等文官集团的首脑,文官集团在明英宗后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更重要的是明英宗朱祁镇又有了再次启用宦官的念头,他甚至为死去的王振平反,并对他进行了追封。这是个非常不好的政治信号,说明皇权依然对文官集团深深的不信任,未来指不定会对他们再次打压。

明英宗朱祁镇死后,太子朱见深登基,他对于当时的政治格局非常的清楚,士人文官集团的力量足够强大,他们在朝中有着深厚的根基和背景,如何笼络他们的人心是对朱见深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于是他想到的就是为当初士人文官集团拥立的景泰帝平反,用这种方式向文官集团释放出友善的信号。

第2个回答  2022-04-11

想搞明白,“明宪宗朱见深,为何要为他的叔叔朱祁钰平反”这个问题,首先就必须要了解,朱见深和朱祁钰的特殊关系。

朱见深是朱祁镇之子。

朱祁镇则是发动“夺门之变”的那位“太上皇”,他从景泰帝朱祁钰手中重夺皇位。

至于朱祁钰则是在土木堡之变后,在非常时期非常处理状态下,顶替朱祁镇,当上了皇帝。在北京保卫战胜利后,他废掉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让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当了太子。可惜没多久,朱见济却死了。

从两人关系上,可以清楚看出,中间夹着一位关键人物朱祁镇。

所以,这个问题涉及到了朱见深、朱祁钰和朱祁镇这三个人,是三种力量共同决定的这结果。故而,这就需要从三个方面分析原因了。

其一、朱祁钰的贡献抹杀不得。朱祁钰对大明最大的贡献或说功绩便是,在朱祁镇土木堡兵败被俘后,大明处于生死之际,他力挺主战派于谦,并全力配合,打赢了北京保卫战,挽回了大明崩溃的局面。

倘若没有朱祁钰的力挺,于谦将独木难支。不能因肯定于谦,而忽视了朱祁钰的作用,毕竟他是皇帝,这点想必都能理解。因此,哪怕朱祁钰废掉了朱见深这太子,任何人也无法否认朱祁钰的贡献。

贡献如何,决定着历史地位!历史地位如何,决定着历史发展方向,也就是所谓的“大势所趋”。

朱祁钰等于是替朱祁镇收拾了烂摊子,并保住——甚至可视之为“再造大明”。朱祁钰的这种贡献,对于大明的后世帝王来言谁敢无视?但却能暂时被抹杀和扭曲,这就引出了“复仇者”朱祁镇。

其二、复仇者的尴尬和无力。朱祁镇相当于一位复仇者,夺门之变后,他重登宝座,很快就开启了对朱祁钰的全面抹杀。

第一个要承担所谓责任的便是于谦。哪怕朱祁镇明白,于谦冤枉,想不杀。但奈何于谦跟朱祁钰属于捆绑关系。不杀于谦,如何能洗白自己,去抹杀朱祁钰?这其实便是于谦必死的关键所在。

因此朱祁镇便动用皇帝权力,生生扭曲了过去。但历史大势能扭曲一时,却不会被永远扭曲,在大势的背后,是人心所向。这就造成了朱祁镇的尴尬和无力。

比如后来他严禁用“夺门”字眼等。还如夺门之变的那些“功臣”,石亨飞扬跋扈,不把朱祁镇放眼里。曹吉祥还搞出来了叛乱,都证明了这一点。

也就是说,对抹杀朱祁钰的贡献,冤杀于谦,已经捂不住盖子了。哪怕朱祁镇还活着,但这苗头却已经显露,正在逐渐形成大势。

其三、朱见深顺势而为。通过分析朱祁钰和朱祁镇,已经能看出来,在那些主要当事人(朱祁镇)去世,最大的阻力消失之后,对朱祁钰的平反——其实,就是大明朝的自我纠错,已经水到渠成。

朱见深无论高兴与否,他若想要让大明朝安稳并继续发展,就必须要妥协,顺势而为。这根本不是他个人主观意志可以阻挡的。所以他叔叔朱祁钰,尤其是于谦,便“王者归来”。

总论分析:通过以上的三点分析,显然我们能得出这样一个最终结论:朱见深对朱祁钰的平反,非他个人之功,而是“天下之愿”,这才是真正的深层次的原因!


第3个回答  2020-09-05
第1个原因是他的叔叔朱祁钰并没有对自己的家庭做出过什么特别过分的事情。第2个原因是他的叔叔围巾能力并不弱,抛开他们的权力斗争不说出区域,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国家栋梁。第3点原因是二人始终有血缘关系,朱见深也不愿意见到他的叔叔留下骂名
第4个回答  2020-09-03
一切都是为了利益,给叔叔平反与否对他自己没影响,但在百姓看来意义重大,可以说收服了大多数民心,有利于他掌握朝廷实权。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