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arl Gustav Jung)在其心理类型理论中,于1875年至1961年间提出了16型人格理论。
在1921年出版的《心理类型》一书中,荣格系统地阐述了个体心理的差异,并总结出了两种一般态度类型:外倾(E)和内倾(I),以及四种功能类型:思考(T)、情绪(F)、实感(S)和直觉(N)。
通过将这两种态度类型与四种功能类型相结合,可以得出八种心理类型,包括外向思维类型(ET)、外倾情感性(EF)、外倾实感型(ES)、外倾直觉型(EN)、内倾思维型(IT)、内倾情感性(IF)、内倾实感性(IS)和内倾直觉型(IN)。
荣格的八种人格理论在心理学界得到了认可,《心理类型》一书也为他在心理学领域的声誉增色不少。然而,长期以来,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主要被专业心理学研究者所熟知,对普通人的生活影响有限。
在此基础上,美国心理学家布里格斯(Briggs)和她的女儿迈尔斯(Myers)增加了判断和感知两种类型,形成了个性的四维八极特征,这些特征相互结合形成了十六种个性类型。他们编制的《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将荣格的类型理论应用于实践。
自那以后,16型人格理论从理论走向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到目前为止,MBTI16型人格已成为个人成长、职业规划、婚姻咨询、有效沟通、团队建设、企业管理和岗位招聘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工具。
然而,任何测试都只能反映我们当前的状态,个人环境的差异以及测试前的日常事件都会影响测试结果。因此,通过反复测试才能得到更接近真实的结果。同时,每个人都在不断变化和成长,通常是在不同的人格类型间转变,而不是一直处于固定的人格状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