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的行政区划

如题所述

明清区划
明初县辖12个里。明末增至20个里,即:西九一里、西九二里、西九三里、西九四里、西九五里、中村里、漫川里、罩川里、色河里、尚义里、西河一里、西河二里、西河三里、西河四里、西河五里、西河六里、银花里、土门里、丰阳里、新兴里。清顺治二年(1645),县令赵廷臣以户口凋耗,改明20个里为两个里,称东十攒里、西十攒里。康熙三十二年(1689)改为东一里、西一里,每里各领10甲,甲的规模大体相当于明代的里。
民国区划
民国初期,县以下区划沿袭清制,中期变更频仍。民国十八年(1929),全县划5个区,89个村。
一区18个村:安康团、东岳庙、观音寺、色河铺、青龙观、赵家河、永安寺、湘子山、峒峪口、鹃岭铺、黑沟口、牛耳川、火神庙、桃园子、显神庙、峒峪河、二峪河、万户丰。
二区17个村:高坝店、林清团、金山寺、骆驼巷、槐松团、中村、过风楼、祖师庙、竹林关、开河、孤山、长沟口、银花、土门、石槽沟、洛峪、柳山坡。
三区18个村:漫川关、西靳河、黄石关、石窑子、水堰、板庙河、箭河、两岔河、南沟、水清团、万户沟、康家坪、前店子、姚家湾、小河口、香炉山、水草坪、泉河。
四区18个村:照川、鱼洞河、晏坪河、郑家庄、天桥河、岳家庄、口头坪、碾子坪、麻庄、阎家川、龙山、南水河、黄石板、桐木沟、王先生坪、石佛寺、东河、查坊口。
五区18个村:板岩、户家原、莲花池、洞沟、白马塘、南宽坪、九甲湾、赛鹤岭、合河、天桥沟、大石头、湖坪、九里坪、白云观、唐家河、银董沟、安家门、马滩。
民国二十六年(1937),国民党政府强化保甲制度,撤销5个区,改编9个联保,229个保,2321个甲。第二年又改编为21个联保,150个保,1425个甲。第三年对保甲组织整顿后,定为19个联保,111个保,2249个甲。
民国三十年(1941)五月,山阳推行“新县制”,七月将全县19个联保改为19个乡镇,下辖114个保,2283个甲,到民国三十五年(1946),又调整为15个乡镇,103个保,1930个甲。民国三十七年(1948)竹林关镇划归龙驹寨设治局。
近代区划
在1967~1971年之间,有28个公社更名为带有“文革”色彩的词组,由于群众不认帐,1971年秋统统恢复原来名称。这些区社变更的名称是:
户家原~胜 利 葛条坪~反 帝
王 庄~长 青 申家垤~永 红
黄土包~反 修 马鹿坪~四 新
洪河寺~红 旗 白 龙~红 岭
王 阎~向 阳 石佛寺~星 火
龙 山~新 山 法 官~东 风
马家店~红 卫 板 庙~兴 无
万 福~朝 阳 牛耳川~先 锋
九甲湾~前 卫 赛鹤岭~高 峰
黄 龙~新 风 杨 地~工 农
合 河~红 星 白 马~赤 峰
马家山~东方红 娘娘庙~红 光
袁家沟~继 红 马 滩~五 星
峒峪寺~曙 光 板 岩~红 岩
1978年,为适应农村生产责任制需要,部分大队、生产队的规模小有调整,至1980年底,全县定为477个大队,2848个生产队,3405个自然村。
1984年秋,实行政社分设,恢复乡镇制。全县64个人民公社改为60个乡、4个镇(城关、中村、漫川、小河),477个大队改名为行政村,2848个生产队改名为村民小组。
现辖区划
山阳县辖23个镇,城关镇(原伍竹乡、葛条乡并入) 、 十里铺镇(原名十里铺乡,原王庄乡并入)、高坝店镇、 双坪镇(原名申家垤乡)、两岭镇(原名两岭乡)、天竺山镇(原名长沟镇)、中村镇、银花镇、王闫镇(原名王闫乡)、天桥镇(原名天桥乡)、西照川镇、石佛寺镇(原名石佛寺乡)、漫川关镇(原莲花池乡并入)、法官镇(原名法官乡)、延坪镇(原西泉乡延坪乡合并)、南宽坪镇、户家塬镇(原黄龙乡并入)、杨地镇、牛耳镇、小河口镇(原二峪河乡并入)、色河铺镇、板岩镇、元子街镇(元子街乡,峒峪乡合并)。
山阳县辖23个镇,城关街道 、十里铺街道办事处、高坝店镇、 双坪镇、两岭镇、天竺山镇、中村镇、银花镇、王闫镇、天桥镇、西照川镇、石佛寺镇、漫川关镇、法官镇、延坪镇、南宽坪镇、户家塬镇、杨地镇、牛耳镇、小河口镇、色河铺镇、板岩镇、元子街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