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生态系统

三峡建成了,对人类有巨大的利益.但是我不知道三峡的生态有些什么保护的措施? 比如两岸的动物通道,最要命的是上下游水生动物是怎么过大坝? 郁闷中.......
哪位高人对三峡有研究的告诉我一下,谢谢!
太笼统了! 说简单些、细化点。植物可以种,但大鱼、小虾鱼怎么过坝? 原来两岸近水浅,现在岸远水深,两边的动物怎么过?

三峡工程本质上是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工程

1 长江流域的自然生态环境

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两岸资源和物产丰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长江在孕育两岸文明的同时,也给中下游平原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从汉初到清末的2100多年间,共发生大小洪灾210多次,平均每10年1次。仅1931年的洪水一次淹死14.5万人,淹毁180万间房屋。1954年的洪水夺去了3万人的生命,1800万人受灾,320万公顷耕地受淹。

近几十年来,随着长江流域人口的快速增长,人类所面临的环境和资源压力持续增大,为解决生存和温饱问题,人们对森林资源的过度砍伐和不适当地开垦坡地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从上游带来的泥沙逐年累月地淤积在荆江河段,使河床不断抬高形成了地上河,直接威胁到富饶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地区1500万人口和150万公顷土地。中游的洞庭湖是长江重要的调洪湖泊,但由于长期泥沙淤积和人类围湖造田,湖泊面积从1825年的6000平方公里锐减至目前的2700平方公里,蓄洪作用大大减小。有资料显示,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影响的加剧,长江干流的水灾趋于频繁和严重,90年代以来的洪涝灾害明显增多,制约了长江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了抵御洪水的威胁,荆江河段被迫年复一年地加高、加固,但目前仍然只能抵御十年一遇的洪水。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长江的防洪问题,保障中下游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中国政府经过科学的论证和决策,决定兴建三峡工程。

2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峡工程是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一项重要工程举措,本质上是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的一项工程;但由于三峡工程规模宏大、涉及面广,也会对长江流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对三峡工程与生态环境的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持续时间之长、研究范围之深广、投入资金和人力多实属罕见。通过全面深入地研究和科学论证分析,对三峡工程与生态环境问题做出了客观、科学的评价。总的结论是: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利有弊,利大于弊。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是:三峡工程可有效地控制上游洪水,提高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能力,有效地减免洪涝灾害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减缓洞庭湖的淤积和萎缩,因此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是最大的生态效益;三峡工程利用清洁的水能发电,与燃煤发电相比,可以少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减轻酸雨、温室效应等大气危害以及燃煤开采、洗选、运输、废渣处理所导致的严重环境污染;三峡工程能增加长江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有利于改善枯水期水质,并可为南水北调提供水源条件。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是:三峡水库蓄水后可能会导致重庆港出现泥沙淤积、水库水质下降、淹没部分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三峡工程还可能会改变库区及长江中下游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一些珍稀鱼类和植物的生存和繁殖产生不利影响。

3 针对于不利影响所采取的对策及措施

经过长期研究、论证和试验,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通过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后,大部分可以得到避免或缓解。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中国政府计划在2001-2010年间投入392.2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三峡库区的城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和生态保护项目建设。目前安排的项目资金已近百亿元,其中用于库区水污染处理的资金40亿元;高程135米以下地质灾害治理动用了三峡基金40亿元,高程135米以上地质灾害治理还将投入几十亿元。库区生态建设的目标是: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5%,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

对于水库泥沙淤积问题,采取蓄清排浑的方式进行水库调度,即汛期保持在低水位运行使泥沙随洪水排出库外,汛后抬高水位至正常蓄水位运行。水库运行100年后,防洪库容能够保留86%,水库达到新的平衡并可长期保持有效库容。如果考虑上游建库拦沙和加强水土保持,则泥沙淤积对水库的影响将会更小。

此外,还积极开展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监测和研究,建立起了一批陆上和水上自然保护区;加强了施工区生态与环境保护,做到环境保护和工程建设同步。

三峡工程蓄水一年多来的监测结果表明:蓄水后长江干流断面水质为四类的比例减少,二、三类水质比例升高,蓄水前后水质无明显变化;蓄水一年来入库泥沙量为2.1亿吨,不到初步设计的50%,水库排沙比达到40%,高于设计计算的33%,泥沙淤积情况好于预期;蓄水后三峡库区地震活动有所增多,但大于2级的地震极少,对三峡库区及大坝均无危害性影响。当然,也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环境损失,如部分土地、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的淹没等,但在相应的环境容量内是可以协调发展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0-28
中国对三峡库区实施的生态保护措施取得显著成效,这一地区的水土流失面积正以年均减少1%的速度下降。
记者从在武汉召开的长江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成果鉴定会上获悉: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现象已得到根本遏制,并出现良好转机。监测表明,三峡库存区的水土流失面积已由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3.88万平方公里,减少到2000年的2.96万平方公里。减幅达15.97%,平均每年减少一个多百分点。
长江三峡库区包括湖北省、重庆市的21个县市,总面积5.8万平方公里。这一地区因地形起伏大,易风化岩层出露面积广,降雨多且强度大,水土流失极其严重。同时,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库区移民带来的城镇迁建、工矿企业搬迁等又造成新的人为水土流失。
长江水土保持局局长胡甲均介绍说,从上世纪80年代末,三峡库区即被列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十多年来已投入2亿元人民币以上进行水土流失的防范治理。21个县市年均投资在100万元以上,成为中国在长江流域实施的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中投资强度最大的地区,占治理工程总投资的一成左右。另外,中国还投入巨资在三峡库区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项目等生态保护措施。
这些措施的采取使得三峡库区的居民拥有了稳固的生产用地,从而不需要象过去一样靠大量开垦荒山荒坡,广种薄收来维持生计。长江水土保持局进行的卫星遥感测量显示,三峡库区过去的荒坡现大多已变为森林,使得库区水土流失区域大为减少。
据胡甲均介绍,近20年内,三峡库区的水田面积增加了143464公顷,梯平地增加103726公顷,果园地增加86233公顷,林地增加203571公顷;相应地,坡耕地减少了75525公顷,草灌地减少了545947公顷。
截止2000年底,通过将坡耕地改造为梯田,种植水保林、经果林,种草,封禁治理,三峡库区的水土保持治理面积已达到2189平方公里,占三峡库区面积的3.76%。
胡甲均表示,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世人所关注,尽管国家采取的各项保护措施已初见成效,但长江水土保持局将继续把这一地区列为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防范治理的重点区,加强动态监测,增加投入,为三峡工程将来的运行提供生态保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