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影子多少米?

如题所述

6.928m。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5度。正午时北纬37.5度太阳高度为90度减纬度差,即90-(23.5+37.5)=29度,约30度,所以影子长为4m/tan30度=4/√3/3=6.928m。

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时影子越短,反之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时影子越长。冬至时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正午影子最长,所以北半球正午影子最长时,地球公转位置处于冬至时。影长的计算则和三角函数有关,具体方法是先计算太阳高度角。

扩展资料: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可推知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相差一度,正午太阳高度角就减小一度。(进一步可得出:已知某一正午太阳高度角,一般有两条纬线等于此度数)。

例如:太阳直射20°N,这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就从20°N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19°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就等于89°。

即19°N的正午太阳高度=90°-(太阳直射点-该地纬度)=90°-(20°-19°)=89°

2、季节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移来时渐增,移去时渐减(太阳直射点相对某地所在纬线而言)。

例如:对于31°N的地区,在12月22日(冬至日)至6月22日(夏至日)这段时间,正午太阳高度角渐增,6月22日(夏至日)至12月22日(冬至日)这段时间,正午太阳高度角渐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