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农民平时舍不得吃穿,为什么随份子却都很大方?

如题所述

农民向来到很节俭,在日常的生活中是能省则省,能不花钱买的东西,那就尽量不要买。在过去,农村里一直有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说法,说的是一件衣服是要穿到破得不能再破了,才舍得扔掉。即便是到了今天依然还是如此,他们一件衣服能穿很多年,不仅自己舍不得花钱买,如果子女给帮忙买东西了,还会一个劲的责备。

可是,近年来在农村里却出现了一种新现象,那就是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农民,在随份子钱的时候却很大方,往往一次出手就是好几百。本来农民挣点钱就不容易,一年辛辛苦苦地里刨食所挣的那点钱,基本上都随份子钱了,有些家庭钱不够了,甚至还要借钱。这是为什么呢?

在过去,农村里办喜事也会随份子钱,但是没有现在这么严重,一般也就是婚葬嫁娶的时候才办喜事。可是现在是结婚、过寿、乔迁、生子、开业、升学等各种宴席是数不过来,有些本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家里几个人相互庆祝一下就行了,但是也非得整十来桌客人。而只要是参加这些宴席,那就要随份子钱。

而且,在以前随份子钱多少都可以的,因为那是一份心意。而现在少则几百块,如果关系比较好的,多则上千块。听村里的老人们说,在过去份子钱一般到是五块、十块,如果家里条件差,拿几个鸡蛋也是可以的。可现在100块钱都不好意思了。宴席的花样多、份子钱重,一年下来也是让农民头疼不已。

而和村里的老人们聊天中得知,之所以平时在生活中省吃俭用,但是在份子钱这方面却很“大方”,那也是很无奈的事情,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首先,份子钱水涨船高,随大流。如今在农村里参加宴席,份子钱早不比过去了,普遍都是一百元起步了,关系一般的是一两百,而关系好一点的就是三四百,还有的会是上千块。既然别人都给这么多,自己只能是多给不能少给。有来有往感情才会更加深厚。

其次,礼尚往来。农村里是非常注重亲戚之间感情的,亲朋好友有什么事情了,也都会去帮忙。而如果自己家里办喜事别人随了300块钱,那下次对方家里办喜事了,一般都会多少加一点。如此一来,份子钱也就越来越高了。当然也有些是来多少,去多少。但是不管怎样,都不能比对方给的要少,这样就会留下话柄给别人,不然随出去的钱也可能收不回来了。

最后,也就面子问题。在农村里都是熟人的圈子,一般谁家办酒席了,随了多少钱这也不是秘密。所以在随份子钱的时候,有些人为了面子,也是打肿脸充胖子,原因就是生怕被别人看不起,毕竟人活一口气,而农民也是最注重面子的。

在过去随份子钱本是一种团结互助、礼尚往来的美好传统,可是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陋习,让农民是感觉到了压力山大。真希望有关部门能出手整治一下,你们说呢?


免责声明:此文和图片转载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内删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08
1、农民都互帮互助,多随点份子多帮别人

农民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紧密的,毕竟都是经常走动的,遇到难事都会互帮互助。就比如说红白事就是遇到困难的时候了,农民都知道舍得钱随份子的,是很会为人处事的,可以说他们比你想象中的舍得。

在很多人看来亲戚的孩子结婚,你过去可能也就是觉得打个几百块就行了,但是父母却会直接随上千块钱的份子,还要自带牌匾去,这就是差距,都知道多帮别人一把。

2、随份子不仅是帮别人,同时也是帮自己

其实农民也知道帮别人其实就是帮自己,在别人办酒的时候多随点份子,面子上过得去,更是因为他们知道这钱未来还是可以回得来的,只要自家也是喜事要办,都是会重新随回来的,可能只会是更加多。所以说农民就是非常舍得随份子的,帮别人未来别人也也帮自己一把的。

3、农民可以简朴却不小气

很多农民舍不得吃穿只是消费观念的问题,并非人就是很小气的,遇到一些买房买车的事情,那都是会非常舍得的,只不过自己就是不舍得花钱在自己身上而已。他们只对自己小气,对于别人都是会很大方的。

总之,农民平时舍不得花钱是朴素,可不是小气,遇到关键时候还是会出手很大方的,可不要对农民误解了。
第2个回答  2022-06-07
这是人情世故,别人给自己的份子钱比较多,自己也是需要还给对方比较多的分子钱的,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
第3个回答  2022-06-07
主要是因为有的人特别好面子,所以宁愿省吃俭用也要让自己看起来大方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