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收割机——浅谈马克沁机枪

如题所述

生命收割机——浅谈马克沁机枪

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1840年2月5日生于美国缅因州桑格斯维尔。小时候因为家境贫寒读不起书,所以在14岁时成为一个马车制造商的学徒,并研制了许多新电器。由于受到排挤,马克沁离开美国到伦敦去开辟新电器市场,并在那里定居。当时正值欧洲大陆战火纷飞,敏感的马克沁很快意识到制造武器是一个极好的赚钱机会(另一种说法是马克沁听了身边人的建议,而且他是一个电气工程师),于是他转变了自己的钻研方向,投向速射武器领域。

1882年,马克沁发现士兵在射击时经常因老式步枪的后坐力肩膀被枪托撞得青一块紫一块的,这说明枪的后坐具有相当的能量,这种能量来自于枪弹发射时产生的火药气体。马克沁从人们习以为常的后坐现象中,为武器的自动连续射击找到了理想的动力。一开始马克沁设计了多种自动步枪和自动手枪,但都没有进行过商业性生产,也没有产生过任何经济效益。同年,马克沁在一支老式的温切斯特步枪上进行改装试验。

利用射击时子弹喷发的火药气体使枪完成开锁、退壳、送弹、重新闭锁等一系列动作,实现了单管枪的自动连续射击,并减轻了枪的后坐力。这次实验是世界上首次采用火药燃气能量进行自动循环,使武器实现全自动射击,在步枪使用上取得了成功。

1883年,马克沁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支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自动连续射击重机枪,次年也就是1884年申请了专利,这就是所谓的马克沁机枪,射速达每分钟600发。马克沁重机枪发明后,很快在战争中得到了应用。1891年,英国殖民军在非洲南部的罗得西亚与祖鲁人发生战斗。

一支仅50人英军小分队,用4挺马克沁重机枪击退5000名祖鲁人进攻,使3000名祖鲁人丧命,充分显示了重机枪的威力。50人vs5000人,放在以前这是种事想都不敢想,生命的流逝使人们真正认识到了这种自动发射的重型机枪的巨大威力。

马克沁机枪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成功的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自动武器,其机枪的原型口径为12毫米,枪重23公斤,采用水冷枪管,容弹量为333发,理论射速每分钟600发,可以单、连发射击,也可以通过射速调节器调整为慢射速每分钟100发。

马克沁机枪结构复杂,采用水冷枪管较为笨重,顺带一提,弹链也是马克沁发明的,只不过当时的帆布弹带受潮后可靠性会变差,士兵携带极为不便,不过这已经是当时最先进的自动武器了,所以在近代战争中曾被普遍使用。

马克沁机枪之前,所有的枪都是非自动的包括加特林,马克沁机枪的出现使士兵装弹的时间大大减少,只不过连续射击不可避免的会有浪费的问题,所以使用它成本还是挺高的,因此一战之前的马克沁机枪销量其实一般。李鸿章当年也曾经想过购买马克沁机枪,在看完这款枪的射击表现和价格后李鸿章就说了两句话,一句“好快”一句“好贵”。

因为价格问题各国包括中国都开始了仿制马克沁机枪,包括马克沁自己也对机枪做出了改进,所以后来在各种战场能见到各种版本的马克沁机枪,形成了一个系列。再顺带提一嘴,消音器也是马克沁发明的。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时真正认识到机枪重要性的只有德国,德国陆军装备的马克沁机枪超过1.3万挺。在1916年7月的索姆河战役中,德国人以平均每百米一挺马克沁机枪的火力密度,向40公里进攻正面上的14个英国师疯狂扫射。1916年7月1日,英军在炮击了德军一周后发动了潮水般的进攻,这时隐藏在防御工事后面的德军架起了马克沁机枪,我以前看过一部纪录片,叫什么我忘了,其中一句话让人印象非常深刻:“德军几乎闭着眼睛就把英军一扫而光。”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当时的情况可想而知,对于架着机枪的防守者来说,拿着步枪冲锋的大片士兵跟待宰的大片羔羊没什么区别。仅冲锋的第一天这个战场的英国人就伤亡了6万多人。

机枪的杀伤力和血腥气在这一天达到了顶点!以至于一战结束后《凡尔赛合约》都不允许德军再造水冷式重机枪,可见马克沁机枪给英法联军造成多大的心理阴影。只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德国后来造出更可怕的MG-42通用机枪,

马克沁机枪是世界上第一挺以火药燃气为能源完成自动循环的自动武器,也是最早的水冷式机枪,它的问世是世界武器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一些武器不太发达的地方依旧在使用马克沁机枪。它的发明者马克沁还发明过其他自动武器,1916年11月,索姆河战役结束,同时马克沁去世享年78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